秋白之争

文化   2024-11-20 10:11   山东  

现在白虫实在太多……这又怨谁呢?唉!


老乡千辛万苦地捉到只品相不错的虫,头大牙巨,总想卖个好价钱——但收虫人怕呀,因为这价钱实在是有点贵,万一收了个人工白虫,岂不冤哉!于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这牙弯不弯、这头突不突;最最关键的是:这腿大不大……


也有老乡他卖的就是白虫但决不肯轻易露怯,一副刚逮的辛苦样,万呀千地讨要;收虫人就是看出来了,还不能愤愤然拒之,只能是委婉地说:俺穷、俺买不起……价还得狠了,老乡又会不屑地扔一句:你这人不认价——以后有好虫也不给你看了!心里实在是那个蟞屈啊!


收虫回家、一身疲惫,理好虫,把心爱的几只有点儿品相的虫儿往网上一发,满以为可以博得些许赞美,不料这个说卵泡、那个说地白、一眼白,这心里就一下子拔凉拔凉的……偶有相貌不凡、品优的被人认可,则喜嗞咝地吹嘘几元、几十元钱捡的漏,浑忘了这网上就有许多心眼不大的小撬小贩,在心底里记恨着你,难怪这驻地老乡有句名言“宁肯要狠了、不能被你买巧了……”


这些矛盾,最主要是野虫好品相的越来赿难抓到了,也有就是斗虫人的心态越来越变态了!莫怨老乡,谁让你们大老运地跑去山东装逼扮大爷呢?同是玩虫的人,天津人就更理性些,收虫的质量不差、冤枉钱绝对比上海人花得少得多……


说真的,现在的野生虫因为农药的濫用、地栖昆虫的减少,这生长必须的元素已不易得到,出将率越来越低……即使保证收到的就是秋,也并不一定是凶虫;上斗场的虫只是大量秋虫中的极小部分……择将不严、选将不精,输也并不奇怪,谁能保证几千元收一只就一定可以胜过几十元收的另一只?

再说白虫,只要具备一定常识的爱好者都可以自已生产白虫……小虫又没有权威部门核发的身份证,谁又能百分之百地分得清楚?绝大多数爱好者是份不出可以抗衡野虫的白虫的,所以,斗场里敢于混秋的白虫也只有那几家有点名气的份房。


认为野虫可以胜过白虫,又怕在收虫时被白骗的群体,建议每年九月初上山东收虫,那时,白虫的量会少许多、且容易分辨;认为白虫可以战胜秋的,建议在选取白虫时不要选太夸张的头和牙……这样,即使在斗场上秋白相遇,心理上也可以接受,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尽管玩虫成本有点高、尽管秋白很难分、尽管养虫很苦、斗虫很累、还有警方的额外照顾……但我们仍然执着地义无返顾……


谁让我们就是喜欢折腾呢?。。。。。

斗蟋
蟋蟀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已知的蟋蟀品种有迷卡斗蟋(蛐蛐)、两广斗蟋、双斑斗蟋、长颚斗蟋等。欢迎大江南北的虫友关注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