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弘扬科学家精神

健康   2024-12-27 12:05   河南  


科学家寄语:一定要保持好奇心

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人员,务必持之以恒,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建立一个好的“假说”,然后去验证。一个人一辈子如果能抓住一个主题,锁定一个好的方向,一定会受益匪浅。

青年科研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第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这就需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

第二,保持经久不衰的好奇心,这是科学最原始的驱动力,它能驱使人不断学习,增强判断力和创新力。

第三,锁定目标,深挖“一口井”,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有所收获。

迷茫时,意味着遇到了障碍。此时,不妨放慢速度,绕道而行,或观察别人,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找到自我治愈的方法。



人物名片——王宁利: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院长,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青光眼诊疗技术研究”和“重点眼病群体干预”两大领域;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省部级一等奖5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50余篇;连续十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王宁利(右)正指导学生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一位母亲牵着孩子走进诊室,孩子患先天性眼病,双眼几近失明,仅能看到微弱的光。

眼科教授王宁利习惯性地取出手电筒照眼,这时,孩子突然抓住王宁利的手,并顺势握住那只手电筒,双眼紧贴上去,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快乐。

这一幕,深深烙印在王宁利的职业生涯中,让他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光明,对患者意味着什么,对自己又意味着什么。

“除了失去生命,没有比失去光明更可怕的事情。”王宁利说。

从普通的眼科医生到眼科界“大拿”,从科研追随者到领跑者……王宁利始终向光而行,让患者重见光明,让世界听到中国眼科的声音。

如今,身为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除了日常工作外,王宁利有两项热爱:骑行和科研。

骑行者王宁利,目标是70岁之前骑行4万公里;眼科教授王宁利,提出了“双压理论”。

1、探索

骑行者踏上未知的路途

正如科研人员探索未知的科研领域

63岁时,王宁利解锁了一项新爱好:骑行。

“刚开始学习骑行时,身体哪都疼,最喜欢看见红灯,因为可以休息。”王宁利说。

然而他深知,人生一旦确定目标,就要全力以赴。如今,67岁的王宁利已骑行18000公里。

这一路上,他收获的不仅是健康的体质,更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人这一生不一定是爱一行干一行,但一定要学会干一行爱一行。”这句话,也是他人生轨迹的真实写照。

王宁利,青海人,1977年,时年20岁的他迈入高考考场。

他的第一志愿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想做一名画家。但考试时,由于没有看到数学试卷背面的三道大题,导致严重失分,最终被调剂到了青海医学院(现为青海大学医学院),成为一名医学生。

大学毕业后,王宁利再次面临抉择,妇产科、儿科、骨科、心血管科……一番轮转后,到了眼科。

当时,王宁利认为眼科只是小科室,难以成就大事业。但眼科主任的一番话,却深深触动了他:“你见过盲人吗?你见过盲人过马路吗?我们能帮助他们丢掉盲杖,恢复光明吗?”这三个问题,让王宁利陷入了沉思。

主任接着说:“眼科医生的使命,就是让盲人越来越少,为更多人留住光明。”

这番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王宁利前行的道路。

从青海到广州,从广州到北京,从北京到郑州……工作地点虽在变迁,他对眼科事业的那份热爱与执着却始终如一。

从医多年,王宁利一直致力于青光眼的防治。面对疑难病例,他常常会探索新办法。

一个病人因家庭变故,突发青光眼,几天后双目失明,求医数月无果。半年后,病人找到王宁利。

“如果按照当时的教科书上说的,只能告诉他没治了。”王宁利说,但为何不能挑战一下现有的知识体系,再探索一下,救救这名患者?

经过反复思索,王宁利联想到压力性疾病中神经受损后修复的可能性。于是,他尝试着先控制眼压,奇迹出现了,一个小时后,病人看到了光!这给了王宁利极大的信心。随后,他为病人实施手术。如今,这名患者能够在夜晚透过窗户看到马路上的车灯,在家行走时能够避开障碍物,生活逐渐恢复自理。

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好医生一定是带着科学研究的脑子去做事。”王宁利说。

2、坚持

骑行需要持续的体力和毅力

科研工作同样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作为一名骑行者,王宁利有着超乎寻常的毅力。

今年11月24日,王宁利计划从郑州骑行至鹤壁。刚开始出发时,天空下起小雨。一路向北,雨不仅没停,反而变成了雪花,雨雪中,他和骑友骑至目的地。

或许,正是这种坚持,让王宁利在科研领域逐渐从“追随者”变成了“领跑者”,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眼科的声音。

在全球眼科领域中,青光眼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众所周知,眼压升高会对视神经造成压迫,进而引发青光眼。然而,在临床上,王宁利却发现,有一部分人眼压并不高,却也患上了青光眼,这是为什么?

带着疑问,王宁利带着团队开展了深入研究,终于发现,除了眼压之外,颅内压的相对低值也是导致视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眼压和颅内压压力差的增大是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基于此,他提出了“双压理论”,这个理论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然,发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王宁利说,团队经历了无数次挑战和挫折,正是凭着“即便是遇到挫折,也要让自己保持一种昂扬状态”的理念,他们一次次在困境中看到了转机,最终取得不错的成绩。

随着“双压理论”的进一步验证和应用,未来,通过开发新的诊疗设备和方法,以非侵入性的方式精确测量和调节眼颅压力差,为青光眼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如今,67岁的王宁利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走起路来带风,工作起来很拼。

谈及自己对生命、对工作的理解时,王宁利想起了43岁那年在美国患上的一场大病。

当时他148斤,高烧暴瘦至108斤,在美国一家医院被诊断为甲状腺腺癌,且已淋巴结转移。

“我刚刚完成博士、博士后学习,正是能够为家庭、为社会作贡献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为何就要面临生命终结?”病床上的王宁利几近崩溃。

高昂的就医费用让他决定回国治疗,很快,他拿到了新的诊断结果:甲状腺腺炎。

美国医生误诊了。

从那天开始,王宁利的人生观发生了转变。

“我坚决不能浪费我的人生。”王宁利说,生命那么可贵,要点亮生命之光,照亮自己、照亮别人。

此后,他每天的工作模式变了,早晨7点准时到单位,没有特殊情况,晚上11点离开单位。

“这些年,我感觉是在翻倍地活,你看我现在67岁,但我认为我的真正有效生命年龄已经达到了90岁。”王宁利说。

采访中,王宁利用“行医不悔”这4个字概括了自己多年来的坚守和坚持。他说:“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就是当医生!能时刻帮助病人,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3、追梦

骑行有明确的目的地

科研工作也有清晰的研究目标和成果追求

去年12月,王宁利受聘担任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来河南后,王宁利决定,以郑州为中心,100公里为半径,骑行中原,读懂中国。目前,他已骑行河南10个省辖市。

身为骑行爱好者,他的目标是70岁前完成4万公里,那是绕地球一圈的距离。

而作为省医学科学院的“掌门人”,他的目标则是带领团队,让河南的眼科、河南的医学科技迈上新高度。

王宁利与河南的深厚渊源可追溯至13年前。

2011年,时任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的王宁利和团队来到河南安阳,开展了一项聚焦学龄儿童近视发生、发展及相关因素的大型儿童近视队列研究,命名为“安阳儿童眼病研究”。该研究已完成5000余名儿童的连续10年随访,总结了该地区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相关危险因素、预防与治疗措施等,被国际学者称为“儿童近视方面的里程碑式研究”。

或许因为这种缘分,这次到河南,王宁利几乎没有犹豫。

这一年来,从不断搭建高能级平台,到吸引顶尖科研“智囊团”加盟,再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他带领着省医学科学院蓬勃生长。

王宁利表示,下一步,省医学科学院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体系,为科研人员构建一个更加自由、开放、协同的创新舞台。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来河南后,他和团队的科研也逐步开花结果。

今年10月17日,王宁利发布了国内首个眼科图文大模型——伏羲慧眼。这一人工智能应用的诞生,再次吸引了全国眼科界的目光。

伏羲慧眼拥有一个超强“大脑”,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眼科图像数据库。它不仅能够通过一张眼底照片诊断当前的眼部疾病,预测青光眼患者未来的眼健康状态,同时还可以通过一张眼部照片,对人体的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进行评估,从而预测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对于科研,王宁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人在成长过程中,初期往往会被各种指标所驱动,社会评价需要什么就去做什么。但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应回归初心,围绕真正重要的问题和痛点进行研究。”

伏羲慧眼的推出,就是旨在为老百姓推荐最具成本效益的眼病筛查策略,并帮助相关部门合理规划眼病防治的预算分配。

如今,王宁利常常还会想起初入眼科时,眼科主任的那句问话:你能帮助盲人丢掉盲杖吗?

“现在的我还只能老实回答,还不能,我们还在努力。但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们下一代的努力,我们中国眼科医生,一定能解答这个问题。”王宁利说。(记者 李晓敏)

责编|陈紫寅

校对|王   一

审核|郭   
来源|河南日报




微信改版啦

现在刷到我们的 摸鱼 科普贴全凭缘分

没有星标的订阅号推送会延迟

并且只能看到标题和小图


大家记得把 健康河南 “星标3连” 哦~



    



下面的知识也不错 一起来共享吧↓






冷҈得҈发抖҈!提醒:最近不要太早出门,这类人群尤其注意!

两天未拔,卧室烧光!你家可能也在用→

睡觉时若出现这些异常,可能是大病“敲门”的信号,别再掉以轻心!

8包下肚,男子中毒入院!这个“万能药”几乎家家常备

2岁孩子咬一口瞬间爆炸,这东西家家都有!医生提醒→






[end]


健康河南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