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检韵】刘伯坚:“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政务   2024-09-23 16:47   山东  

编者按:惟江上之清风,与心中之廉品,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廉洁文化的熏陶,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功名利禄、物质享受和个人待遇时能更好的把握自己。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对引导干警自觉锤炼优秀品质,筑牢思想防线,推进廉洁机关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滨州开发区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推出“清风检韵”专栏,与您分享廉洁故事、廉洁名言警句,一起在廉洁文化中启智润心,正心修身。

刘伯坚

人物介绍:1895年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赴欧洲勤工俭学期间,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底,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被推举为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1926年8月,刘伯坚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应邀到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即原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刘伯坚于1928年重返苏联学习军事,期间出席了中共六大。学习结束后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出发长征,刘伯坚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革命斗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初,刘伯坚率部队转移突围,在战斗中身中数弹,不幸负伤被捕。在狱中,刘伯坚大义凛然,写下了《带镣行》等诗篇。3月21日,刘伯坚英勇就义。

临刑前,敌人问刘伯坚,还有什么后事要办?刘伯坚:有,第一,要写封家信,交代我们子孙后代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二,我死之后,要把我葬在梅关。葬在梅关,站得高,看得远,使我死后也能看到革命的烈火到处燃烧。

刘伯坚在狱中共写下四封家书,其中三封写给妻子的兄嫂,一封是写给妻子的绝命书。书信言词间饱含拳拳父爱、鹣鲽情深,真实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义取大义的情怀。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刘伯坚在家书中预见到了人生即将终结,但他坦然接受这一杀身成仁的结果,并拒绝家人设法营救自己。他在信中特别叮咛亲友们不要将他被捕之事告诉曾经的“友人”——原西北军高级将领冯玉祥以及国民党上层人士于右任等人,更不要请他们出面营救。主要原因在于,他深知自己“与他们走的道路不同”,不愿“丧失革命者的人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伯坚保持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他以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写道“为中国革命牺牲毫无遗恨”,表露出“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的决心。他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民族必能得到解放”。



结语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廉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清风检韵”专栏内容秉承以“清”育美,以“廉”润心的理念,为干警树好“风向标”,将清廉教育融入环境之中,融入文化之中,让清廉之风吹遍检察院的每一个角落,让清廉之花绽放在每一个干警的心里。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


供稿|办公室

编辑|李文宇

审核|李畅



滨州开发区检察院
打造检务公开平台,普及法律知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公众平台正式开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