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在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核心的宏伟战略中,桂林近几年倾心倾力,让广袤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强了,农村美了,农民富了,乡风文明了……变化的背后,与一群人的坚毅奋斗息息相关。他们有的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有的是返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有的是土生土长的“00后”……每个人不同的阅历,夹杂着不同的情感,有着千差万别的故事,但脚踏实地的努力,全身心投入的付出,都凝聚着共同的初心:扎根乡土干事业!
本报推出系列策划报道《乡村奋斗者》,通过聚焦奋斗在乡村的各种典型人物,探寻桂林乡村振兴中的温暖故事,彰显桂林乡村巨变的内核力量。
漫山铺金,千里飘香。
在全州县,每年从7月初到10月底,30多万亩金槐进入采摘季,成为当地百姓最为喜爱的胜景之一。
从7月份至今,全州县两河镇的金槐种植大户蒋冬秀就一直忙碌在金槐林。8年前,从未搞过金槐种植的她扛起重任,转行管护上千亩金槐基地。8年来,她孤身住进金槐林,苦心钻研金槐种植技术,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2023年,因为当地金槐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致富做出积极贡献,蒋冬秀获聘“国家林草乡土专家”。这位让金槐生“金”的农民大姐名扬四方。
近日,记者来到全州县两河镇广坪垌的东秀金槐种植专业合作社金槐种植基地。站在基地的观景台上环顾四周,一排排葱绿的槐树沿着山坡起伏,树上结满了金灿灿的槐米,与周围的苍翠群山和广袤农田一起,交织成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
基地中,一群忙碌的身影在林间穿梭。蒋冬秀正是其中一位。
烈日下的蒋冬秀,脸上挂满了汗珠。这位个子不高,穿着朴素的农民大姐,干起活来动作麻利,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谈起金槐种植事宜,她侃侃而谈。而身旁的乡亲们则告诉记者:“要是想知道怎么种金槐,问蒋大姐准没错。”
谁能想到,今年60岁的蒋冬秀,8年前还只是一个刚步入金槐种植产业的新人。
2015年及以前,蒋冬秀是全州县有名的养殖能手。2015年,两河镇政府大力发展金槐种植产业,四处寻找种植能人。机缘巧合,蒋冬秀成了两河镇政府中意的人选。
“那时候,政府的人认为,我拿出搞养殖的劲头,一定能搞好种植。”蒋冬秀笑着说,考虑到自己从没种过金槐,更没有管护过大面积的金槐基地,她很犹豫。后来,两河镇政府人员多次上门动员,蒋冬秀终于答应了。
2016年春,蒋冬秀来到两河镇的广坪垌,接过重任,转行接管当地政府刚刚种下的千亩金槐。
接过重任,就得大干一场。
2016年,蒋冬秀住进了基地附近的一所中学,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金槐管护上。不过,当年雨水较多,加之管护经验有限,导致金槐苗的成活率低。当年秋季,面对1000亩金槐林却产出不足1000斤槐米的事实,她傻眼了。
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地挽回损失?蒋冬秀给出的答案是:必须补种幼苗。
2017年春节,蒋冬秀重新购买了2万多棵金槐幼苗,进行补种事宜。
2018年,金槐树长势良好,但产量仍低。到这一年年底,蒋冬秀已经把多年打拼积攒及贷款资金共计280多万元投入其中。家人,朋友,甚至基地周边的乡亲们,都劝蒋冬秀“放弃算了”。
难过、焦虑,让蒋冬秀彻夜难眠。
“绝不做半途而废的事。”迷茫之际,蒋冬秀一直以来坚定的人生信条,让她毅然选择继续坚持。
有难题,就解决。一番思量,蒋冬秀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缺技术、缺经验。与此同时,她也拿出了应对之策:多用心、多学习、多琢磨、多实践。
大面积种植金槐时,树苗选种、施肥保产量、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蒋冬秀都曾遇到过。为解决这些问题,蒋冬秀每年开辟出不同的区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今年不行,明年调整方式再继续。此外,蒋冬秀专程到桂东北、湘南多个地区进行金槐品种资源调查,搜集当地早、中、晚熟金槐各种品种。在此过程中,蒋冬秀主动“拜师”,向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市、县、乡镇的各级科技特派员请教,并随专家走访各个种植园,实地学习嫁接、施肥、除虫等种植技术。
学习时,蒋冬秀思考不断:如何让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出现“水土不服”?哪些方法更适合两河镇的自然条件?哪些方法能化繁为简又能提质增效……
2019年年初,为便于钻研种植技术,蒋冬秀索性在金槐基地搭建了一间小砖房,独自住了进去。她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金槐林走走。
2019年年底,金槐基地的槐米产量终于有了小幅度提高。但蒋冬秀发现,自家槐树长势虽不错,但槐米产量并不高。为此,她专门请教了当地的不少老种植户得知,自然成长状态下的槐树枝条分叉少,一处枝干上常常“一枝独秀”,导致产量低。此后,蒋冬秀吸取经验,在槐树长出槐米前,注重修枝,助其催生更多分叉。此外,她还在农技专家们的指导下,学会了扣芽、横刀刻皮层等促增产的关键技术。
2021年,丈夫李明松为了支持蒋冬秀的金槐种植事业,跟着她一起住进了金槐基地。一双儿女也非常懂事,总是尽可能地给予母亲心理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支持。有了和美家庭做坚强后盾,蒋冬秀更加用心地投入到种金槐的事业中。用她的话说:“一天都舍不得休息”。
在一次次忘我的实践和钻研中,蒋冬秀的金槐种植技术逐渐提升。
好技术换来好收获。
这些年,蒋冬秀管护的金槐基地的槐米产量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亩产量不足100斤,再到如今的将近300斤。随着基地槐树的生长,未来将有更高的产量。此外,每年新收获的槐米,因品质过硬,被四川、广东等地的客商订购一空。
“好产量,都是蒋冬秀用汗水换来的!”正在忙碌的李明松,用这句朴素的话语,表达了对妻子的敬佩之情。
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从槐米采收到运往仓库,从脱粒到蒸煮,从晾晒到粗加工,蒋冬秀每一个环节都会干、都能干。
“要把事情做好,必须自己掌握各种技术。”蒋冬秀说,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其实,数年苦心钻研加实践、探索,蒋冬秀已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植方法。而对于这些得之不易的技术,她总是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其他种植户。
“金槐产业,是全州县的一个大产业,关系着很多种植户的家庭生计。只要别人愿意来学技术,我就愿意教。大家好,这个产业才能发展得更好。”蒋冬秀的话,让闻者无不敬佩。
早在2017年,蒋冬秀就成立了东秀金槐种植专业合作社。数年来,她把技术无偿分享给社员,社员从合作社成立之初的5名,已发展到20多名。
在蒋冬秀的带领下,周边众多村庄的百姓纷纷加入到金槐种植的队伍。如今,以东秀金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金槐基地为核心区的全州县金槐产业(核心)示范区,金槐种植面积达8000亩,覆盖两河镇百板洞、厚桂、田乾、美田、黄泥冲5个村的1360户种植户。
据两河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东秀金槐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吸纳周边乡亲务工50多人。2023年,蒋冬秀给乡亲们发放报酬30多万元。2021年,东秀金槐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自治区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据全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超云介绍,全州县有着“中国金槐之乡”的金字招牌。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动金槐产业发展,目前,全县金槐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年总产值超11亿元,仅金槐种植一项,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金槐生‘金’,像蒋冬秀这样的优秀种植户功不可没!”刘超云说。
林草乡土专家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林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践者,是打通林草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攻坚力量。2023年6月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关于聘任第四批林草乡土专家的通知》,蒋冬秀榜上有名。至此,蒋冬秀成为自2019年国家林草局启动林草乡土专家遴选工作以来,我市获评的第4位国家林草乡土专家。
收获殊荣,蒋冬秀感慨万千。她说,从2016年至今,她已经在金槐种植这条道路上奋斗了8年,苦乐参半。如今,更多的是自豪。
“今年,我的金槐再次丰收。看着金灿灿的槐米,我心里倍感欢喜和充实。看着乡亲们靠着金槐产业过上了更好的日子,我也感到很开心。”站在基地的观景台,望着起伏的金槐林,蒋冬秀眼里有光,她说,尽管已是花甲之年,但在金槐种植这条路上,她将继续前行!
蒋冬秀在筛槐米。
蒋冬秀和丈夫在整理干槐枝。
蒋冬秀在晒槐米。
蒋冬秀管护的金槐基地鸟瞰图。
来源丨桂林日报记者 秦丽云 李忠波
通讯员 黄剑蓉 谢小霞 唐东升/文
记者 李忠波 秦丽云/摄
值班编辑丨母 丹
责任编辑丨胡逢超
值班编委丨黄月波
桂林日报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