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长课堂 │ 假期如何有效处理好亲子关系

文摘   2024-07-21 15:00   重庆  


暑期家庭亲子关系建议


暑假期间,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增加了,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不少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模式,经历了从“母慈子孝”到“相看两厌”的过程。作为整个学年中最长的假期,暑假如何度过对于孩子甚至整个家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家长朋友们或许听过这样一句话,“先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如此。

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增进亲子关系的家庭教育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假期生活有所助力!

采用正确的养育模式

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暑假期间,孩子有了更多时间待在家里,也有了更多亲子相处的时间。所以家庭环境的营造就是我们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家庭氛围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家庭养育模式”。美国心理学家黛安娜·鲍姆林德提出了四类模式,并用“坐标”展示了出来。

横坐标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左侧是“接纳度低”,右侧是“接纳度高”;

纵坐标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上方是“要求高”,下方是“要求低”。

根据这张图,可以划分四类家庭养育模式:

类型一

“权威型”养育

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很接纳,他们温暖、充满爱、对孩子情感和需要都积极回应。

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但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子女,及时热情地对孩子的需要、行为做出反应,尊重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他们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对孩子不同的行为表现奖惩分明。

这种高控制且在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许多积极的影响。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子女独立性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类型二

“放纵型”养育

父母对孩子很温暖、很接纳,不太管教孩子的行为,避免和孩子冲突。

类型三

“忽视型”养育

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亲子互动很少。

类型四

“独裁型”养育

这类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纪律、管教、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孩子必须遵从父母,即使觉得不公平也必须接受。

专断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这一类也属于高控制型教养方式,但在情感方面与权威型父母有显著的差异。这类父母常以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很少考虑孩子自身的要求与意愿。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示愤怒,甚至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易产生敌对反应。

希望家长朋友们可以清晰地给自己的养育和管教方式“定位”,避免自己对孩子过于独裁、过于放纵或过于忽视。让自己成为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温暖而有权威的父母,从而让家真正成为温暖的港湾,特别是暑假这个亲子相处时间更多的特殊阶段。



设定合理期待

暑假,是很多家长和孩子又爱又恨的时期。对孩子而言,暑假意味着可以摆脱学习的任务,可以撒了欢儿玩;对家长而言,暑假意味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操心在家的孩子。

孩子期待着休息,而家长期待孩子利用假期实现“弯道超车”,当两个个体对同一件事情的期待不同时,自然就会产生矛盾。

例如:将孩子的成绩与同龄人、兄弟姐妹或家族中的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希望孩子在学术上总是超越他人,这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会引发家长自身的焦虑。想要减少这类亲子冲突,家长首先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去设定合理的期待,家庭中,我们要尽可能给孩子一定的宽容度,保护孩子的多样性,允许孩子不同,允许他自己的个性存在,而不是照着一个模子去培养孩子,做到不比较,看到孩子的独特之处。

合理的期待应该是既具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潜力来设定期待,可以从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去入手。从制定小目标开始,让孩子一步一步地成长,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同时,也不要忘记劳逸结合,假期的本质还是休息,给孩子更多休息娱乐的时间,让孩子减少与父母相处的压力,才能减少冲突。



尊重孩子的边界

在短视频上常常能看见一些博主模仿自己父母在家和自己的相处模式,其中有一个行为是很多家长都存在的,便是随便就推开孩子的房间,动孩子的东西。在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中的保险经理张沛在回到老家上班后就面临了这个问题,她已经30多了,但父母还是随意打开她的房间,拆她的快递,随便翻她的东西,这让张沛回家后难以忍受,于是和母亲爆发了冲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作为家长需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和小天地。在暑假期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常常忘记这一点,使得孩子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这时,作为家长首先需要及时道歉,之后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假期时需要遵守的规则和界限,这些规则应该是基于孩子的年龄、发展阶段和家庭价值观的合理设定。同时,也要确保这些规则对家长和孩子都是公平的,这样不仅尊重了孩子的独立性,同时也避免了家庭冲突的发生。



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

经常会有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不爱主动跟自己说心里话,出现这种结果,或许是因为大人们曾经粗暴地打断、呵斥孩子,时间久了,孩子的心充满了孤独。

孩子常常凭自己的感受来衡量父母的爱,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不喜欢被说教、不喜欢唠叨,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很多道理他们都懂,家长要放弃说教的角色,平等地和孩子沟通,

当孩子说出内心感受时,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主动回应,具体来说就是认可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直接否定孩子的感受,这是良好的亲子互动的基础。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看到并理解自己的烦恼,家长在倾听的过程中,也会让孩子感觉到尊重,进而愿意继续向父母敞开心扉,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同时,暑假时间充裕,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共同参加一些活动,比如户外运动、参观博物馆、旅行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陪伴”是强调孩子的主导地位,是家长要花时间陪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不只是去做家长想让孩子做的事情。



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未来

的发展有很多可能性

作为父母,恨不得将自己人生的所有道理和经验,都分享给孩子,让他们少走弯路,找到人生捷径。所以我们常对孩子说,要找个稳定的工作;一定要考上好大学,人生就能高枕无忧了等等。

对于家长而言,不要用我们的既有的眼光去限制孩子的发展。面对未来、面对未知,面对生命,多些乐观和期待。时代一直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更新,总有新的行业在诞生。我们的人生经验,不能成为孩子未来发展的天花板。家长也不必焦虑,父母应拥有对孩子的坚定信心,相信他们内在渴望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且信任他们拥有实现这一愿望的潜力。这种信任不仅为孩子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也是亲子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黏合剂,让彼此的联系更加紧密,让家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支持,从而更勇敢地迈出每一步,更自信地追求梦想,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孩子未来的可能性,应该是更广阔的、更没有限制的。生命的奇妙,也就在于此。


长按关注公众号



文字|心理教研组

编辑|苑文一

校对|刘芋伶

审核|彭善毅

签发|杨秀鹏

重庆市綦江中学
重庆市綦江中学创建于1910年,是一所有100多年办学历史的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学校始终坚持“问道知新,明理善行”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亲近真理、砥砺德行、拥有智慧的綦中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