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上海“十里洋场”,形成了一个别具风格的文学流派,由于文学创作的内容多为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说,江湖人送:鸳鸯蝴蝶派。
在这一流派中出现了很多至今令人交口称赞的文学作家,比如说包天笑、程小青、冯玉奇、孙玉声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当然还有名气更为响亮的张恨水。
或许很多人对张恨水并不熟悉,但是那部由陈坤等人主演的《金粉世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这部剧的原著就是张恨水所写的,其中的情感纠葛着实引人泪下。
而更值得说道的是,张恨水笔下令人感触颇深的作品还有很多,很难想象一个大老爷们的内心世界会如此细腻动人,让人读过他的小说之后,竟然可以畅游在他编织的世界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不止一次在想,究竟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才能造就张恨水?
其实用心去读张恨水的书,便能明白,除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动荡外,更重要的是张恨水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
都说一个人的作品中往往能真实地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这话一点都不假,张恨水的人生自然也不例外,而他作品中自带的那种悲凉和伤感,正是充斥着他的三段婚姻。
张恨水的第一段婚姻是媒妁之言,年仅18岁的他,便奉父母之命成了家,谁知在洞房当晚,张恨水揭开新娘的盖头时,并没有任何欣喜,反而被吓得夺门而出。
少不经事的他,边跑还边叫着:娘,娘!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新婚之夜会让张恨水如此惧怕?
这一切还得从媒婆的上门求亲说起。
张母为儿子定了婚事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
十岁那年,张恨水在江西黎川读书,闲来无事的学习生涯,让张恨水有很多的时间来看一些课外书籍,只不过张恨水感兴趣的是那些被称为不入流的小说,也正是由于这些小说的影响,勾起了张恨水自行创作的兴趣。
张恨水的家庭还是比较殷实的,对于他的爱好,父母倒没有说什么,但是好景不长,在他十七岁那边,家道中落,在外地读不下去书的张恨水只得跟随母亲回到了老家。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张恨水的母亲觉得儿子到了娶亲的年纪,便打算为他物色一位媳妇,这样也好为张家冲冲喜,于是便委托媒婆为儿子说媒。
张家虽然走了下坡路,但在当地依然颇有声望,媒婆自然不会拒绝,在媒婆的留心下,当地一户徐家的闺女便走进了张母的视野,当然张母也没有亲眼见过徐家女儿,只知道她名叫徐文淑,与自己家颇为门当户对,便将此事定了下来。
可是当张母将这一消息告诉儿子时,张恨水却表示,不愿意成亲,毕竟他在外读书期间,接触到了不少前卫的思想,对于这种未曾谋面的婚姻打心底是拒绝的。
说来倒也难为张恨水了,如果放在现在来说,两个未曾谋面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不会走进婚姻殿堂的,因为婚姻不是儿戏,更是一份担当和责任,两人不经过相处又怎么能轻易知晓对方是否是自己命中等待的那个人?
张恨水婚前提出无理要求
由于张恨水的不情愿,这件婚姻一直拖了好久,但是张母却没有任何要退步的意思,毕竟在那个年代,父母之命是男女婚姻结合的主旋律,张恨水又怎能抗拒历史的洪流。
张恨水眼瞅着抗拒无效,便退而求其次,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似颇为无理的要求,即:
婚前自己要看一看这位未来的妻子。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要求倒也很正常,但在当时,男女双方直到进入洞房前都不能互相见面,虽然不知道这是谁定下的规矩,但是却沿袭了数千年。
为了让儿子尽快成婚,张母便同意了这一无理要求,之后,她去找了媒婆,表示自己想要看看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只需要远远地看一下就行。
等到媒婆答应之后,张母在去看未来儿媳的时候,便让张恨水躲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里,等待着徐文淑的出现。
徐文淑在媒婆的带领下,准时出现在了该出现的地点,片刻之后便自行离去,只是令媒婆没想到的是,张恨水也在远处观看,而这也为接下来新婚之夜的闹剧埋下了伏笔。
张恨水回到了家中,在母亲的询问下,他妥协了,毕竟当时的年少气盛,对于面容姣好的女子自然颇为喜欢,而他偷偷见到的未来媳妇,便能称得上是一位美人。
就这样,在媒婆的催促下,两家开始积极筹备张恨水和徐文淑的婚事,已经18岁的张恨水,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桩婚姻。
洞房花烛夜张恨水大惊失色
一阵喧嚣过后,亲朋好友相继离去,顶着盖头的徐文淑也在房中等候多时,夜幕降临时,张恨水终于走进了洞房。
既然两人已经成了婚,按照规矩来说,自然要先把红盖头给揭开,急不可耐地张恨水快步走到了娇妻面前,掀开了红盖头。
但是张恨水看到的新娘子却吓得他傻眼了,随后他扔下了新娘在洞房,边往外跑边大声叫着:娘,娘!
此时刚刚成为婆婆的张母还沉浸在喜悦之中,他听到儿子惊慌失措地叫喊,立即跑出房去,一看究竟,在张恨水语无伦次的表达中,张母终于听明白了:
洞房中的新娘子,根本不是那天他们见到的俏佳人,而是一个无论身材还是相貌都摆不上台面的女子。
看着儿子如此,张母立即去了婚房看了徐文淑,结果她也很是气愤,立即找到了媒婆询问,媒婆支支吾吾最终说了实话:
洞房中的徐文淑是真的徐文淑,而他们之前见到的并不是徐文淑,而是徐文淑的表妹。
媒婆害怕他们见了徐文淑之后,会拒绝这门婚事,便想出了这么个偷梁换柱的坏主意,毕竟当时的习俗只要是拜堂成了亲,这婚事便是成了,而徐家在当地还算大户,自然不敢再做出悔婚这一颇为丢面子的事情来。
只是让媒婆没有想到,当时张恨水竟然也偷偷看见了徐文淑的表妹,这才使得自己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张母虽然也很气愤,但想到已经拜堂,就劝说儿子接受,张恨水很无奈,但也只得默认,毕竟他不可能再将徐文淑的表妹再给娶回来。
徐文淑虽然如愿嫁给了张恨水,但她没有想到,这才是她悲惨生活的开始,丈夫张恨水根本不拿正眼看她,更与她形同陌生人,后来张恨水又有了两段婚姻,而徐文淑只能看着丈夫与她人寻欢……
参考资料:《细说民国大文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