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展现学校各领域改革建设成果成效,官微推出“教育强市看天医”专栏,展示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学校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取得的成果与亮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积极投身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新征程,凝聚起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力量。今日推出《深化改革 守正创新 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学位点建设成效卓著
持续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2018年,新增医学技术、药学、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与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共同成为拥有全国首批“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5所高校。2023年,学校在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下自设二级交叉学科转化医学博士点,推进交叉学科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至今,学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总数增至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总数增加至11个。稳步推进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2018年,新增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填补了天津市在该领域学位授权点的空白。2023年,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调整为专业学位授权点,2024年,新增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至今,学校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
优化招生规模结构,生源质量显著提升
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面向国家战略和卫生行业人才需求,不断调整招生结构,逐步扩大博士生招生规模,稳定硕士生招生规模。2018年以来,全日制博士年招生数由212人增至481人,增幅126.89%;全日制硕士年招生数由1124人增至1557人,增幅38.52%。聚焦国家在高层次人才领域的实际需求,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比例,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年招生数由41人增至265人,在博士研究生总数中占比从19.34%增至55.10%;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年招生数由561人增至819人,在全体硕士研究生总数中占比从49.91%增至52.60%;至今,已形成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招生
创新招生机制,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全面推行与培养质量、学科发展及办学特色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调节机制。持续完善二级培养单位自主招生模式改革,以基础医学院为首批试点,开展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并取得良好成效。优化博士生招生机制,2018年起,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部调整为硕博连读及“申请—考核制”招生模式,2022年,推进硕博连读招生改革,实施“2+3”“3+3”培养模式;推进专博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与学硕贯通;加大“朱宪彝”班直博生招生及推免生选拔培养力度,提升博士生源质量。来自“双一流”高校硕士生申请攻读我校博士学位人数由2018年的198人增至2024年的385人,增幅94.44%。来自“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报考我校硕士学位人数由2018年的 395人增至2024年的517人,增幅30.89%。
“双一流”高校学生报考我校情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力世界一流人才培养
实施“未来医学科学家/未来医学家”人才培养项目。2023年,学校充分整合优势学科平台、杰出医学家和科学家团队,锚定新医科建设对医学拔尖人才培养方向,推出“未来医学科学家/未来医学家”人才培养项目,培育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卓越创新人才。项目实施“直博”和“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由杰出科学家/医学家领衔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医学家组成导师组,指导研究生开展医学前沿研究和临床能力训练。至今,有优秀本科生15人和37人分别入选“未来医学科学家培养项目”和“未来医学家培养项目”。
实施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强化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2023年起,学校实施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由我校导师与美国哈佛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等海外20余所知名高校高水平导师联合招收研究生。至今,共招收包括肿瘤学、神经病学、泌尿外科等7个专业的20名博士研究生和40名硕士研究生。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培养质量
“大家讲坛”开设情况
搭建优质平台。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2018年以来,新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家,累计总数17家,新增专业学位实践基地25家,累计总数47家。新增校外创新实践基地4家,市级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3家,自设校级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15家。近年来,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师资格考试首考通过率保持在95%左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维持在90%左右,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持续完善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研究生开展原始创新研究,近年来,以研究生作为项目负责人立项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59项,产出一系列高水平成果,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Cell、Cancer Cell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年均超过150篇。2018年以来,研究生获评国家奖学金448项,获天津市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4项,获评天津市优秀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35人。2020级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郎锦烨同学入选《人民日报》专版刊登的《2021-2022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近三年,优秀研究生留津创新创业意识持续加强,人数及比例显著提升,博士毕业生留津就业人数由66人增至122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比例由36.07%增至42.80%;硕士毕业生京津冀就业人数由185人增至284人,在当年毕业生人数占比由17.47%增至24.99%。
供稿丨研究生院
编辑丨赵征
扫描下方二维码 云参观“两馆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