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市看天医丨深化改革 守正创新 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   2024-12-14 15:04   天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展现学校各领域改革建设成果成效,官微推出“教育强市看天医”专栏,展示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学校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取得的成果与亮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积极投身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新征程,凝聚起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力量。今日推出《深化改革 守正创新 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八大质量”工程建设,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持续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合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医教协同,完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努力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学位点建设成效卓著


持续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2018年,新增医学技术、药学、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与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共同成为拥有全国首批“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5所高校。2023年,学校在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下自设二级交叉学科转化医学博士点,推进交叉学科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至今,学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总数增至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总数增加至11个。稳步推进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2018年,新增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填补了天津市在该领域学位授权点的空白。2023年,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调整为专业学位授权点,2024年,新增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至今,学校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

自设二级交叉学科转化医学博士点

优化招生规模结构,生源质量显著提升


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面向国家战略和卫生行业人才需求,不断调整招生结构,逐步扩大博士生招生规模,稳定硕士生招生规模。2018年以来,全日制博士年招生数由212人增至481人,增幅126.89%;全日制硕士年招生数由1124人增至1557人,增幅38.52%。聚焦国家在高层次人才领域的实际需求,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比例,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年招生数由41人增至265人,在博士研究生总数中占比从19.34%增至55.10%;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年招生数由561人增至819人,在全体硕士研究生总数中占比从49.91%增至52.60%;至今,已形成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招生

专业学位博硕士研究生招生

创新招生机制,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全面推行与培养质量、学科发展及办学特色相适应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动态调节机制。持续完善二级培养单位自主招生模式改革,以基础医学院为首批试点,开展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并取得良好成效。优化博士生招生机制,2018年起,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部调整为硕博连读及“申请—考核制”招生模式,2022年,推进硕博连读招生改革,实施“2+3”“3+3”培养模式;推进专博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与学硕贯通;加大“朱宪彝”班直博生招生及推免生选拔培养力度,提升博士生源质量。来自“双一流”高校硕士生申请攻读我校博士学位人数由2018年的198人增至2024年的385人,增幅94.44%。来自“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报考我校硕士学位人数由2018年的 395人增至2024年的517人,增幅30.89%。

“双一流”高校学生报考我校情况

服务社会需求,发展非学历研究生教育。积极贯彻中央组织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天津市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关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决策部署,2018年,学校与新疆和田地区卫健委签订《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协议书》,通过接收同等学力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升在职人员学术、专业水平。至今,接收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6名临床医师攻读博士专业学位,30名临床医师攻读硕士学位;为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定向培养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5名。积极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省卫健委共同实施在职医师学位提升计划,近五年,累计接收京津冀地区同等学力硕士学员1472人,接收临床、口腔在职博士学员990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聚力世界一流人才培养


实施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促进医学与工学、理学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深度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为目标,2021年起,实施“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博士生培养项目”,采用“双导师制”,由我校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水平合作高校博士生导师组成导师组联合申报,以立项方式,开展实质性合作,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至今,累计立项41项,其中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立项4项,与南开大学联合立项19项,与天津大学联合立项1项,校内学院、医院导师联合立项 17项。

实施“未来医学科学家/未来医学家”人才培养项目。2023年,学校充分整合优势学科平台、杰出医学家和科学家团队,锚定新医科建设对医学拔尖人才培养方向,推出“未来医学科学家/未来医学家”人才培养项目,培育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卓越创新人才。项目实施“直博”和“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由杰出科学家/医学家领衔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医学家组成导师组,指导研究生开展医学前沿研究和临床能力训练。至今,有优秀本科生15人和37人分别入选“未来医学科学家培养项目”和“未来医学家培养项目”。

实施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强化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2023年起,学校实施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由我校导师与美国哈佛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等海外20余所知名高校高水平导师联合招收研究生。至今,共招收包括肿瘤学、神经病学、泌尿外科等7个专业的20名博士研究生和40名硕士研究生。

实施与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2022年,学校与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框架协议,开展研究生联合招生培养工作。选聘海河实验室优秀人才为学校研究生导师,共同完成研究生招生、培养、毕业等工作。至今,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60人。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培养质量


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体美劳教育,推进通识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聚焦医学前沿,开设《医学进展》《医学人工智能》等交叉前沿课程,与南开大学联合开设由院士主讲课程《医药前沿与挑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开设国际化课程《前沿生物医学研究》,打造研究生“金课”。办好以“科学与人生”为主题的“大家讲坛”,邀请谢立信、詹启敏、杨宝峰等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2018年至今举办15讲,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大家讲坛”开设情况

搭建优质平台。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2018年以来,新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家,累计总数17家,新增专业学位实践基地25家,累计总数47家。新增校外创新实践基地4家,市级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3家,自设校级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15家。近年来,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师资格考试首考通过率保持在95%左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维持在90%左右,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完善质量监督体系。2022年,成立校院两级研究生教学督导委员会,对研究生课程、培养过程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指导。建设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研究生招生、培养、学籍、学位、成果登记、奖助学金、毕业及导师管理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质量分析;建设智能化打印终端,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多次调整博硕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制度,强化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按不低于总数20%的比例抽取参加匿名评阅,博士学位论文全部参加匿名评阅,确保学位授予质量。

成立研究生教学督导委员会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健全导师准入机制。持续加大导师队伍建设,按照“分类遴选、规范合理、进出有序”原则开展导师遴选,聚焦学科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需要,多次调整导师遴选条件,科学遴选标准。2018年至今,共遴选硕士生导师720人,博士生导师270人,在岗硕士生导师由360人增至1065人,博士生导师由239增至498人,导师规模显著提升。鼓励打破年龄限制,开通导师遴选绿色通道政策,推进导师队伍年轻化,40岁以下导师由82人增至169人。占导师总数比例由13.7%增至17.1%。

导师队伍建设情况
强化导师队伍培养与管理。2018年初,学校修订《研究生导师工作职责》,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导师职责的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2019年起,相继实施“导师与研究生定期谈心谈话制”和“导师工作提示函制”,推进导师工作职责落实落地。建立校院两级导师培训制度,积极开展新遴选导师岗前培训,定期举办导师培训和经验交流,先后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进行讲座和经验分享,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实施导师工作提示函制、发布研究生教育重点工作月历

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持续完善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研究生开展原始创新研究,近年来,以研究生作为项目负责人立项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59项,产出一系列高水平成果,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CellCancer Cell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年均超过150篇。2018年以来,研究生获评国家奖学金448项,获天津市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4项,获评天津市优秀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35人。2020级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郎锦烨同学入选《人民日报》专版刊登的《2021-2022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近三年,优秀研究生留津创新创业意识持续加强,人数及比例显著提升,博士毕业生留津就业人数由66人增至122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比例由36.07%增至42.80%;硕士毕业生京津冀就业人数由185人增至284人,在当年毕业生人数占比由17.47%增至24.99%。

供稿丨研究生院

编辑丨赵征


扫描下方二维码  云参观“两馆一厅”




天津医科大学
为您及时发布校园最新热点新闻、校园公告、讲座及校园活动等信息,关注我,带您全面了解我们所在的校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