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篇:医疗大健康专场--银发经济和大健康的创新性融合

财富   2025-01-21 19:00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4年12月29日,由全球PE论坛组委会、北京基金业协会主办的“2024北京PE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北京PE论坛以“聚力 蓄势 赋能——耐心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得到了近30家境内外地方协会的支持。

下午论坛围绕LP、可持续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先进制造、医疗大健康、另类投资共八个主题开展了平行论坛。其中平行论坛七——养老金融篇:医疗大健康专场,以“银发经济和大健康的创新性融合”为主题,邀请到昌发展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昌科金公司董事长谢思瑾 、夏尔巴投资管理合伙人邢 丞、同创伟业北京医疗基金合伙人郗砚彬、华盖资本医疗基金首席投资官王珣、国寿股权董事总经理姜黎、九州通楚昌基金合伙人兼行研总监雍扬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平行论坛嘉宾讨论的内容整理:
平行论坛七:养老金融篇:医疗大健康专场--银发经济和大健康的创新性融合

谢思瑾 昌发展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昌科金公司董事长

主持人 谢思瑾: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是昌发展公司谢思瑾,我们本场的主题是关于银发经济与医疗健康的创新性融合。到场的嘉宾都是重量级的,包括母基金,也有子基金;既有国资背景的基金,也有市场化的投资机构,还有险资。今天很荣幸与在座的几位嘉宾,就银发经济如何跟医药健康的创新性融合开展探讨。首先有请各位嘉宾做一下自我介绍,有请邢总。

邢丞 夏尔巴投资管理合伙人

邢丞谢谢谢总大家好,我是来自夏尔巴投资的邢丞,我在医疗健康行业里从事投资已经有十多年时间了我们机构叫夏尔巴投资,成立于2018年,主要的几个合伙人来自原来国内非常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2018年成立夏尔巴以后,我们管理了两支人民币,两支美元基金,目前总体资产管理规模差不多在70亿人民币左右。在过去几年时间里我们也投资了接近100个左右的医疗健康相关项目,其中80%在国内,有20%在海外,涉及新药、器械、医疗服务等等细分方向,也投出了不少龙头企业。

医疗健康天然就和今天的主题有密切的相关性,所以也想通过今天的机会来跟各位嘉宾一起互动,碰撞一些火花,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简单介绍到这。

郗砚彬 同创伟业北京医疗基金合伙人

郗砚彬:大家好,我是来自同创伟业的郗砚彬,同创伟业是一个有24年历史的老基金,目前管理资产规模大概在360-370亿,投资企业超过700家,其中120-130家公司成功上市。重点布局医疗健康、科技、TMT、消费、半导体等。医疗健康已经投资约170家公司,主要看三大赛道: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供应链。其中,生物制药,投了六十多家;医疗器械,投了七十多家;医药供应链,是我们的特色板块,围绕生物制药公司上游投资布局了二十多家。目前医疗有27家公司成功上市。我履历很简单,之前在华润医药集团总部、华润双鹤研究院做研发、管理,产业工作小10年,后产业转投资,在同创工作10年,主导投资与管理四十余家医疗公司。

王珣 华盖资本医疗基金首席投资官

王珣大家好,我是王珣,来自华盖资本,我是华盖医疗的首席投资官。华盖医疗是一个专门投资于大健康的医疗市场化人民币基金,目前管理规模大概在200亿人民币左右,整体从2012年成立以来,已经成立了众多不同产品类型的基金,包括天使基金、成长期基金,包括两年前设立的PIPE基金和一个母基金。整体过去投资了100来家的企业,有26家实现了IPO。我们的主要投资方向是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包括现在特别火的“AI+医疗”方向的投资布局。我个人过去是在企业里面工作了20多年,包括在中国最大的CRO企业药明康德负责并购和战略投资,之前是在一些跨国药企,包括辉瑞、诺华等等,负责亚太区和中国区的并购和license交易,谢谢大家。

姜黎 国寿股权董事总经理

姜黎我叫姜黎,来自国寿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这是隶属于中国人寿的直接投资平台。我们公司大概成立于2016年,刚开始的时候投资方向仅仅在医疗产业,包括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包括医疗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医药产业链上下游,还有一部分医疗服务。在2020年之后,公司拓展了新的投资方向,拓展到了新能源、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硬科技的赛道。我们基金主要是投资中后期的基金,规模大概在370亿左右,2016年成立到现在,投资项目数量跟其他几位比起来比较少,我们只有60多个项目,单笔投资金额会比较大。未来投资方向还是会在这几个方向,投资金额包括投资阶段也还是保持中后期的方向。今天论坛是银发经济论坛,我们未来可能也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银发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将来也会探索在这个领域上成立新的基金,或者拓展新的投资方向,这就是我们大概的情况。

扬 九州通楚昌基金合伙人兼行研总监

雍扬大家好,我是来自楚昌基金的雍扬,我们和其他几个机构有所区别,楚昌集团控股的九州通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商业企业,也是四大医药流通龙头中唯一的民营企业。我所在的楚昌私募基金有一点特殊,它是集团创始人家族家族下面唯一的私募牌照。我们规模相对于前面几个来说还是比较小,大概在25亿左右,其中专门做医疗方向股权投资的大概3亿。目前主要看的方向,一个是有CVC性质的,我们做和九州通集团有一些协同和赋能的投资,主要就是药、械以及医疗服务,同时也随着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我们也在看一些使产业有升级机会的,包括和合成生物学相关的一些投资机会。中国现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既是危机也是机遇,我们也在关注相关的投资机会,从而能够为社会做更多的回馈,非常感谢。


主持人 谢思瑾:感谢各位嘉宾介绍,我也介绍一下昌发展的情况。昌平区作为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医药健康产业是昌平区三个千亿级产业之一。昌发展从2016年底设立了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过往已经投资了40多个子基金,其中医药健康是重点布局的领域,大概投了将近30个子基金,母基金直接和间接投资穿透投资的医药健康企业达到了430家次、金额150亿元。昌发展成立以来,一直围绕医药健康行业在布局,在投资、空间、产业服务都有相应的配套,为银发经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银发经济作为了一个发展的重点,相关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实施意见,但是我们也看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社会资本投入还是不够,所以在银发经济的供给和需求方面存在着无法完全匹配的情况。所以我们今天也邀请各位嘉宾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邢丞:我们是这么看的,其实观察各个层级的需求,无论是医疗还是各种文娱,方方面面的,回顾过去十几年投资逻辑,十年前我记得看医疗健康产业的时候,更多是围绕着母婴、消费等等方向。我记得就在2014、2015年那时候投医疗服务,看了国内非常多的妇产医院和儿科诊所,因为那时候每年人口出生率全国在千万级,甚至一千多万,更高的量级。但是我们当时做了一个预测,也是国家统计局给的一个预测,觉得这个还是能持续比较久,但是后面人口状况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新生儿的状况不是维持在很高的高位,很自然的人口结构就出现了变迁。到现在可能六十岁以上的人群占到20%以上的比例,随后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往这个方向聚集。其实过往大家投资一定是投那些最容易赚钱,最容易有支付服能力的群体,像母婴,像医美等等就是当时那个时代非常热的主题。但是伴随着人口结构动态调整,很自然原来的投资会有一定的惯性,虽然人口结构调整到位了,但是现在社会上所有的资源,还有资本投入,很多创业者就把自己的重心调到为银发人群去服务的状态,所以我觉得从供给端有一个惯性,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资源重构。这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过程,虽然国家在提这个事情是有引领作用,但其实大家可以看到,今年我们很有名的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一篇文章,提到了所谓“生机勃勃的老年人”,这个群体还是让大家非常有关注度。我们也分析了底层逻辑。大家现在20多岁在卷就业,30多岁卷房子卷子女教育,40多岁又要把重心扑在事业上,上有老下有小,反而到50再往后,大家进入相对稳态的状态,事业比较有成,有足够的积累,人生阅历到达了一定程度,也有时间和精力,也有一定的积蓄去释放自己更多的多元化的需求。所以我想这个背后的逻辑很清楚。

所以需求端其实也是慢慢过渡的,不是老龄化到了就自然产生了银发经济。我们就算看老龄化的人群,所谓银发人群,现在不是光60、70、80岁才算银发,我觉得像马上这一波银发,可能是和三零、四零后那个时候相比,五零六零,甚至是七零,我是八零,我觉得都很快要进入这样的状态里面。这样的人群和三零四零那一波的老年人相比,他有很本质的区别,社会上也把他们定义成叫新的老年人群,新的银发人群。这批人接受过最高等的教育,见证了中国最辉煌发展的几十年时间,伴随着中国所有的经济的进程,拥抱互联网,拥抱所有先进的东西,所以他们未来的需求和消费能力毫无疑问,会慢慢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所以从供需两端慢慢都在向一个逐渐要爆发的态势去聚集,但是只不过原来大家的重心没有在这块,但不代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会一直持续。所以我觉得后面需要做的,就是让这种供需状态自然而然的演变,有更多创业者、更多资本,能够有一些引导性的投资和创业,再加上国家的一些引领,我觉得这个产业毫无疑问的会慢慢的起来。因为它不是政策导向,是完全市场化的过程,只是需要加以时间积累。像日本等等这些国家,因为老龄化来的比我们早,所以他们产业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很多这些国家的状态,我想这个银发经济一定会逐渐的从供需两端越来越匹配。而且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差距那么大,供给端并不是说银发经济的供给端和年轻人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基础设施,完全不一样的环境。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年轻人喜欢喝的这些茶饮和各种消费产品,我们只要把它做适老化改造,其实原来供应链的体系基础全部都是在的,只是我们要做一些相应调整,这个过程不是从零开始的过程。

主持人 谢思瑾:邢总说的特别好,产业需要前瞻,但是银发经济的供给和需求需要市场不断调节,需要一个过程。投资就需要投未来,我估计大家也在看相关的产业,看看郗总有什么想分享的。

郗砚彬:邢总从供需两端的变化做了深入分析。我们回顾下医疗这几年的发生的几件事:最早从集采、医保改革,到现在的DRG/DIP医院端的调整,以及未来可能在治未病方面的变化。从发展趋势看,人口老龄化,需要在疾病预防、治疗两大环节做足功课。银发经济顺应这种趋势。过去,我们关注严肃医疗,主要是医院端的一些药品、器械;现在,有些转变,关注严肃医疗的同时,也在看银发经济相关的消费医疗,如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目前,我们看到院端DRG/DIP、医生年薪制等多项改革,重点是解决治疗的普及性、可支付性、可持续性,让广大群众能更有效的的得到治疗;治未病,是从疾病预防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面对这种趋势,我们及时做了适度的投资策略调整。

主持人 谢思瑾:郗总,在银发经济方面,你们除了投资严肃医疗,也在关注消费医疗。

郗砚彬:是的,我们近年来在关注消费医疗,做了适度布局。

主持人 谢思瑾:谢谢。有请王总。

王珣:谢谢谢总,银发经济其实在我们投医疗的时候,其实我们通常用另外一个词,就是老龄化。因为我们也注意到,其实中国老龄化进展是非常迅速的,所以我们经常来对标日本的老龄化,包括日本过去30年,所谓的失去的30年,其实它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人口老龄化。所以说中国现在的,我刚查了一下,2023年中国人均寿命达到78.3岁,而且是以每年0.2岁的速度在递增,可以想像未来10年,中国的人均寿命很快就会突破80岁。所以未来越来越多的人群会进入到老龄化,包括我们自己。同时可能未来十年这波老龄化人群,和现在,和过去的这波老龄化人群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这波,未来老龄化的这波人群都享受到了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红利,是对消费,对生活有更高质量追求的这帮人,所以未来的话我是觉得中国的十年以后,在对高端医疗的这些诉求和追求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不管是有没有医保或者说DRG或者什么样,这些人对生存质量的追求肯定是一个持续的增长,这是我们可能对未来五到十年投资的方向和逻辑,对银发经济,对老龄化的初步判断。

结合华盖本身在严肃医疗,在生物医药,在新质生产力这块的重要投资方向和布局,我们自己会是在更多的关注一些技术的迭代。比如在慢性病,在心血管,在老年痴呆,这些其实都是未来老龄化以后会产生越来越多需求的群体。在这些群体里面,其实从现在的药物来说仍然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像高血脂,高血脂的话通常我们服用他汀类的药物,但他汀类的药物得每天服用,每天坚持服用,一旦停药或者忘记了,那对身体,对整个的心血管控制力是很差的。同时对于还有20%的人,他汀类是没有特别好的效果,针对这帮人群怎么办,所以我们现在也会关注新兴技术,比如去年早期基金投资的,通过小核酸技术能够来治疗控制高血脂的这些新兴药物。这些药物的特点就是半年甚至一年打一针就可以非常好的控制高血脂,比如说低密度脂蛋白等等。这些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未来怎么更好迎接银发经济,或迎接老龄化在医疗方面投资的一些点。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老年痴呆,老年痴呆在中国患病的人群,甚至是全球都是一个持续增长的态势,但老年痴呆这个疾病其实在过去30年都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出现,这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困扰。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电视、新闻,这些老人出去买菜,结果回来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等等,这些其实就是老年痴呆的一些很常见的现象。但是过去几十年是没有药物出现的,这其实也是极大的影响了这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包括子女也会因为老人的疾病陷入焦虑。这些在过去三到五年,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非常好的突破,包括从诊断技术,包括生物医药类新的疗法出现,能够在老年痴呆的不管是诊断还是治疗方面都有一些突破。所以这些技术上的突破就是我们作为医疗基金在关注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投资战略和方向布局,这些领域和布局都是我们未来五年之内非常重视的一些领域和方向。

另外我刚才提到了像“AI+医疗”,这个我相信未来在一些医院的康复护理,在一些未来的比如老人的日常血压、血脂的监控,都可以通过远程,能够让你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随时能够看到,这都是科技进步能够更好地让远方亲人能随时监控在家老人的生存状态等等。这些我觉得都是未来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也是符合国家所鼓励的新质生产力,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方式。太多了,我不一一列举了,这是从我过去这几年感受到的,在我们投资和银发经济之间的有些结合的点,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主持人 谢思瑾:新质生产力代表未来新的发展方向,华盖对迭代技术的关注也是目前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接下来有请姜黎总介绍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姜黎:刚才前面几位的发言我也非常认同,包括银发经济为什么这几年才提出来,就是因为这几年,特别是大家看到国家的数据,65岁以上老年人的占比,无论是占比还是绝对数量都在这几年有急剧的增加,所以这也就催生了银发经济市场化的自然发展过程。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宣导,或者说是支持,所以我们认为银发经济未来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成长空间。因为我们刚才说了,65岁以上的人口,这是需求方非常强劲的动力。

现在看供给方,其实供给方提供的供给无非是两类,一类是服务,一类是产品,现在看到无论是服务类的还是产品类的,相对于平时传统的医疗的投资,包括药、器械,相对来说竞争格局可能还是比较小,还是比较散。这跟行业发展阶段有关系,我们刚才说到银发经济是这几年才逐渐走入人民视野,逐渐在发展的过程。因为现在65岁的人群经历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他可能比三零后、四零后,甚至五零后这些收入支付能力要强很多,所以也催生了这个行业的支付能力的增强。但由于任何行业,每个行业,特别是医疗都有自己发展的过程,无论是看资本市场的爱尔眼科也好,包括没有上市的口腔连锁,都是随着支付手段增加慢慢连锁化走起来。养老也开始慢慢有连锁化趋势,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形成全国性,连锁服务的机构,这一类服务机构不论是居家护理,还是康养结合,还是康复机构,都慢慢有一些雏形。包括我们在今年或者去年也都听到了一些知名机构投资的成都锦欣养老,已经慢慢开始呈现连锁化趋势。包括我们还看到一些其他的连锁化机构。但是我们也需要给它一些时间,它才能逐步走向连锁化、标准化,还有跨区域的发展。刚才谢总也提到了区域有时候发展不平衡,这跟区域发展的经济条件,支付手段是有密切相关的,可能在沿海地区,北京、上海、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发展的快一些,内地可能有一些比如西南有一些地区发展的好一些,华中有些地区,但是针对咱们整个国家来说,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服务的提升空间。

虽然不能够完全直接对比,我们不论是对比日本、欧洲、美国,这些在养老服务机构里接受享受这个服务的人群的占比是中国的几十倍,中国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人,跟老年人口比例几乎可以是忽略不计,是非常小的比例,跟国外几十的比例,更彰显了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时间去观察,去敏锐的捕捉到这样的机会,这是服务类。

推导到产品类,无论是银发经济类,衣食住行,包括刚才前面几位提到的适老化改造,“AI+医疗”,包括平时说的外骨骼的辅助康复机构,器具、器械,这些都是随着行业发展而发展的,只要有了需求,我相信以咱们国家的生产力,供给端也是会迅速地跟上相应的服务。但是我们所需要的是时间。

另外说到银发经济,其实也不能完全抛开传统医疗,因为传统医疗的医药投资也好,医疗器械也好,绝大多数是给中老年人使用,专门为儿童青年使用的有,这些器械也好,包括特殊药品,但这些占比很低。所以我相信未来的银发经济,我们平时看到的传统的这些创新药领域,包括刚才王总提到的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无论是药和器械,这也都是未来我们包括在这些特殊老年疾病当中的诊断、药、生产,包括产业链上下游,都是我们未来投资的方向。我相信现在并不成熟的市场,但是意味着更多或者更大的投资机会,这是我想说的。

主持人 谢思瑾:姜总说得非常具体,银发经济得需求是旺盛的,对于医药健康不管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也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不断地萌生出来,逐渐往连锁化、标准化、跨区域方向发展,也为这些医疗服务和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发展空间。最后再请雍总介绍一下。

雍扬:各位嘉宾之前都谈到了日本的情况。1990年,日本家庭消费中,老年人的消费占比大约是24.7%,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飙升至47.5%,反映出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近年来,我们见证了医美行业的快速增长和良好的资本回报,这被称为“女性经济”。然而,当我们展望未来,尤其是参考日本的数据显示,老年人和中年人的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供需关系可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人们的基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衣食住行到精神层面的需求始终存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供需之间的差距会不断出现并被弥合,这一过程与技术的迭代同步。例如,今年热门的话题之一是人形机器人。在相关讨论中,许多人表达了对未来拥有可靠机器人来协助养老的期待,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比如人们现在可能更关注如何找到优秀的护工,也就是说需求的本质是没有变的,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供给也将相应调整。

提到阿尔茨海默症,今年国内批准了礼来公司的一款针对Aβ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尽管这种药物成本高昂,且目前只能延缓认知障碍衰退7个月,与我们治愈老年痴呆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但即便如此,为了达到这一步,已经投入了数百亿美元。在这样的“死亡之谷”中,仍然有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因为大家都明白未来对这类需求的巨大潜力,不仅仅是投资层面,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随着寿命的延长,每个人都可能罹患阿尔茨海默症。整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关注银发经济,本质上也是关注人类的基本需求。

因此,我认为在供需关系中,尽管需求的本质没有变化,但由于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求的层次会提升。我们的供给——包括技术、产品和服务——也必须不断进步,以实现匹配,保持供需双方动态平衡,共同向前发展。

主持人/谢思瑾:感谢雍总的分享,日本的发展情况,未来中国也会往这个方向发展。通过刚才嘉宾们对银发经济未来的发展的分享,银发经济的供给和需求调节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最终会通过市场的不断调节会达到更好的平衡。作为投资机构,投资还得看细分市场的前景和发展情况。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2023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达到了7万亿,占到GDP比重约为6%,今年预计能达到9万亿,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对于内需的增长、经济的拉动,应该说是非常强劲的动力。

各位过往都是重点投资医疗健康领域,虽然没有把银发经济作为一个细分赛道去观察,但其实我们投资的很多医药健康项目,已经关注到这样的情况。从大家对市场的洞察来看,也想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银发经济会带来哪些行业和投资机会?

邢丞:银发经济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涉及各行各业,其实都是围绕这个人群的需求,它有非常多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健康需求,方方面面的需求,社交等等。但我想这里面如果说其他需求都是零,健康需求就是一,所以这一点其实我觉得是所谓银发经济里面的核心和根基,没有这一点保障,很难去让这个人群有足够好的身心状态,去把其他的需求释放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更多的还是思考如何去保障人群能够把需求释放出来的机会。

投到医疗的话就是两个维度,第一个就是保证健康状况的监控和适度的干预,让健康状况可以维持的更久,这是从防未病角度。从现在我们技术的演进来看,这种预防和监控手段已经和10年、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北京的比较高端的体检中心的交流活动,这个体检中心负责人就说按照目前人类所有的技术手段,实现绝大多数人活过100岁并不是一个天方夜谭。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现在用最高场强的核磁共振,配以各种检测手段,可以每半年一次,或者高危人群,正常人一年一次,高危人群半年一次,基本就能把身体大部分早期的肿瘤等等,包括一些病变都查的差不多。再有一些基因诊断的手段,我们现在有很多,比如直结肠癌可以在直结肠癌的发病前十年,通过一管粪便寄给检测中心,就能够看到十年前的早期的癌变的迹象,以及息肉。如果这十年之内我们任何一年去干预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个患者就永远不会发展成为直结肠癌,类似这样的手段都是非常好的防控手段。我们自己在深圳投了一家公司叫鲲为,主要做超声,这个超声和十年前以前的超声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它的成像原理改变了,我们原来可能只能用超声看腹部,看乳腺、甲状腺等等,大家去体检中心看的。但现在这个超声可以做到同时看的非常深,还能看的非常清楚。因为超声技术是受物理衍射极限影响,不能看的又深又清楚,他想看的清楚只能看的很浅,想看的很深只能很模糊。但是我们这个技术可以看的又深又清楚,这样延伸出来了很多新的场景,比如我们直接透过颅脑,成年人的颅骨去抹上耦合剂以后,在颅脑上打就能看到全脑结构,包括血流状况,包括勾回状况,甚至刚才几位嘉宾提到的阿尔茨海默、帕金森等等早期病变的影像学的改变,这个都是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观察到的超声结果。所以如果有这样的干预手段,我想人的健康状况是能维持到非常好的,适度干预就可以解决。

另外一个维度,除了预防和适度干预以外,即便让疾病人群也能在一个很好的健康状况下,去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我们可以把肿瘤,把很多慢性疾病变成一个完全可控的,进展不会像以前缺少技术手段一样的,快速演进的一个状态。比如说现在的乙肝,我们现在有非常多的手段可以把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让它尽可能去达到功能性治愈,从而预防长期肝癌的发生。大家知道乙肝最终的结局是会演变成肝癌,但是现在临床有很多药物可以在尝试去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最终转因机率,让这部分的人群可以安稳渡过余生。包括像慢阻肺,大家也知道,很多老年人人群,因为吸烟,因为尘肺,空气污染等等原因,最终发展成为一种非常不可逆的呼吸道衰竭性疾病。原来治疗手段是上呼吸机,然后配一些激素,现在我们在苏州投了一家叫生命盾的公司,他可以通过体外人工膜肺,建立体外血液循环系统,在患者每次急性发作期的时候,我们把血液里面二氧化碳的分压降低,去除,然后大幅度延缓疾病进展,使这批人群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不是每次疾病发作就进展一块,每一次发作进展一块,最终变成了呼吸衰竭,从而变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我想从这两个角度,一个是预防,一个是治疗,我们都有非常多的手段,可以让那些零的意义更加重大。

主持人 谢思瑾:总计一下邢总介绍的细分赛道,大概包括几类:可监测控制、可提前预防、可快速检出。这些技术的创新对于银发人群提供了更健康、更有质量的生活,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郗砚彬:回顾过去十年医疗的变化,医疗产业对于人民健康水平提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十年间,医疗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十年前相比,严肃医疗、消费医疗,也包括银发经济相关的养老医疗,都有很大的提升。我们在座的诸位都亲身经历,见证了这个行业快速的变迁。很多产品、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了临床一线,同时还有一些新产品、新技术在逐步的开发、使用普及中。比如像髋关节,高端的髋关节陶瓷头产品,已经实现国产替代;AD诊治,不仅可以精准诊断,同时也有治疗产品,真正实现了诊断、治疗的闭环。

目前,我们重点关注两方面。一方面,如何更好的以一个相对好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去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好医疗的服务保障。另一方面,如何发现一些尚没有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消费医疗,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相对好的发展势头。投资布局严肃医疗,结合消费医疗,可以更好的全面覆盖医疗板块。关注恢复期患者,亚健康人群的实际需求,从中发掘对应的产品、技术,应该有投资机会。

王珣:刚才其实已经说了一些投资机构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一些方向,其实我后来也自己总结了一下,其实真正的在银发经济这块,如果把它拆出来一些细分投资领域和方向,首先是一些特别创新的创新技术和创新药,包括一些自免的,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等等,有很多创新技术和产品其实已经问世了,这些技术其实是极大地提高了这些老年人的生存状态。

另外一点刚才没提的,最近几年也是成立了好多细胞抗衰老的公司。针对于细胞凋亡本身的技术,从动物实验里面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好的数据,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老鼠,在进入到它们的老龄化以后,我们看到这些实验的话,其实它们的运动能力各方面,和年轻的老鼠是一致的,这也是说明我们未来可能会在整体细胞凋亡技术方面会有一些重大突破,可能某一天返老还童不是神话了,也许真的可以保持人均活到100岁,这可能不是梦想。

接下来我们比较关注的就是一些辅助器械,因为老龄化肯定会有大量的康复器械,甚至是一些运动损伤等等,这些方向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领域,这些还是未来重要的投资领域。刚刚提到像To C端消费类的,像保健食品、营养品,甚至是一些保健中药,这些的话我们还没有投下去,但其实我们也是非常关注,通过功能性的食品,通过保健品,通过一些维生素,专门给老年人补充的维生素等等,包括一些能够更好的提高生活的一些中药保健品等等。To C端的其实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领域和方向,这些我们也是在持续的跟踪和布局。

整体来说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当然还有养老的护理机构等等,也提到了养老机构的融资方面,我们也很关注。但是投资机构的角度,我们本身还是关注在一些特别创新的技术,特别的一些能够实现进口替代,能够是国家所倡导的新质生产力,这个角度的一些投资,在医疗方面的重要布局,谢谢。

主持人 谢思瑾:刚才郗总、王总两位嘉宾分享了从技术迭代、创新传统医疗、消费医疗的投资,可见大家对银发经济具体的细分行业关注都很深入,未来我们多交流,在一些项目上也可以多合作。

姜黎:其实刚才几位嘉宾已经提到了。这里先说医疗服务。一说银发经济,大家首先肯定想到的是医疗服务,包括几种,一个是居家类的,一个是包括康养结合类的,包括有社区养老,还有专门的养老机构,还包括康复类的机构,这些机构的特征可能要达到投资机构的标准,需要连锁化、跨区域的标准化运营,这是一类大家比较关注的重点,现在还在发展过程当中。其次不一定是成熟机构类的投资范围了,包括一些养老的老年学堂、大学,包括老年教育,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形的机构在市场上快速发展,可能一些早期风险投资机构更青睐这些投资机会。这些主要还是偏向于服务类。

在产品类,简单分个类,包括主要是医食住行这类的,医就是刚才说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说的严肃医疗,无论是肿瘤类的,包括自免类的,包括神经类的,包括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症这些药方面,包括体外诊断类的产业链上,也是我们关注的方向。食就是我们包括比较关注的这些老年的营养品,包括王总提到的这些维生素,包括一些保健食品,包括老年的特医食品,包括这些食品上下游产业链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方向。住,就是适老化改造,包括人工智能的监控系统,防摔倒系统,包括一些呼叫系统,包括养老院适老化IT信息化系统。行就是我们辅助老年人行走的外辅助工具,包括智能化的电动轮椅,包括刚才提到的未来具身智能的机器人,这几个方向都是我们未来关注的。

主持人 谢思瑾:银发经济涵盖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既有心理健康也有身体健康,比较全面。雍总您这边在看哪些方向和领域?

雍扬:与前面几位嘉宾的观点相似,主要差异在于技术进步方面。例如康复设备和护理设备,现在这些设备结合了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效果大幅提升,可能性价比各方面超过了康复师或传统的机器设备。

除此之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另一个例子是医养结合,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养老院这种重资产形式。目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居家、社区和机构三种。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实现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但现在居家养老的比例高达96%,而机构仅为1%。这方面尤其是在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居家养老成为了一个重大挑战。随着上一代老年人观念的变化,比如之前觉锝去养老院是不孝,现在已经逐渐转变为更实际的想法,即希望有更专业的机构化运作来提高养老条件。

九州通集团在2017年与武汉市福利局合作,启动了中国中部最大的公私合营(PPP)养老项目。类似的产业尝试已经有很多,未来希望政府能够牵头,联合整个服务链条以及数字化水平较高的机构,共同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可能产业结合方面也有这一点。

其他的前面几位嘉宾都已经提到了,无论是医药、食品保健品,还有我们讲到的外骨骼、康复设备以及连接IoT和AI的护理床等,都是目前相对成熟且未来可能广泛应用的领域。这些也是我们目前主要关注并愿意投入精力的方向。

主持人 谢思瑾:各位嘉宾在银发经济上其实都做了很多布局。昌发展公司作为昌平的国资平台,我们一方面通过跟子基金的合作,支持子基金投向医疗健康产业,另一方面我们也直接投资了银发经济相关领域。比如,在创新药方面,我们投资了跟癌症相关的企业,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在器官纤维化赛道我们投资了普沐生物;刚刚王总提到的细胞凋零方面,我们也投资了炎明生物,应该说这些都是在创新药方面,代表着国内领先水平的企业。在医疗器械方面,我们投资了爱博诺德,主要开展老年人工晶状体的研发,治疗老年帕金森的神经调控企业——品驰医疗,这些都是我们昌平的优秀企业,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很有幸我们都参与了投资。

说到养老服务,大家都熟知的泰康燕园,就座落在昌平东城,也是国内比较高端的养老机构,政府对泰康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所以对银发经济昌平区还是非常重视的。

最后请各位嘉宾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的展望,跟大家分享一下。

邢丞:大家知道过去几年时间资本市场比较冷清,活力和2021、2020年那个时候相比有一些下降,但是我们觉得经济有周期,创新也是有周期的,我们在这样比较冷的时间点还是坚持相信中国自己会有自己的新质生产力出来。各行各业,尤其是医疗里面我们看到过去几年对外输出了非常多优质的跨境合作的新药管线,器械管线,所以我们未来的投资主题,不管是跟银发经济相关还是围绕着老百姓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相关的,两个最核心的主题,一个就是创新,一个就是出海,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才能决定这些企业长期的有价值的发展路径。

郗砚彬:2022年产业环境发生变化后,我们投资策略做了调整。目前,我们主要看三个方向,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医药供应链,生物制药投资布局早期为主,医疗器械投两端,早期、中后期为主,医药供应链投资国际化平台为主。

王珣:刚才已经提了创新和出海,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核心的两个池,我们可能还有两个,一个是进口替代,一个是走出去,还有一个就是如何能够在国内,把国内的先进技术各方面替代进口的一些产品。这个替代进口产品说起来很容易,其实真正做起来非常难,我们发现不管是药还是器械,还是一些高端的设备仪器,其实在跟进口产品的差距,之前看起来是非常大的。随着这几年中国技术的迭代,包括越来越多海归的回国,包括国家的一些政策支持,这几年我们是眼见着各种方向的产品跟国外产品的差距,其实是在缩小的。其实国家也明白,如果这个差距一旦缩小到比较小的时候,其实国家就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国内的这些产品更好的去把它做大做强,这个其实也是我们所关注的。再补充一点,除了创新出海,还有一个就是进口替代,围绕着所有的不同的医疗各个方向,都是这样的想法,谢谢。

姜黎:刚才提到泰康燕园,我们国寿也是拥有国寿的养老社区,包括我们在苏州、北京、天津,也都布局了类似于泰康燕园这样的养老社区。所以我们的投资策略,除了投资一些连锁化的医疗服务机构之外,我们也会围绕养老社区,刚刚提到的医食住行,可能还是偏中后期的,有成熟机会的时候,我们会去投资。但是对于这些新兴的机会我们也会长期跟踪,到了适合我们投资的范围或者阶段的时候,我们会再去投资这样的一些企业,这主要是我们的投资的思路和策略。

雍扬:我们这边主要还是希望做更多的赋能,而不仅是财务投资,在企业已经拥有优秀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依托九州通集团本身的平台我们去提供一些商业基建,去帮助企业加速其商业运转。

主持人 谢思瑾:今天各位嘉宾对银发经济进行了很深入的探讨,不管是从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包括如何积极去寻找投资机会。应该说银发经济对于所有在座的人来说都面临思考,也会给社会的经济、社保、社区、服务,带来很多的挑战,需要各方更多的参与、赋能、推动,特别是医药健康投资行业的资本关注。我们相信通过科技的力量、人文的力量和专业的力量,能够服务更广大的银发族需求,来助推医药健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也感谢还坚持到现在的各位现场和线上的观众,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能跟大家一块参与到医药健康行业发展中来,最后感谢主办方,谢谢大家!


~欢迎转发分享~

北京基金业协会
北京基金业协会(原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成立于2008 年7月28日。协会致力于促进行业环境建设,建立自律监管机制。为会员及相关从业人士提供专业咨询、辅导,基金注册、备案,商务会议、培训等服务。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