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保育与安全的第5个关键指标“生活照料”中,就对“生活常规、餐前准备”提出了具体可参考的的考查要点:
12. 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生活常规,引导幼儿根据需要自主饮水、盥洗、如厕、增减衣物等,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13. 指导幼儿进行餐前准备、餐后清洁、图画书与玩具整理等自我服务,引导幼儿养成劳动习惯,增强环保意识、集体责任感。
今天,园长荟将从幼儿进餐的标准化全流程、常规培养、管理策略三部分内容,详细讲解幼儿园进餐环节的细节问题。希望能帮助老师们解决在进餐环节中的遇到的各种管理难题。
01/
幼儿进餐标准化全流程
在幼儿园,每项工作的标准化流程都应视其为一条红线,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得跨过这条红线,这条红线的存在,能保证幼儿园所有人员及老师在规范化情况下流畅有序进行保教工作。
02/
幼儿进餐环节常规培养
不要小看幼儿园幼儿进餐时的常规培养,如果以时间来说,多数幼儿一日三餐都在幼儿园进行,那么进餐时间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当中,花费时间最多的一项活动之一。老师们不要因为幼儿进餐时手忙脚乱而忽视对孩子的常规培养,这是贯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学活动。• 认真洗手,方法正确,能排队轮流,不拥挤,不玩水,节约用水;• 餐前提醒幼儿擦干净鼻涕,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要冲着小朋友;• 坐姿良好,安静进餐。不挑食,不用手抓食物,不剩饭菜,不弄脏桌面,地面和衣服,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 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会使用勺进餐,喝汤时两手端着碗;• 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站起来,轻放餐具,轻放椅子,离开饭桌;• 自己取餐具;
• 自己加餐;
• 自己使用餐巾;
• 自己将餐间垃圾归位;
• 先用完餐的幼儿如何进入下一个环节;
• 餐后餐具分类归位;
• 教师在用餐环节如何分工、指导;
• 进餐时,教师与幼儿进行个性化互动。
在全部幼儿都开始进餐时,教师不能只是站在那里监督幼儿吃饭,而是要坐下来与幼儿进行个性化互动。互动内容可参考下述几点:
坐在偏食的幼儿旁边,使用积极的策略鼓励其吃不喜欢的食物。比如:“今天西西吃了很多的蔬菜(肉、饭),老师真为你高兴。”对吃饭慢的幼儿,要使用相同的策略。如:“牛牛好像今天吃饭很快!”等等。
教师要使用个性化鼓励,不使用群体性比赛式鼓励,如:我看谁做得最好,我看谁吃得最快,等等。因为群体性比赛式鼓励或批评的效果,对个体的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基本上是微乎其微的,能够使用个性化鼓励或批评,体现教师的高专业水准。
坐在那些有多动、自闭倾向,以及易焦虑、自信心低、容易恐惧的幼儿的身旁,找一些话题,以轻松的方式聊天,将互动的重心放在感情交流上,让幼儿体验到你的关爱,一方面可以防止他们违反纪律的行为,同时,还能使巳有的行为问题或情绪障碍得到改善。
坐在那些小肌肉技能发展不好,使用餐具还不灵光的幼儿身边,一方面给予他们随时随地的必要协助,同时对其付出的努力给予及时的鼓励。坐在内向、不爱说话、口头语言发展不好的幼儿身边,主动与他们交谈。也许对于你的谈话他们并不做出太多的反应,但你说话时的字词、语法与句法结构、句子中蕴含的逻辑关系、发音等等,都会对他们内外部语言的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与新入园、刚刚病愈以及家庭变故引起情绪极度波动的幼儿互动在这三种情况下,幼儿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焦虑和恐惧。他们需要通过教师的安抚和关爱对教师和幼儿园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降低焦虑和减少恐惧,最终回归正常。
03/
幼儿进餐环节的管理策略
组织得当,幼儿园一日活动所有环节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管理,不论规范化还是常规培养都是空谈。
• 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 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 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 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
• 关注幼儿的进餐心理健康;
• 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故事引导、榜样• 示范法;表扬为主法;座位调整、小组比赛法。
• 做好餐后习惯的指导;
• 做好餐后活动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