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CI 规范的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优化

文摘   2024-12-15 07:02   河南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迈向国际舞台,这些企业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国不同建筑规范带来的多元化挑战。由于美国的技术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应用,因此,深入研究美国的技术标准,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筑市场稳固根基、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水下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较高,水下混凝土需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和适宜的粘聚性,确保运送至现场时具有足够的坍落度(180~220mm)和扩展度(≥500mm)以实现自密实。同时,混凝土的和易性要适中,避免过粘导致的灌桩过程翻浆困难或过稀造成的堵管和断桩,这些要求使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极具挑战性,其设计流程涉及的因素众多且复杂。
本文以柬埔寨4号国道上的39座新建或扩建桥梁工程为依托,全面深入研究ACI混凝土技术规范的设计流程,并结合中国的混凝土技术规范,借助SPSSAU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寻找最优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水泥:海螺ASTM C150 Type水泥,其基本性能指标见表1;粉煤灰:越南生产的 II 级粉煤灰,其基本性能指标见表2;粗集料: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的碎石;细集料:柬埔寨菩萨河的II区中砂,细度模数2.8,以及II区细砂,细度模数1.9;外加剂:苏博特保坍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为25%;拌合水:自来水。集料的级配及基本性能指标见表3、表4。    
1.2 ACI规范配合比设计
表5为美国ACI 211.1-1991-R2009《普通混凝土、重混凝土及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标准》与中国JGJ55-20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对比。由表5可知,中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第3~8步时的差异明显。    
根据工程图纸的要求,设计混凝土坍落度为(200±20)mm;粗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19.0mm;本文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如下:
(a)设计混凝土的强度。在无过往经验数据的支撑下,引用ACI 318-2014《结构混凝土建筑规范》的混凝土强度计算表进行计算,具体见表6,本工程图纸要求的设计强度f'c =32MPa,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强度fcr'的计算见式(1)。
fcr' = fc' + 8.5 =32+8.5=40.5 MPa (1)
(b)预估用水量和含气量。根据ACI211.1-1991-R2009《普通混凝土、重混凝土及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标准》中平均骨料所需的大致水量,利用过往经验对每立方米混凝土进行初步估算,给定坍落度所需的用水量,具体见表7。
由表7可知,混凝土坍落度为150~175mm时,预估拌合水为216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加水2 kg会使坍落度增加约10mm,初步用水量的计算见式(2)。    
初步用水量=216+2×(195-175)/10=220 kg/m3 (2)

(c)选择水胶比。混凝土所需的水胶比由其强度、耐久性以及和易性决定,水灰比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系见表8,经过多次试配后,参考表8选择水胶比为0.39。
(d)计算胶凝材料用量。根据减水剂的减水率=25%,用水量W、水泥用量C、粉煤灰用量P的计算见式(3)~式(6)。
W =220×(1﹣25%)=165kg/m3 (3)
C +P =165/0.39 =423kg/m3 (4)
P =423×0%=0kg/m3 (5)
C =423﹣0=423kg/m3 (6)
(e)计算粗集料含量。引用ACI 211.1-1991-R2009《普通混凝土、重混凝土及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标准》中表A1.5.3.6的粗集料系数为0.65,再根据级配要求,M19为粗集料的80%,M12为粗集料的20%,具体用量计算见式(7)~式(9)。
粗集料用量= 1605×0.65=1043.2kg/m3 (7)
M19用量=1043.2×80%=835kg/m3 (8)
M12用量=1043.2×20%=209kg/m3 (9)
(f)计算细集料含量。混凝土的单位体积减去已知成分的体积(水、空气、水泥、粉煤灰和粗骨料)所得到的差值为细集料的体积,具体用量计算见式(10)~式(18)。    
M19体积=(835/2.726)/1000=0.306m3 (10)
M12体积=(209/2.729)/1000=0.076m3 (11)
水泥体积=(423/3.038)/1000=0.139m3 (12)
粉煤灰体积=(0/2.52)/1000=0m3 (13)
水体积=165/1000=0.165m3 (14)
含气量的体积=1.0/100=0.010m3 (15)
粗集料+水泥+粉煤灰+水+含气量的体积
= 0.30 6+0.076+0.139+0+0.165+0.010 = 0.697 m3(16)
河砂体积=1-0.697=0.303m3 (17)
粗砂体积=0.303×2.676×1000=811m3 (18)
(g)得到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具体见表9。
2 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研究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经济的优势,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借助SPSSAU采用正交试验开展高性能水下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试验,设计L9(34)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极差分析找出对其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    
正交试验选取的因素水平见表10,经过SPSSAU运算,得到正交设计表,具体见表11,基于表11,在试验室开展混凝土配合比拌合,制备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性能试验结果见表12。
3 基于正交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混凝土强度的极差分析
混凝土强度的极差分析见表13,强度分析的因子水平均值如图1所示。
由表13和图1可知,混凝土强度与胶凝材料用量呈正相关,15%的粉煤灰掺量能达到混凝土最佳强度与制备成本的平衡,细砂掺量的增加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各因素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粗细砂比例>胶凝材料用量>粉煤灰掺量>外加剂掺量。
3.2 基于混凝土和易性的极差分析
混凝土和易性的极差分析见表14,和易性分析的因子水平均值如图2所示。    
由表14和图2可知,混凝土的和易性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而有所改善,15%的粉煤灰掺量能使混凝土达到最佳和易性,细砂掺量的增加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各因素对混凝土和易性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胶凝材料用量>粗细砂比例>粉煤灰掺量=外加剂掺量。
3.3 基于混凝土坍落度的极差分析
混凝土坍落度的极差分析见表15,坍落度分析的因子水平均值如图3所示。    
由表15和图3可知,混凝土的坍落度随着胶凝材料、粉煤灰掺量和细砂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这些因素与坍落度均呈正相关;各因素对混凝土坍落度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外加剂掺量>粉煤灰掺量>粗细砂比例>胶凝材料用量。
3.4 配合比优化
综上,考虑项目的经济性,结合混凝土的强度要求,选择胶凝材料为用量423kg/m3,粉煤灰掺量为15%;再加上运输路程较远,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为关键性指标,因此粗细砂比例选择7:3,减水剂掺量选择1.1%。同时还按照JGJ 55-20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基于选定的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粗细砂比例及粗细石比例进行对比试验,优化后的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6。
   
结语
本文立足于柬埔寨4号国道的桥梁项目,针对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的技术难题,深入研究了美国混凝土学会(ACI)的技术规范,并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及SPSSAU分析,调整了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了其在水下施工中的流动性及和易性,有效避免了翻浆困难和堵管问题,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加深了企业对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认识,推动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中国建筑企业立足海外建筑市场,适应美国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来源:《混凝土世界》2024.10    

砼话
“砼话”——分享混凝土知识,做混凝土技术人员的朋友,每天七点更新!您的关注,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