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314国道上一路向南,看见有路标写瓦罕走廊入口距离6公里,于是向右拐上岔路。
当年英国和沙俄在中亚争夺势力范围,最终留下一道走廊作为缓冲区,如今却成为阿富汗与中国接壤的一道狭窄通路。因为众所周知阿富汗的形势,如今在瓦罕走廊中并没有口岸,也没有可供两国通行的公路,虽然这里曾经是古代通往中亚的重要门户。
在道路两侧见到两块石碑,分别刻有“佛教之门”“丝路之门”和“瓦罕游弈所”。游弈所在唐代警烽系统中相当于情报站的意思。
过了这道门,是一个小广场,旁边有毡房和新建的几间平房,有类似于警察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值守。广场下方在一道悬崖一般陡峭的山坡之下,是一片平坦的河谷和牧场,陡坡下有几间房屋似乎是个小村庄。正对面在雪山夹峙之间,就是瓦罕走廊的入口。这里实际离边境线还有很远的距离,远处山谷中还有一些村庄,但游客一般就只能到这里了。
河谷中有一群小伙子,不知因为什么似乎要打起架来。
在广场尽头的陡坡之上,立有三块石碑和说明牌,分别写“东行传法第一人安世高经行处”“大唐高僧玄娤经行处”和“东晋高僧法显经行处”。
安世高是公元二世纪汉恒帝前后时期的安息国王子,是最早到中国传播佛教的西域高僧。
唐代高僧玄娤,前往西天取经,大约应该是返程经过这里的。
法显是东晋高僧,在公元399年六十多岁年纪从长安出发,经此前往印度,后经海路回国。法显是中国最早出外留学取经者。
在隔着河谷对面的山坡上,有似乎还没有完全完成的“祖国万岁”等几个大字。
在这里的游客并不多,这个时间点只有我独自一人在小广场上闲转。直到我准备离开,才有另一辆车过来。
原路返回G314国道,继续向南。
半路被塔吉克女警察拦下,要求所有经过车辆在停车场强制休息几分钟以避免疲劳驾驶。
经过了“中巴会晤站”。
很早就知道红其拉甫国门现在已经不对游客开放,不过是抱着走到哪儿算哪的想法,想看看道路的尽头什么样。终于公路被一道闸门和锥桶拦住。有个年轻的塔吉克小警察在这里值守。实际这里距离国境线上的国门还有大约20公里的样子。在塔县已经能见到一些挂着巴基斯坦牌子的车在跑,不过还是只有有出境手续的车辆才能继续前行。停车场上大约有四五台和我差不多的车被拦在这里,我们和小警察开玩笑说,不如在这里也修个国门,让游客在这里拍个照打个卡就好。
闸口附近有一排平房,挂着海关“水布浪沟支关”的牌子。不过看起来似乎没人在这里办公。
远处还有边防的瞭望哨塔。
既然在红其拉甫方向只能到达这里,只好掉头原路返回。
路上见到这个Postdoctor(博士后)村的牌子,这大概是我见过的学历最高的村庄了。
返回塔县的路上,一路夕阳斜照,已经在帕米尔的深秋变成黄色的树木更加灿烂耀眼。
回到塔县,不想继续住青旅了,在季朵酒店订了一间房。设施一般,但性价比还可以。晚上在附近的黄金宫吃了一份新疆风味浓郁的拉条子和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