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艳飞1 王继永2
单位| 1山东水利职业学院,276826,山东日照;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100805,北京
摘 要
由于国内油料生产能力增长缓慢,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导致我国油料油脂产需缺口逐年扩大。当前,油料油脂高度依靠进口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加强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决策部署。本文在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国油料油脂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油料油脂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提升油脂油料全产业链发展的对策,为我国油料油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十三五”;油料油脂;供需;问题;对策
我国植物类油料分草本和木本两类,其中草本油料主要包括大豆(我国统计为粮食)、油菜籽、花生等大宗油料和葵花籽、芝麻、胡麻等特色油料;木本油料树种有200多种,其中果实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有150多种[1],当前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油茶、核桃、油橄榄、榛子和仁用杏等。
“十三五”以来,我国油料油脂(本文所说油料油脂是指植物性油料油脂)生产保持相对稳定,消费量大幅增加,进口量持续攀升,油料油脂供应总体有保障,市场运行较为平稳。
1.1 油料油脂生产稳步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油料生产稳步发展,已形成东北大豆、黄淮海花生和长江流域油菜等特色优势区。2020年我国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31× 107 hm2,其中,花生种植面积4.73×106 hm2,较2019年增加了9.74×104 hm2;油菜6.76×106 hm2,较2019年增加了1.81×105 hm2。全国油料总产量达到3.59×107 t,其中花生产量1.8×107 t,较2019年增加了4.73×105 t;油菜籽产量1.4×107 t,较2019年增加了5.64×105 t[2];大豆、油菜和花生等主要油料作物产量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国产植物油(由国内原料国内压榨的油脂)产量稳中有增,2020年达到1.22×107 t,其中草本油料作物产油量为9.24×106 t,占国产植物油的75.55%;木本油料产油量合计6.80×105 t,占5.56%;兼用型油源产油量合计2.31×106 t,占18.89%。在大宗油料中,油菜籽除用种外全部用于榨油;花生总产量中用于榨油的约52%(其余包括多样化食用、用种、出口);国产大豆榨油比例不到总产量的20%(主体为食用);国内特色油料(向日葵、芝麻、胡麻)中胡麻的油用比例较高[3]。
1.2 油料油脂消费大幅增加
我国油料消费以大豆为主,主要用于压榨生产食用植物油和用作饲料的豆粕。“十三五”期间,我国食用大豆年均消费量约1.6×107 t,压榨大豆年均消费量9.0×107 t,大豆年均消费总量超过1.0× 108 t,比“十二五”期间增长30%,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大豆年均消费量将在1.2×108 t左右[4]。
我国食用植物油年均消费量在3.8×107 t左右,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口油(餐饮和居家)消费和粮油食品等行业消费,但是国产食用植物油不到1.2×107 t,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大约占70%[5]。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和花生油是我国最为主流的四大食用植物油消费品种,据CRI元哲分析,这四大类食用植物油约占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的90%[6]。
1.3 油料油脂进口量持续攀升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量渐趋增长,畜牧养殖对蛋白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油料产需缺口持续扩大。由于产需缺口较大,我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十三五”时期,我国油料进口量持续攀升,从2016年的8.95×107 t增长至2020年的1.06×108 t,其中大豆作为我国主要进口的油料作物,进口量从2016年的8.39×107 t增长到2020年的1.00×108 t[7]。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从2016年的5.54×106 t持续上升至2020年的9.83×106 t,较2019年增长3.13%[7],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43%[6]。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和第二大菜籽油进口国[8]。
由于国内油料生产能力增长缓慢,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导致油料油脂产需缺口逐年拉大。当前,油料油脂高度依靠进口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食用油和饼粕蛋白饲料保供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领域突出短板。
2.1 粮油争地矛盾突出,综合机械化水平低
粮食作物与油料作物在用地需求方面呈竞争关系,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潜力有限。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而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却不到10%,自给率非常低,需求量和进口量都居世界首位,如果要满足大豆的自我供给,大豆种植面积要占接近国内耕地面积的一半。并且大豆单位面积产值低,比谷物低1/4[9]。此外,大豆和花生等油料作物不宜连作,连作3年以上易造成减产,这也限制了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油料全程种植综合机械化水平偏低,特别是山地丘陵地区油料机械化生产问题更为突出。2020年,我国油菜和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只有59.91%和63.96%,低于小麦(97.19%)、水稻(84.35%)、玉米(89.76%)30个百分点左右[10]。油茶等木本油料生产机械化作业程度更低,油茶果采摘基本靠手工,采摘成本逐年升高。木本油料产品的脱蒲、剥壳、榨油和精深加工等机械设备及加工工艺亟待提升。总体上看,油料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还不高,不同作物、环节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机具适应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农机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短板亟待解决。
2.2 单产水平不高,种植比较效益偏低
我国油料种植以农户个体模式为主,种植分散且规模较小,产出水平偏低。2020年中国大豆平均产量只有1980.0 kg/hm2(132.0 kg/亩),仅为美国同期平均产量3322.5 kg/hm2(221.5 kg/亩)的59.59%[11],近十年来,单产水平未大幅提高。“十三五”时期,虽然我国油料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升,但是,2017年以来同比增长速度出现递减趋势[2]。2016-2020中国胡麻籽产量维持在1200~1500 kg/hm2,2020年产量为1486.9 kg/hm2,东部和中部地区胡麻籽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油料生产费工费时,近年来土地成本和人工费用上涨较快,一些地区农业用工费用年均涨幅超过20%,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升至约60%。与粮食作物相比,油料作物种植比较效益持续偏低,且年际间波动较大[13]。2001-2017年,国产大豆的平均净利润仅为824.10元/hm2(54.94元/亩),收益最好的年份也仅为2676.75元/hm2(178.45元/亩),2014-2017年连续4年净利润均为负[14],单位面积产值和收益远低于玉米、小麦和水稻。
2.3 进口依存度集中度高,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低
我国油料油脂进口量持续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21年,我国油料消费总量约1.65×108 t,产需缺口1.00×108 t。食用植物油消费量3.70×107 t左右,自给率为30.5%[3]。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进口大豆97%以上来自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进口油菜籽90%以上来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15],99%以上的棕榈油来自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很容易受出口国贸易政策牵制。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和国际形势不稳定因素增加,油料油脂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极易受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和突发事件的影响。
2.4 政策扶持力度弱,科技支撑乏力
科技创新能力低和产品技术容量差限制了油料油脂产业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在育种过程中,新品种培育脱离了基础研究,致使种质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关键育种材料无法满足需求,技术储备无法实现现代化水平[14]。在种植过程中,传统生产方式依旧是主流,现代化的种植栽培技术缺乏创新性和先进性[17]。在加工过程中,油料的质量控制以及高效加工缺乏创新性,未能融合蛋白加工领域的前沿技术,油脂和加工副产品难以实现梯次、循环、高值利用[14]。
2.5 消费结构不合理,油料油脂浪费严重
从居民消费情况看,我国居民饮食中油脂消费明显偏高,2020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人均年消费量28.5 kg,超过了世界人均食用油消费量(26.7 kg)[18],也远高于健康消费推荐标准(12 kg)(《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提出的指导消费指标),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油量远高于推荐值。从饲料蛋白消费情况看,饲料企业普遍迎合购买者“高蛋白即品质好”的消费心理,有意识提高饲料中蛋白含量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导致商品饲料蛋白含量维持在不合理的高水平。农业农村部饲料产品质量抽样检测结果显示,目前育肥猪商品饲料平均蛋白水平为15.7%,比国家标准《GB/T 5915- 2008 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推荐的平均水平(13.7%)高2个百分点[19]。
进一步推进油脂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贯彻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前提下,充分挖掘国内油料生产潜力,着力提高自给水平,并统筹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拓展多方供给来源,有效提升油脂油料全产业链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供给保障水平。
3.2 科学合理扩大国内油料种植规模
3.3 确保进口多样化和多元化
3.4 提高应对风险调整能力
3.5 引导科学健康消费
Abstract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China'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oilseeds and oils has been widening annually as a result of the country's slowing increase in domestic oil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its swift rise in consumer demand. The heavy dependency on oilseed and oil imports has turned into a significant risk to the food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ar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strategic decisions and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se include bolstering grain production and the supply of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as well as aggressively pursuing the project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soybeans and oilseed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by the oilseeds and oils industry in China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t does this by summariz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oilseeds and oils during the plan period and proposing solutions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oilseeds and oils industry chain. These solutions will serve as a guide for maintaining consistent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essent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ilseeds and oils; Supply and demand; Problem; Countermeasure
本文发表于《作物杂志》2024年第3期
《作物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关于农作物的科技期刊。主要发表农作物产量、品质、抗逆等相关农艺性状及品种资源利用研究,以及农田生态、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及综述,设有专题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生理生化·植物营养·栽培耕作、植物保护、技术推荐、农业信息技术等栏目。《作物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自2000年开始连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