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什么是茶庭?”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为了符合茶道“佗寂”的要求,茶室多选择了一种极为简朴的建筑——数寄屋。
链接在这里:什么是茶庭?
300多年历史的如庵
数寄屋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安土桃山时代,最初是因为“唐物数奇”,指由珍贵唐物装饰的屋子。后来,“数寄”二字在语源上逐渐发展出喜好和歌、茶道或花道等风雅之事的含义,后来则成为茶室的代名词。
茶室外观
茶室的屋顶是茅草或者苔草的,柱子是带皮的杂木的干,有墙壁也是没有修饰的土壁,从表面能够看见草根,墙上甚至会掉土,总之茶室从表面看就是日本平民的土房,突出一个又小有旧,但正是这种氛围和茶道所要求的“和敬清寂”相吻合。
茶室窗户
茶室建筑一般会在南面正中开一扇用户采光的窗户,其余窗户则比较自由,有些是能露出庭园景色的下地窗、有些是起到补充光源作用的小窗,但这些面积都不大。
如庵的窗户
孤蓬庵的下地窗
比如东京上野公园的名席“六窗庵”,这是1650年左右茶人金森宗和在奈良兴福寺建造的茶室。六窗根据佛教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而来的六识,在6个地方建造了窗。
茶室入口
茶室的入口被称之为躙(lin)口。躙口非常狭小,客人只能一人一人地低头而进。
客人进入完毕后,还会有一张木板上拉关闭。据说这是利休参考了大阪枚方渔夫家的潜户或者是蓬舟的出入口而建造的。不仅在视觉上具有朴素的美感,还因尺度狭小而让人产生特别的身体感觉。
另一方面说,这种小入口也体现了众生平等,谁来了逗得跪~
茶室室内布局
日本室内的空间都是以榻榻米的大小来界定的。一张标准榻榻米尺寸为宽90厘米、长180厘米、厚5厘米,面积约为1.62平方米。(日本各地尺寸略有差异,但长宽比都为2倍的关系)
茶室通常把一榻榻米称为一叠,一般来说一个茶室的大小为4叠半。
标准茶室的大小
而后来千利休又创造出了更为极致的2叠空间,让人在极小的空间中感受静谧的氛围。
千利休小间茶室
但总之茶室的布局都以榻榻米为单位,追求不对称,自由的排布。以下是常见的排布形式。
客人进入后,会看到一面“形象墙”,被称为“床之间”(壁龛),有点类似于我们装修客厅时的电视背景墙。床之间上有挂画,下有瓷器插花(鲜花),高雅又简单。
茶室的中间部分有一个45公分的正方形地炉,用来冲泡茶水。
你看能在地炉的旁边看到一根自然的木柱,特意没有做任何处理,保留树杆的特征,这个叫做“中柱”或者“建物柱”,以体现茶道的自然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带大家来看看日本茶圣千利休设计的小间茶室——妙喜庵茶室待庵。
茶室的代表——待庵
千利休最著名的代表作“妙喜庵茶室待庵”,也是至今唯一被认为是利休遗留的建造遗构。千利休把禅院茶室中4张半“榻榻米”大小的标准茶室缩小为两张半的“榻榻米”大小,达到在一个更小的空间中创造一种更为纯粹的精神性场所的效果。
是一个由主茶室与操作间组成的极小的茶室,主要采用土壁、残竹、茅草等具有山野村舍气息的材料,土壁上用残竹营造“下地窗”来显示草庵的风情。
2018年日本建筑展复原了一个原尺寸的待庵,大家可以看看有多小:
待庵茶庭的布局完全依照茶道的仪式要求来安排。首先,来客进园后,需在外园一凉亭的长凳上整理衣冠、安定情绪,静静地等候。
明喜庵的腰挂(妙喜庵待庵复制品)
紧接着,待得到主人的允许后,客人才能沿飞石铺就的小路进入庭院,内庭院两侧有橄榄树、松树、雪松及竹丛等相互掩映。
然后,来到庭院中的石水钵旁,钵上置一石勺,水钵中满盈清水,来客需用竹勺舀水净手、漱口,以宁心静气,同时以示去邪消灾
最后,来到茶室屋檐下的入口处,人需站在步石上,跪行进入茶室的入口。入口高约73cm、宽约70cm,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体验无我的谦卑。
待人进入后,入口的小木门被关闭,与此同时,关闭与外界物质世界联系的通道,茶室内光线昏暗,壁盒处挂着具有禅机水墨画,茶床上摆放着质朴唯美的花瓶,瓶中插花的品种视四季而略有不同,室内装饰极尽简化。
置身于如此狭小的空间里,任何的娱乐都无法进行,任何物质上的欲念都不能存在于茶室之中,使人感到一个不同于世俗的异质世界,从而才能反观其身,激发人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诉求与探索。
在品茶过程中,主客举手投足也都遵循一定的礼法,在极近的距离促膝而坐,使得相互之间的面貌、动作都可以历历印在对方的脑海里,从而达到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的境界。
方寸之间,见精神。
你觉得日本这样的茶室建筑怎么样呢?有没有一些唐朝建筑的影子呢,评论区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