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小课堂 | 立冬暖意浓

教育   2024-11-07 09:31   上海  

沪语小课堂

立冬暖意浓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小朋友,你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节气吗?没错,它描述的是立冬。立冬过后,气温下降的速度变快,天气也越来越冷,小朋友们要注意保暖哦!


01

上海童谣



东东过立冬

 

费平 

我的名字叫东东,

从小学习爱劳动。

放学*转来闲勿住,

做好家务往前冲。

*今朝天冷又刮风,

原来节气是立冬。

*姆妈翻出我棉衣,

穿在身上暖融融。

我也橱里寻一寻,

两条围巾送*爷娘。

*伊拉上班*老辛苦,

大家身体要保重。

 

*转来:上海方言,回来;回家来。

*今朝:上海方言,今天。

*姆妈:上海方言,妈妈。

*爷娘:上海方言,爸妈。

*伊拉:上海方言,他们。

*老:上海方言,很。


 

本期沪语专家

徐蓉

上海沪剧院 国家一级演员



堆雪人


鲁守华 

雪花飘飘冬天到,

*小巴辣子蹦蹦跳。

跑到外头堆雪人,

雪人堆了一米高。

白天*一道做游戏,

夜里一人来放哨。

隔天天晴出太阳,

要和雪人拍张照。

*阿拉个个开口笑,

只有雪人老苦恼。


*小巴辣子:上海方言,小孩。

*一道:上海方言,一起。

*阿拉:上海方言,我们。




02

故事


驱寒矫耳汤


相传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长沙做官。有一天,张仲景决定退休,回到他的家乡南阳。他回到家乡时正赶上冬天,寒风呼啸,雪花像羽毛一样飘个不停。

在南阳的河边,张仲景看到了许多可怜的乡亲们。他们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可以饱腹,冷得直打哆嗦,很多人的耳朵都被冻伤了。张仲景看到这些,心里非常难过。他想:“我得想个办法,帮助这些乡亲们暖和起来。”于是,他和他的学生们在河边搭起了一个小棚子,还架起了一口大锅。他们把羊肉、辣椒和一些能让身体暖和的草药放进锅里煮熟。然后,他们把煮好的羊肉和草药切碎,用面皮包起来,包成一个个像小耳朵一样的形状,再放进锅里煮。这种御寒的食疗方子,被张仲景叫做“驱寒矫耳汤”。他把煮好的汤和“小耳朵”分给了乡亲们。乡亲们吃了这些“小耳朵”,喝了热汤,感觉身体暖洋洋的,耳朵也不再冷了。

从那以后,乡亲们都学会了做这种“小耳朵”,他们叫它“饺耳”或者“饺子”。在一些地方,人们还叫它“扁食”或者“烫面饺”。每当冬天来临,人们就会想起张仲景,想起他做的那些温暖的“小耳朵”,心里充满了感激。

改编自民间传说



03

知道多一点



冬季是人们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期,因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习俗。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南北方因气候和物产不同,饮食和进补也各异。例如,在北方,人们习惯在立冬这天吃饺子。在南方,人们在立冬会吃汤圆。


-END-


编辑 | 王思佳

审核 | 顾力丹


好儿童画报
推广阅读,关注成长,为童年播下幸福的种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