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冀盈竹 杨昕睿 陈思努
编辑 | 陈思努
责任编辑 | 陈梦瑶
图源网络,侵删
辩手詹青云分享了这样一个辩题:世界是否是一个草台班子。这一深刻的自我思辨,引发无数人的共鸣与思考。而李术才校长在今年开学典礼上所提及的思辨力,也让我们用思辨的视角重新审视现实。
小时候,看到世界的光鲜面,我们就希望成为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长大后,终于成为想成为的人,结果却震惊地发现 : 这世界竟然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而人类就是虚拟世界里的NPC。
袪魅是世界的真相
马克思·韦伯
“草台班子”的底层逻辑就是——袪魅,对世界的袪魅。这个词源自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指的是对某些事物褪去光环、发觉真相的过程。其实,对高价值的人和事物产生向往,这本身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心理现象。某个事物的特点、品质特别突出,往往会影响人们对该事物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这种错觉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晕轮效应”。袪魅,正是靠思辨力破除晕轮效应的过程。
当你没考过第一,自然会对学霸周身的光环羡慕不已;当你没出过国,自然会对伦敦的雪、巴黎的塞纳河畔产生莫名的向往;当你没上过班,自然也会跃跃欲试成为一名白领。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触手不及的事物具有相当的魅力,吸引我们产生渴望的情感。但当真正拥有了,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失望:哦~原来不过如此。原来当学霸,也没那么轻松;原来国外也有脏乱差的环境,也有没素质的人;原来上班这么辛苦,面临的压力不比上学少。有那么多的“原来”,要等真正拥有了才知道。
看见更好、渴望更好、成为更好,最后发现“更好”并不是“最好”,“最好”之外永远有“更好”,这似乎是人生各个阶段的必经之路。当我们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一头撞进光鲜亮丽的世界,结果发现滤镜一关,背后是杂乱无章的一切。正如网络上所言:“远远看去,公路上疾驰着一辆辆豪华气派的轿车,走近了一看,车壳下面是一群人在赤脚狂奔”。
尼采言:“上帝已死。”这震撼地宣告了一个祛魅时代的开启。而在当下,依托于思辨力的“祛魅”一词也“飞入寻常百姓家”,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那些“梦醒时分”的袪魅瞬间,也日益充盈我们的生活。
对品牌祛魅
过去,在品牌效应和广告代言等影响下,人们的从众心理被放大,一些商品也在包装下有了惊人的价格。在奢饰品品牌和艺术家的营销下,购买其产品成了一种身份地位和审美品味的象征,这也使得一些人成了商品的奴隶,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主选择的自由。 | 而现在,随着理性消费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大牌“祛魅”。“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等句式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冲击了传统的品牌至上观念。而一些打假测评博主的“好物推荐”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消息,使得消费者的选择更加理性。 |
对社交祛魅
在传统观念中,人际关系往往与利益紧密联系。人们常常因为担心得罪他人,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这种顾虑与内耗使得人们在交流中带着面具,难以展示真实的自我。 | 随着“00后”“清澈的大学生”等新生力量的成长,人们在社交中更加注重自我表达和真实感受。如“00后整顿职场”“大学生村官”等现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职场观念,让新鲜血液进入了职场。人们对人际关系的“祛魅”让人们逐渐学会了在保持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包容和多元。 |
对职业祛魅
很多人对于教师、医生和律师等职业有着极高的崇拜,考公、进入国企等也一度被认为是“铁饭碗”。而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也往往会对热门行业和高薪职位有着极高的期待,却忽视其背后的付出与艰辛。 | 随着大数据与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的平等化,人们对各个职业有了更为全面和理性的认知,对职业选择的“祛魅”,也使人们倾向于选择更加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岗位。“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也体现了当代人在“祛魅”后,对于自由与幸福感、获得感的不懈追求。 |
让袪魅成为必修课
当“袪魅”已然成为生活的常态,实现袪魅的过程,也成了靠思辨力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成了思想的成年礼。祛魅,这一行为,可以捍卫个体思维的独立性,防止周遭那些充满诱惑力的符号侵蚀我们的心灵。
初入大学之门,面对琳琅满目的昂贵名牌电脑,一些人或许秉持着“价高即质优”的信条,或是盲目追随平日里耳熟能详的品牌,不假思索地便完成了购买。然而,这种剥夺自我思考的行为,往往导致的结果便是花了冤枉钱,更甚者,还会在无意识中成为诱惑性再生产的推手。
试想,花费上万元购置的笔记本,却仅仅用于整理资料,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当他人目睹这一交易的成功,又盲目跟风,恶性循环便由此开始。这无异于让符号与价格替代我们思考,使我们深陷于这套诱惑性的体系之中,自我逐渐消融。
因此,要真正做到祛魅,我们需不断地自我拷问:“你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或许,一时间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提升思辨力,开展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正如高考后的我们面对众多专业的选择,每个专业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金无足赤,每个专业也都有其不完美之处,还会被网络无限放大让我们畏畏缩缩,迷茫恐惧。此时,祛魅的方式便需反转:不再是揭露光鲜外表下的阴暗面,而是要洞察不完美背后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应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怀揣理想与信念,从污泥中寻觅珍珠,在泥潭捞月光。通过祛魅,找到自己真正向往的目标,并据此做出抉择。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光怪陆离的现象屡见不鲜。种种神话般的骗局在日复一日地上演,仿佛陷入了永恒的轮回。旧的制度虽然看似创造了辉煌,但同时也孕育了腐朽。
而祛魅,正是终结这一切的利器。它一步步揭开表面和谐的伪装,让我们看清背后充斥的矛盾与真实。随着祛魅的应用,固有的职场体系被打破,陈旧的婚恋礼法被废除,刻板的社会印象被抹去,虚伪的学术权威被揭露。祛魅的精髓,正是要通过洞察矛盾来穷尽真理,根除谬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善于捕捉这种矛盾,用祛魅来坚守自我的存在,拒绝符号对我们的绝对控制。并借此力量,不断推动个人成长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公正。而到了最终阶段,我们更应对祛魅本身进行祛魅,从中看到自己坚定不移的内心。纵使处于滔滔符号的洪流之中,我们也能逆流而上,势不可挡。
-END-
本文由小树林日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