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世界的中大 | 回顾国际合作的高光时刻

教育   2024-11-04 14:50   广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山大学以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断推动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目前,中大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9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11月11日,中山大学将举办主题为“开放共享、创新融合、共创未来”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与全球顶尖专家共商合作、创新、发展理念,提升世纪中大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举办之际,我们特推出系列专题文章,全面梳理、总结学校近年来对外交流合作情况与成果。


这一期,我们来盘点学校近几年开展的一些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回顾其中令人难忘的高光时刻。


中山大学一直紧密结合自身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办学特色、学术资源和地域优势,引进国外一流资源“强强联合”,围绕理工农医类及国家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合作;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的合作为抓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目前,中山大学校际协议伙伴中包含世界百强高校62所,学科前50高校55所;多个与世界一流大学签署的框架协议落地,有效支撑学科发展;培育了一批实质性高质量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和一批国际一流的研究团队,高水平国际合作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

近年来的一些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合作奏响“天琴”之音

中山大学天琴中心与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德国马普引力物理研究所(汉诺威)、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合作共建前沿科学中心。自天琴中心成立以来,各方重点围绕天琴计划“0123”技术路线图的各个步骤开展合作,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天琴计划专家咨询

合作高校积极参与天琴计划国际研讨会,作为忠实盟友,持续推动天琴计划向前发展。

天琴计划概念方案示意图


月球激光测距项目

围绕天琴计划第“0”步月球激光测距项目,合作方专家提供了持续的专业支持,对于项目的规划和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该合作助力下,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于2019年初建成,并于同年11月7日在国内首次实现对月球上全部激光反射器的测距,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三个完成该试验的国家


“天琴二号”技术试验卫星项目

围绕天琴计划第“2”步“天琴二号”技术试验卫星项目,合作方专家在长期的项目筹备和酝酿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



强强联手构筑健康共同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标世界顶尖高校、医疗机构,持续深化合作,与哈佛医学院附属的布莱根和妇女医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乔士林糖尿病中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双方连续三年共同举办医院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今年10月,第三届论坛在广州召开,以“以创新推动医疗系统变革”为主题,涵盖数据科学驱动卫生健康发展、医学科研创新、医疗战略性转型之路等内容。 

第三届医院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在广州召开


附属第一医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戴维斯分校、CITRIS研究中心合作创建了世界上首家由学术机构主导的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2023年9月,该中心正式揭牌。同月,附属第一医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举办2023泛太平洋健康创新大会。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梅奥医学中心等美国院校代表参会。


此外,附属第一医院还与欧洲医学教育联盟(AMEE)、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开展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临床研究,并与伯明翰大学共建了国际临床研究中心;与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英国牛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学科“结对子”,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研究团队。



在地国际化打造坚强内“核”

中山大学与由法国格勒诺布尔综合理工学院牵头的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于2010年合作成立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学院已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在地国际化、“核”特色突出、覆盖面广泛的核工程与核技术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成功培养了逾500名达到国际标准的核电及相关产业高级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服务于快速发展的涉核产业。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山大学,并与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师生交流


学院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工程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国内核专业中率先获得国际认证,包括欧洲工程教育认证(EUR-ACE)和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也获得中法两国政府联合授予的“中法合作大学优秀项目”


学院打造中法教学团队,开创“一对一”的教学团队合作,融合法国卓越工程师教学精髓,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国际化教育经验、工程实践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学院围绕核能安全、核技术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需求,大力推进核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正在打造以快中子四代堆与先进粒子加速器为代表的“一堆一器”学科主线,以创建中大特色学科群为目标,构建核学科综合创新平台。



世界遗产管理的中国力量

2020年5月27日,中山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签署教席建设合作协议,在学校设立了UNESCO第二个教席——“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这是全球唯一负责教科文组织所有类型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与传播事务的教席,充分证明中山大学在此领域的整体实力。教席建立四年以来,成绩斐然:


开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研究

教席围绕“如何通过旅游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传播与文化自信建设”、“如何通过旅游发展促进世界自然遗产当地居民传统生计可持续”等问题,承担了UNESCO、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多个基金项目。


建立国内外遗产教育合作网络

教席联系组织来自24个国家的30所大学共同组成姊妹大学网络并成为牵头单位;与开平碉楼与村落、武夷山、张家界、九寨沟等合作建立世界遗产教学与科研基地;并打造了世界遗产与国家公园数据库,中国-东盟文化遗产数据库。

“熊猫大使”项目荣获2024“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


创新遗产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教席将遗产教育融入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建设遗产地旅游管理教材体系,探索跨专业、跨院校的多形式遗产教学模式,探索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的国际课程合作。


推动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

教席积极指导中国世界遗产申报与管理,推动中国世界遗产地管理能力提升;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建设文化遗产地旅游影响监测指标体系及监测数据库;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编写世界遗产地管理培训教材,开展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能力培训,促进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中山大学联合主办“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


利用世界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教席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国际事务: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参与世界经济论坛可持续旅游理事会可持续旅游目的地标准起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世界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管理手册等,为世界遗产保护传递中国理念,贡献中国力量。





学校不断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

还有多个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成效

未来,学校将继续携手全球合作伙伴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共同促进开放共享、创新融合

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中大故事


▼ 中山大学即将入驻小红书!

▼ 拥抱世界的中大丨“一带一路”跨越山海,携手合作

▼ 看!中大孔子学院如何让世界读懂“子曰”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文案:黄孟邻

排版:李丽兴

封面图:王煦晨

一读:余婷

初审:邱清萌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