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地球科学(地质学)学科,100年!

教育   2024-11-01 09:16   广东  



木铎金声,地学发轫

问道育人,弦歌箫笙

风华百年,学据梁津

薪火相传,再攀高峰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国立广东大学地质学系,创建于1924年,是中国近现代地球科学(地质学)学科的发源地和开创者之一。100年来,中大地科与中山大学风雨同舟,笃行奋进,胸怀祖国科教事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包括陈国达院士在内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中国近现代地球科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启航——忆往昔峥嵘



自1924年启航,中大地科以探寻地球演化奥秘、建设人类美好家园为使命,建系之初就汇集了一大批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任教治学,融科研、育人和社会服务为一体,开中国近现代地质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之先河。

作为“两广地质调查所”的依托单位和中国首次西沙科考的发起单位,中大地科为“两广”和华南地区的地质构造研究、资源矿产勘探以及西沙主权维护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地质学)学科发展历程


一路走来,中大地科在曲折中坚守、在改革中前进,历经多次搬迁、两次停办与复办,依然坚持投身科学研究,聚力培养人才,展现出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1924

1924年,中山大学创立之初,在理学院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5系,黄著勋教授任首任地质学系主任

▲办学旧址大钟楼

1926


1926年,理学院改名为自然科学院,地质学系改名为矿物地质系


1927

1927年6月,两广地质调查所成立,中山大学矿物地质系主任朱家骅兼任所长。

▲两广地质调查所成立新闻

1929

1929年,矿物地质系改名为地质系,两广地质调查所与地质系开始“系所合一”的发展历程。

▲两广地质调查所成立5周年纪念照片


1934

1934年,地质系随中山大学搬迁至石牌校区。

▲1936年地质系地质矿产陈列室



1938

1938年10月,中山大学地质系和两广地质调查所西迁罗定,后又改迁广西龙州,迁往途中,又奉命迁往云南澄江。1939年地质系在云南澄江复课。

▲西迁澄江的中山大学理学院所在地--层清阁



1940

1940年7月,中山大学地质系迁至粤北坪石镇。1944年,韶关沦陷,中山大学东撤。1945年初春至10月,疏散到粤东和粤西兴宁、连县及东江流域等地。其中,地质系随理学院在连南三江小学设立中山大学粤北办学连南分教点。

▲1940年秋迁到坪石



1945

1945年10月,地质系师生迁回广州石牌原址,教学秩序恢复正常。

▲1947年地质系学生在中山大学校园内合影


1952

1952年10月,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全体师生49人在系主任陈国达教授的带领下整体迁往湖南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

▲早期中南矿冶学院校门



1958

1958年,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地质系复办,恢复招生。1959年秋,中山大学地质系与地理系合并为地质地理系,1963年,地质学专业停办。1972年,中山大学在地理系中复办地质学专业

▲地质地理系学生课堂留影



1979

1979年5月,鉴于华南地区高层次地质人才缺乏的状况,地质专业从地理系中分开,独立成系建制

▲80年代地质系师生合影



1988

1988年11月12日,由中山大学地质系、地理系、大气系共同组成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办公大楼设在地环大楼。



▲1988年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

暨地环大楼落成庆祝大会


2000

2000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成,地球科学系的本科实行“2+2”教育模式(即一、二年级在珠海,三、四年级在广州),同年在珠海建设“地学基础教学实验室”。2002年,地球科学系变更为学校直属系


▲珠海校区地学实验课


▲广州校区计算机课

2014

2014年4月,地球科学系升格为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2017年2月,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更名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系”更名为“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挂牌仪式


2020

2020年8月,学院整体入驻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四号楼,同年中山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挂牌。



奋进——看今朝辉煌



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工程3个一流专业,拥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资源与环境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2个科研博士后流动站,构建起“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开展野外实习课程

▲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斩获佳绩



高质量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包括中科院院士 3 名及国家级人才近30人次,其中国际主流刊物编委10余人次,形成了一支结构优、水平高、活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从左往右,张培震院士、高锐院士、成秋明院士




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学院重点围绕地球科学基础前沿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谋篇布局,聚焦“大陆动力学与地表效应”、“大数据驱动下地球科学”、“深地探测与资源能源”、“地震孕育及其链生灾害”等学科方向,在青藏高原区域、东南亚和环南海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集聚优势力量重点发力,力争将基础理论、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实现原创性突破。


▲学院承办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科研创新的有力支撑



学院建成了国内外一流的超净实验室及物质成分与结构分析、年代学分析与测试、地质灾害与工程试验等系统,打造出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深地探测与地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地质与地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中山大学深时数字地球与智能预测联合研究院。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


参与广东省南方海洋实验室科研活动和“中山大学”号科考船的科研任务。


▲2022年我院教师参与西沙科考任务于“中山大学”号合影


地质矿物博物馆设有古生物化石馆、宝玉石陈列馆、教学标准陈列馆、  特色岩画馆、名木遗迹馆、地球科学虚拟仿真室等10余个展馆(展厅),馆藏超万件。入选“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珠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服务公众科普,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地质矿物博物馆



科研产出硕果累累,学术活力稳健强劲



学院承担战略性和重大科研项目能力持续增强,近五年承担了国家级项目329项,省部级项目202项,产出了一系列代表性研究成果,学科影响力显著提高。学院以专业能力和科研实力支撑国家抗震救灾、重大工程建设、乡村振兴等事业发展,并与广东省建科院、广东省地调院、广州市考古研究院等10余家业界龙头单位开展战略合作,共促产学研融合发展。


▲学院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

▲学院与广东省建科院、广东省地调局等单位战略合作



百年韶华桃李芬芳,地科学子情系母院

 

在学院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专注于学术研究、奋斗在行业一线、奉献于部队边疆的杰出人才和各行各业优秀校友。如中国首位女舰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地质学会金罗盘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四光优秀学生奖获得者等。



▲校友返校共话学院发展,助力学院事业再攀高峰

▲校友代表返校见证《地学赋》文化墙揭幕



中大地科庆典活动预告



11月2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办“世纪中大,百年地科”的院庆活动,诚邀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贤达共襄盛举。



矢志深耕行远自迩

弦歌不辍再谱华章

中大地科人必将不忘初心

奋力谱写百年地科薪火相传

再攀高峰的崭新华章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中大故事


▼喜迎百年华诞,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庆活动日程安排

▼百年中大,百年数学

▼中大中文系,100岁生日快乐!





--- iSYSU ---

来源: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案:王岳军 孔晓慧 徐永怡

廖钟茹 胡筱婉 黄荣

排版:廖钟茹  徐璐

一读:李建平

初审:余 婷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