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成立于1924年
至今已经100周年
是中山大学最早开设的院系之一
百年历史,代代相承
历史学系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学术重镇
“纵”览风云,史脉相承
悠悠百年
历史学系承载着
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文化传承
为中国史学
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与发展
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事沿革,百年筑基
1924年,国立广东大学文科史学系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国立广东大学,文科史学系是最早成立的学系之一。1926年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史学系,1939年改名历史学系。
1927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
1927年8月,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开始筹备,1928年1月正式成立,主任为傅斯年。此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科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不久,傅斯年参照语史所的学术理路,建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为中国现代人文学术研究的重镇。中山大学历史学科的奠基和中国现代人文学术史的发轫是同步且交织的。
▲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教职员合影
1933年,“现代史学”运动
1930年代,朱谦之受聘史学系主任,发起“现代史学”运动。这场运动更新了史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内容及旨趣,推动了中国史学的现代化转型,是20世纪上半叶史学版图的重要拼图。
1935年,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
1935年6月6日,中山大学研究院成立。研究院暂设文科、教育、农科研究所。文科研究所分中国语言文学部、历史学部。
▲1940年,历史学系师生于澄江文庙毕业合影
1952-1953年,院系调整
1952至1953年院系调整过后,历史学系名家荟萃、大师云集,成为全国高等院校历史学系中实力最为强盛的系所之一。
1952年,学系设立教研室(组)
1952年11月,历史学系设立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教研组,组内设教学小组,后更名为教研室。
1959年,东南亚研究所
1959年11月设东南亚历史研究室,1975年复办东南亚历史研究所,下设历史、经济等研究室。1978年11月扩建为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是中山大学重点研究所之一。
师道传承,名家辈出
百年光辉历程中
历史学系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名家大师
他们深耕学术,上下求索
以渊博的学识、卓越的见解
照亮了史学研究的道路
历史学系知名学者
上下滑动阅读
“横”通百域,实践致远
研究领域,强势彰显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始终注重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交汇融合,在古代中国的制度与文明研究、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
古代中国制度与文明研究是中国史研究中最具根本性的学术领域,该领域主要研究中国历代典章制度之因革,并以此阐释中国文明的演进问题。经过数代学人传承,历史学系围绕中国古代的贡赋、职官、选举、交通、乐制、学政等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
•
✦
✦
古代中国制度与文明研究成果书影
✦
向右滑动了解更多
中大的西域南海史地研究有非常深厚的学术传统,长期享誉国内外学术界。当前,历史学系学人一是侧重于利用敦煌吐鲁番文书和境内外考古资料开展对中古中国史及欧亚陆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多方面研究;二是侧重于利用境内外古代石刻碑铭和境外文献开展对环南海周边以及中国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欧洲等地关系的研究。
✦
•
✦
✦
西域南海史地研究成果
✦
向右滑动了解更多
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的最主要奠基者之一梁方仲教授开创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传统,经几代学人传承发展,基于货币、价格、赋役、市场等扎实的实证研究,对清代宏微观经济运作提出重要假说,并提出了“贡赋体制”等数个重要概念范畴,揭示出中国独特的经济运行机制,为建立植根本土并能与国际学术界有效对话的学术话语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
•
✦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成果
✦
向右滑动了解更多
在中山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传统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山大学与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耶鲁大学等一批历史学者与人类学者发展出中国特色的历史人类学。该研究以华南为试验场,结合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剖析中国历史上独特的经济、社会、文化运行机制及其变迁,研究中凝练出的历史人类学方法论和提出的“礼仪标签”“结构过程”等概念,目前已经成为领域内重要的研究理论。由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人类学学刊》,是境内唯一同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暨“人文学核心期刊”(THCI)的双核心期刊。
✦
•
✦
✦
历史人类学研究成果
✦
《历史人类学学刊》同时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人文学核心期刊”(THCI)
历史人类学研究成果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是建国后历史学系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历史学系拥有新中国最早的孙中山学术研究成果、最早的孙中山大学纪念场馆、最早的孙中山研究机构。在几代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研究人才,涌现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学术专家,出版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居于领先地位。
✦
•
✦
✦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成果
✦
向右滑动了解更多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是中山大学80周年校庆时正式发起的研究计划,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17世纪以来欧洲文明影响之下近代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
✦
•
✦
✦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成果
✦
向右滑动了解更多
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研究继承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西交通史、亚洲史研究传统,积极吸收世界史研究理论及方法,形成了具有世界视野和崭新理论基础的多样性人才队伍,研究范围包括地中海世界与古代中国、印度洋与南海贸易网络、亚洲海洋史、华侨华人史、世界贸易体系等,吸收全球史和文化史等多种角度,阐释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关问题。
✦
•
✦
✦
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研究成果
✦
向右滑动了解更多
考察实践,足迹广布
历史学系不断完善贯通本硕博的进阶性实践教学体系,创设实践教学、田野考察、红色教育为一体的育人模式,扎根中国大地,将学生从书斋带到社会,培养学生开阔的历史视野,引领着中国史学实践教育的方向。
“历史人类学理论与实践”岭西考察
“考古文博理论与实践”粤西沿海考察
“华南对外贸易口岸调查”湛江考察
“口述史理论与实践”河源考察
“中国古代历史遗迹考察”西安考察
粤北、赣南红色考察
历史学系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基础上,着力构建全球史视野下通专结合的高水平史学专业课程群。将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专业建设相融合,凝练出具有一级学科基础性的系列通史主干课程,开设了具有二级学科关联性的各版块专业提升课程,以及进阶性实践教学体系为骨干的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养。
历史学专业已入选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名单、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强基计划、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历史学系见证了中山大学百年辉煌征程,传承了百年史学脉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历史学系未来将继续坚守自身的学术传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拓宽学术视野,走在史学研究的前沿,在历史纵横的广阔天地间继续绘就灿烂画卷。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中大
▼百年中大·百年地科
▼百年中大·百年中文
--- iSYSU ---
来源:历史学系
排版、编辑:樊雨瑶、徐璐
一读:邱清萌
初审:余婷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