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起点,新篇章丨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成功开展第一台心脏外科手术

文摘   2024-12-13 18:33   浙江  

随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的全面运行,大运河院区心脏外科也将正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在心脏外科科主任钱希明带领下,已常规开展心脏瓣膜修复和置换、外科房颤射频消融、冠状动脉搭桥等手术。


2024年11月21日当天上午,心脏外科钱希明主任医师团队顺利完成了体外循环下二尖瓣修复+房颤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这一技术的常态化应用,为心脏合并疾病的患者带来了更优质、更个体化的治疗选择,是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实现同质化服务和全面诊疗的重要里程碑。


大运河院区心脏外科

病例回顾


62岁的王阿姨(化名),被30多年间反复发作的心房颤动所困扰,虽然经过药物治疗后有所缓解,但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仍会频繁出现心悸症状。近期,王阿姨复查心脏彩超又查出了“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出于对手术的担心,王阿姨一家多方打听,了解到浙大邵逸夫医院心脏外科在处理这类疑难心脏手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尤其是心脏外科主任医师钱希明团队在该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卓越成就。怀着对生命健康的渴望与对医疗技术的信任,王阿姨一家决定前往邵逸夫医院寻求治疗。

“钱医生,我这病已经有30年了,吃过很多药但现在心悸又加重了,实在没有办法,听说邵逸夫医院的新院区开了,想找个离家近的大医院,也方便家人照顾。”王阿姨和家属来到钱希明主任医师的诊间说道。

钱主任及团队中的韩杰、翁家侃医生在对王阿姨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评估后,完成了术前药物的调整,以便入院后能缩短手术的等待时间,降低手术中的出血风险。

王阿姨入住大运河院区后,团队在医务科协调下组织MDT讨论,召集了包括麻醉科、手术室护理团队、体外循环师,重症监护室团队,心内科,2-7F和3-7F病房护理团队及康复科在内相关部门,深入讨论了手术方案及风险预案,为整个围术期制定安全有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术前多部门MDT


经过全面细致的讨论与周密的术前准备,钱希明主任医师团队决定为王阿姨实施体外循环下二尖瓣修复+房颤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这一决策不仅标志着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心脏外科在手术技术上的又一重要突破,成功填补了该领域内的空白,更是针对王阿姨具体病情所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的体现。

手术当天,在钱希明主任的精湛操作与手术团队成员、麻醉科医师、体外循环师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默契配合下,这一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心包腔较小,久病的心脏扩大明显,部分血管难以显露,钱主任凭借精湛的技术,以及与手术室内各个成员的默契配合,在体外循环建立过程中避免了低血压或心脏停跳的风险,以极短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平稳的心脏复跳减少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整个复杂且疑难的心脏手术在3个小时左右顺利完成。


钱希明主任医师团队手术中

术后钱主任联系家属,告知手术情况

手术团队:钱希明主任医师(中)、郭继革副主任技师(左一)、金玲护士长(左二)、医务科主任助理李成(右二)、祝继洪主任医师(右一)等团队成员


术后在心脏手术团队,重症监护室林玲副主任医师、张剑副主任医师、ICU刘川护士长团队、呼吸治疗室和康复医学科共同细心协作治疗下,患者早期进行肺康复和心脏康复,陆续拔除气管插管、纵膈心包等引流管转出监护室,进行病房的康复,最后顺利康复出院。


监护室带管康复

监护室治疗康复中

出监护室当日,王阿姨与林玲副主任医师(左二),刘川护士长(左一)等监护室团队合影

王阿姨出院当日,家人与病区团队合影,叶小健护士长(中),翁家侃医师(左二)等

王阿姨来院复查并送来感谢锦旗


目前,心脏瓣膜疾病可根据病情进行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建议到有专业心脏外科、监护室、护理和康复的综合性医院就诊治疗。邵逸夫医院心脏外科是浙江省率先开展瓣膜修复术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包括心脏四个瓣膜的修复(包括高难度的主动脉瓣佛罗里达袖、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巴洛综合征等)。邵逸夫医院心脏外科亦是省内较早开展外科射频消融,且是浙江省内唯一常规行外科胸腔镜下射频消融的单位。相较于内科射频消融,外科射频消融拥有较高的成功率(70%左右)、同期能切除心内血栓高发处-左心耳等优势,且我院可行前胸无可视疤痕切口。


钱希明主任医师为患者行右胸微创小切口心脏手术


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心脏外科团队也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邵逸夫医院 心脏外科


邵医发布
浙大邵逸夫医院官方新闻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