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景。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以实际行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为推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浙大邵逸夫医院以微创医学为金名片,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为国际首创,拥有中国首个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开始携手阿拉伯语区22个国家成立“一带一路”微创医学学院,连续五年面向全球常态化开展“一带一路”微创外科全英文国际培训项目。
11月15日,2024年微创外科西湖大会暨微创外科“一带一路”培训专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顺利召开。活动邀请了来自19个国家11家机构62位微创外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外籍学员参与线下培训。培训课程“干货满满”,浙大邵逸夫医院微创外科团队(普外科、泌尿外科和肛肠外科)通过全英文理论授课、远程手术直播演示、圆桌研讨等形式,向海内外学员们全景式呈现了中国微创外科在腹腔镜肝脏、胰腺手术及国际首创支架法肠道转流术等前沿技术与创新。与此同时,一带一沿线国家的外科专家也在培训专场分享了各自国家微创外科技术的最新进展。
浙大邵逸夫医院发展至今,医院牵头组建了中国首个微创医学学科以及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建国内首本入选中国科技部卓越期刊行动计划的微创外科国际学术期刊。三十年来,作为微创医学的学科带头人蔡秀军院长携团队致力于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以临床结合科研的路径,引领了中国及世界腔镜外科的发展。同时医院也是中国唯一的微创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国家级腔镜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是浙江省最完善的微创外科培训中心,该中心已获得英国皇家外科学院(RCS)认证,并成立了省级腔镜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开场致辞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通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微创医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在此次培训专场提出:“浙大邵逸夫医院致力创建国际化平台,以更好地促进微创外科技术的全球传播与应用,为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浙大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院长助理梁霄教授主持开幕式,浙大邵逸夫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王观宇主持学术讲座
随后,一系列精彩的学术讲座和远程手术直播相继呈现,内容涵盖了腹腔镜肝切除、肝移植、可降解支架的研制、微创结肠直肠手术、腹膜后入路在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等多个微创外科热点话题。由浙大邵逸夫医院虞洪副院长带来题为“腹腔镜肝切除的探索与创新”的学术讲座,介绍了由蔡秀军院长在国际上首创的腹腔镜刮吸解剖法切肝技术及完全腹腔镜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公认的高风险、高难度手术。针对这一世纪难题,蔡秀军教授团队研制出集剥离、电凝、电断、吸引、冲洗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并据此创建腹腔镜刮吸解剖法切肝技术,大大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胆漏的发生率,而且切肝速度快,得到了国际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编入美国外科学院多媒体手术教材。首创完全腹腔镜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使那些原本因肝切除后残肝体积不足而只能通过肝移植治疗的患者获得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节约了肝源。相较于传统开腹二步切肝法,该术式无需真正切断左右肝脏之间管道,因而有效解决了一期术后高达30.6%胆漏发生率。该成果作为代表性原创性研究成果曾在Nature杂志上专题报道。
浙大邵逸夫医院虞洪副院长进行学术讲座
授课过程中,国际学员们特别是来自俄罗斯的教授对宋章法副院长介绍的蔡秀军院长在国际上首创的支架法肠吻合术和肠转流术十分感兴趣。肠道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但是肠道手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2.4%~15.9%,死亡率高达16%,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蔡秀军教授针对现有消化道手术中肠吻合及肠转流术的痛点难点,经过17年的技术攻关,发明系列可降解肠道支架、提出并实现了“免缝合肠吻合”、“无造口肠转流”等全新理念及创新术式,填补了肠道吻合术百余年无进展的空白,荣获2021年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支架法肠吻合术,无需缝合一针只需打两个结即可完成吻合,特别适用于腹腔镜下操作,支架法肠转流术替代沿用168年的肠造口转流术,无需肠造口及回纳,将治疗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周。目前二项技术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随后,来自普外科的沈吉良副主任医师还对这一术式在现场进行了实物模拟展示。
宋章法副院长介绍蔡秀军院长在国际上首创的支架法肠吻合术和肠转流术
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讲座,全面而深入地覆盖了微创外科领域的多个重要方面,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的Koh Peng Soon教授分享了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在微创外科方面的经验;阿曼皇家医院的AL Warith Ahmed Rashid AL Hashmi教授探讨了活体肝移植的评估及切除术;阿拉伯泌尿外科协会的Yasser Abdelraouf Farahat Metwally教授更新了复发性尿道狭窄的内镜下治疗知识;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Lankov Timur教授共享了微创结肠直肠手术的创新;陈艺成主任医师介绍了腹膜后入路在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杨瑾副主任医师则分享了微创外科培训的创新与实践。
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讲座
在医疗领域,5G技术的应用正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在远程手术领域。凭借5G网络的高速、低延迟特性,医生能够在千里之外控制手术机器人,为患者进行精准的手术治疗。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了接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机会。此次培训中,这一前沿技术也得到了生动展示,浙大邵逸夫医院丁国庆副院长和梁霄院长助理在庆春院区为远在绍兴院区的病人进行了手术,并向现场学员进行了手术直播。同时,普外科李哲勇副主任医师和泌尿外科王正会主治医师分别对这两场手术进行了专业讲解。
丁国庆副院长在庆春院区为远在绍兴院区的病人进行手术并为现场学员进行手术直播
普外科李哲勇副主任医师和泌尿外科王正会主治医师对手术进行讲解
培训课程的圆桌讨论环节也成为本次大会的亮点之一,主题为“微创手术的创新和国际合作”。讨论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微创外科各个领域的专家,包括浙大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恭会教授、阿曼皇家医院的AL-Riyami Salim教授、马来亚大学的Lee Yeong Sing教授、印度尼西亚的Rosmali Adriansyah教授、阿拉伯泌尿外科协会的Ahmed Rashed Abdellatif Hammady教授、泰国的Preeda Sumritpradit教授以及俄罗斯的Petrov Konstantin教授。他们分享各自地区在微创手术领域的见解和经验,同时也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谈了自己的看法。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唯有一件事是不变的,那就是合作和互利的精神。圆桌讨论的目的也是为了了解差异,了解优势,继续推动创新,拓展医学进步的边界。
圆桌会议主持国合办詹一蕾及讨论嘉宾
普外科沈吉良副主任医师现场展示了支架法肠吻合术
在交流分享结束后,浙大邵逸夫医院临床教学培训中心为外籍微创外科专家制定了个性化进阶版的微创技能培训课程。在本次培训中,外籍专家不仅可以亲身前往手术室内进行观摩手术,还可以在我们的培训中心进行腹腔镜干、湿性实验室及机器人VR仿真模拟训练。
外籍专家对机器人VR仿真实践训练格外感兴趣。他们头戴VR眼镜,在模拟临床的环境中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手术操作,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手术现场,使其机器人手术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变得更加直观和高效。在培训的最后,外籍专家学者们对本次进阶版的微创外科培训内容给予了高度认可。他们认为,这种训练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技能,缩短学习曲线,还能够在没有风险的环境中进行手术操作的尝试和错误探察,这对于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外籍专家操作机器人VR仿真实践训练
此外,临床教学培训中心还为参会的高年资国际学员量身定制了微创基础提升班,他们对培训的组织和教学质量赞不绝口,通过实践操作,他们对腹腔镜手术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态度,不仅为本次培训增添了活力,也为未来的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邵逸夫医院 国合办、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