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天府新视界:“第一场雪”已下得那么深

政务   2024-11-19 18:53   四川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从山歌响起的资中出发,刀郎一路嗨歌。成都、广州、南京、澳门,乐迷为刀郎的人气持续“拼一刀”。10月12日,“刀郎2024巡回演唱会”南京站,引发场内外10万+乐迷狂欢。11月8日至9日在澳门的演唱会,1.6万张门票被歌迷在9秒内一抢而空。歌迷中有从美国、新西兰、日本赶去的,有提前两个月买票飞回国的。

 和刀郎一样,蛰伏三年再回归的,还有最近横扫各大热搜榜的李子柒。两位实力派川人高峰相见,予人启示。




 “这波四川赢麻了。”两位实力派的重现,让网友热议。
 刀郎正在爆改全国演唱会。话不多,上台就唱,不管巡回到哪一站,都是一件黑色T恤。有观众说:看视频根本分不清他在哪里唱,只能通过哪里的文旅又上热搜了来分辨。朴实地歌唱,热烈地泪流,为刀郎放声高呼是标配。
 真正的实力无需任何包装。难以被复制,是刀郎和李子柒两大“顶流”的共性。在短平快的同质化时代,明星是可以“团队运营”的,网红是可以“包装”的,呼风唤雨的直播间被封,换一个人照葫芦画瓢,不影响收看。
 能超越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有人亦步亦趋试图“复刻”李子柒,在完全照搬镜头语言、道具、场景的情况下,依然难以企及李子柒的数据。2002年横空出世的“第一场雪”,20年来无人取代,能超越他的是2024年的刀郎。

 走红背后是时代对于真善美的呼唤。刀郎和李子柒成为当下传承文化的“刚需”,何尝不是大众对虚假情感、套路营销、功利“造星”的抵抗?



 个体的成功既有自己的努力,亦有故土文化的浸润。

 从土地里出发,又回归土地。一方土地养一方人,生活的经历、生长的土壤,成为创作的富矿。四川风格、中国气派融入作品,既保存了民族文化雅正的审美意趣,又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豪迈西部到江南水乡,刀郎的作品融入二胡、马头琴、苏州评弹等各地音乐元素。《罗刹海市》取材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融入了快板、二胡、口琴等传统乐器。巡回演唱会广州站,刀郎《川江号子》嗨翻全场,让人血脉觉醒。李子柒最新发布的作品,则将目光聚焦到成都漆艺、蜀绣等非遗。人们读懂文化自信,看见传统焕发青春。

 两位川人的走红,或许有“一千万个理由”,但追本溯源,是作品接地气、沾着泥土的芬芳。创作脱离了大众,就失去了根基。无论哪个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品才会有生命力,也才会让人们甘愿成为“自来水”。



 人类学家坎贝尔提出的文化经典模型“英雄之旅”,可以很好地解释大众喜爱他们的深层心理逻辑:优秀的英雄跌入谷底,不曾妥协,徐徐图之,最后重回巅峰。从苏轼到指环王,人们的喜爱总是逃不过这一心理模型。
 蛰伏是为了更好地归来。刀郎被资本“嫌弃”多年,李子柒由于商业原因被迫“雪藏”自己,但他们都没有改变初心。正如影视和小说中频繁使用的“打脸”套路,王者归来,群情激奋。
 不过,走红背后,也需警惕。
 大众心理被利用,正能量被歪曲。刀郎的实力无需包装,但刀郎的流量有利可图。近期有营销团队蹭刀郎的流量,鼓吹其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称其为“中国音乐第一人”,但很快被证实是谣言,刀郎本人也呼吁“降温”,不必夸大其词。谨防流量被谣言染指,真善美被“眼球经济”利用。
 热爱当有分寸,“捧杀”有害无益。艺术没有标准答案,刀郎和李子柒的“重回巅峰”,正是因为“稀缺”自发进行的“拨乱反正”。但也无需鼓吹和“造神”,音乐与文化皆可多元,观众并不傻,好听难听、好看难看,历经时间洗礼,时代淬炼,大家自有分辨。


延伸阅读

1.【资治】推进刀郎系列文化建设 促进资中文旅融合发展‖曾令琪 顾建德

2.【文艺】周明华:几万人的成都演唱会,刀郎为谁而哭?

3.【文艺】刀郎:他们来看我的演唱会||张世豪

4.【散文】山歌响起 刀郎亮剑‖海清涓

5.【散曲】【双调•折桂令】刀郎赞‖顾建德

6.【文艺】刀郎巡演方严正声明
7.【文艺】刀郎:大漠中行走的胡杨||熊红久 高天龙
8.【文艺】工人日报刊发文艺评论:刀郎演唱会因何“杀疯了”?
9.【文艺】谁是下一个“刀郎”?
10.【文艺】山歌婉转唤芳春——简评刀郎音乐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陈新
11.【文艺】《江南时报》刊发文艺评论:刀郎“十八般乐器”演绎创新
12.【文艺】《长江日报》刊发文艺评论:山歌婉转唤芳春——简评刀郎音乐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13.【文艺】《大众日报》刊发文艺评论:为什么是刀郎

14.【文艺】《大众日报》刊发文艺评论:优质原创的力量
15.【文艺】香港《大公报》刊发文艺评论:刀郎唱出人生感悟 引发老中青共鸣

16.【文艺】《新疆日报》刊发文艺评论:假如刀郎唱响《玛纳斯》……

17.【诗词】【双调•折桂令】听刀郎歌曲有作(联章十首)‖顾建德
18.【文艺】香港《文汇报》宣传刀郎:刀郎歌声击中男人情感软肋
19.【文艺】香港《文汇报》宣传刀郎:刀郎的歌唱到家门口
20.【文艺】香港《文汇报》宣传刀郎:刀郎深情放歌 触动万人心
21.【文艺】《包头日报》刊发文艺评论:刀郎,贴近大地的歌声最动人
22.【文艺】红星评论:穿过“刀郎现象”,能够透视什么?
23.【文艺】香港《大公报》再次整版刊发文艺评论:刀郎澳门演唱会深情触人心
24.【文艺】刀郎在澳门以一首《川江号子》震撼全场‖周明华
25.【文艺】香港《大公报》今日再用半版刊发文艺评论:澳门演唱会落幕 被冠“民间旅游大使” 刀郎音乐所到处 焕发文旅新活力
26.【文艺】四川观察:刀郎澳门火热开唱!全球粉丝齐聚……
27.【文艺】刀郎澳门坐唱《花妖》,从徐子尧喊到郝雷,下一个被喊的是谁?

28.【文艺】《四川日报》头版刊发文艺评论:川籍音乐人“顶流效应” 催生文旅产业“顶流效益”
29.【文艺评论】我眼中的刀郎‖李洪峰

30.【文艺评论】天府新视界:“第一场雪”已下得那么深


来源:天府新视界

撰文:边钰 徐语杨

视源:天府新视界视频号 方志四川视频号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方志四川
直笔著史记盛世 问道彰善启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