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头版 | 徐州市铜山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村首次过半

政务   2025-01-05 18:37   江苏  

今天,《新华日报》头版以《“双百攻坚”推动富民强村》为题,报道我市铜山区141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在全区273个涉农行政村的占比首次过半




新华日报2025年1月5日头版
全文如下:

徐州市铜山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村首次过半

“双百攻坚”推动富民强村


岁末年初,徐州市铜山区乡村交出喜人成绩单:截至2024年12月10日,141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在全区273个涉农行政村的占比首次过半,30万元以下村也有望在当年“清零”。


铜山区去年开展百村示范、百村突破“双百攻坚”行动,以支书带头、部门帮扶、多方联动、项目带动等方式,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呈现出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新特点,拉长村集体经济供需产业链。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张集镇梁堂村依山而建,村里古树林立,500多间石屋散落村间。通过统一运营,老石屋开起面包坊、酸奶屋、咖啡吧等,生意都很不错。“村里打造文旅项目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在国庆假期开业后,一天最多卖出6000元。”40岁的张建超和妻子在外打拼多年,如今回到村里创业,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不仅百姓腰包鼓,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蹭蹭涨”——从2022年不到3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到2024年前11个月已收入64万元。“过去‘靠山吃山’,现在通过各级支持,在老村保护中发展文旅,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梁堂村党总支书记徐洋告诉记者,村里还把700多亩流转土地种上向日葵和油菜,既可赏景还能榨油卖,今年仅此一项收入就超过8万元。“石屋改造的50间民宿即将试营业,到时吃住玩‘一条龙’。”对未来发展,徐洋信心满满。

作为农业大区,铜山区推动富民强村的成果斐然。2023年,当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70万元、同比增长17.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69元、较2020年增长27%,成为徐州唯一突破3万元的板块。

“我们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在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创新开展‘双百攻坚’行动,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引导支持各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种植养殖、农文旅融合、物业服务等多种业态,有力盘活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徐州市委常委、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龚维芳说。

作为限制发展工业地区,伊庄镇烈庄村在农副业方面做文章,用足紧邻309县道、南接104国道、北通连霍高速的优势,大力发展养羊项目。“刚出栏的1300只羊全部卖光。我们不仅卖羊,还带动一条产业链。”烈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强算了一笔账,玉米秸秆可当饲料,一亩地250元;羊的粪便发酵后当肥料,一立方米135元。2024年以来,村里发起“羊”财,综合收益超过30万元。

念好“项目经”,乡村促振兴。2024年11月,铜山区举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服务对接活动,通过农业农村部门宣传政策项目,村书记交流特色产业,帮扶单位展示资源特色,企业提供合作项目等方式,为镇村发展产业、打开销路提供新途径新渠道。

活动中,一位位“村支书”走上舞台分享创富经验,成为推荐官、招商员——棠张镇高庄村实行“股田制”经营,让“零产业”村收益40余万元;柳泉镇北村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万事难”变成“小江南”,蝶变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黄集镇黄西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商贸业、建筑业、休闲观光业,从昔日负债百万元到如今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近5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5万元。

发挥好基层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房村镇温刘村党支部书记高旋是位90后,上任3年来屡屡干出“大手笔”。“夏天利用换茬时机,实现小田并大田,全村4586亩地从3719块合并成611块,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村民矛盾,彻底解决了分地30年来的地边问题。”高旋说,土地整理还溢出236亩,通过流转增加集体收入20多万元,再加上整理建设用地建门面房、农贸市场的租金收益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以前的不足2万元到2024年达120万元。

铜山区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激励暂行办法”,从当年度村级集体经营性收益增量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进行奖励,已有101个村兑现上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此外,去年该区推动72名从金融领域企业选派的金融村干部,31名科技顾问和104名从企业选派的富民助理驻村,进一步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从政策帮扶“输血型”向创业创新“造血型”转变,铜山区发展村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该区计划2—3年内,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突破百万元,再上新台阶。


来源:新华日报

先锋淮海
徐州市党建新闻推送、党务信息公开、基层组织服务、在线学习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