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徐州经济关键词,提名它!

政务   2024-12-31 18:31   江苏  
“积极构建‘5+X’未来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年初的徐州两会上,新质生产力被写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年末召开的市委全会上,这个词又一次出现在重要位置,和“科技创新”紧密相连。


回顾这一年的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仁不让的大热词,也是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PART.01
“新”体现在哪?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年终回眸,新质生产力在徐州持续迸发强劲动能: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


徐工秉承“AI+”工程机械的设计理念,与网易合力打造无人装载机,在“黑灯工地”场景中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徐矿集团自主研发出适用于0.6米极薄煤层的液压支架,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徐州江苏斯尔克集团建成的智能化工厂,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效率提升了20%……


一年来,徐州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使传统产业蝶变升级,钢铁、纺织、机械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变得越来越“长”。


作为年产150万辆新能源特种车的大型新建项目,美邦科技智能工厂明年年初即可投产,可有效助力集团旗下五羊、美邦双品牌突破产能桎梏。位于贾汪区的国吉新能源电驱动产品制造项目,目前已正式投产,该项目主营200余种电驱动系列产品,具备电磁设计、控制算法等核心开发能力,将进一步延长徐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一个个重点产业项目、链主项目的落地生根,顺应了徐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也为徐州重点产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短”一“长”间,我们清晰感知徐州产业不断向新而行、向上攀登的强劲脉搏。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开辟新赛道;未来产业,勇闯“无人区”,当前,徐州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厚植新质生产力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攀高向新。


PART.02
“质”从哪里来?


新质生产力之“质”在其本质,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会不断产生新质生产力。


“质”从哪里来?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这些都是关键,但核心驱动力还是科技创新。


以新促质,以质领新。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城市竞争格局,徐州正在加速培育科技创新的优良生态。


今年以来,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入驻徐州经开区生物医药创新港核心区;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团队的“深地空间流态物质运移项目”成功入选我省首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支持预研项目……



如何下好创新提质的“关键一子”?徐州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创新“加油站”,为产业设置发展“加速器”。


徐州制定印发《全市科创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助推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创新驱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落实,区域科创中心磁场效应凸显。


如何走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步”?今年7月,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中国矿业大学)项目成功获批,在建强专业服务机构方面,我市制定出台《徐州市技术转移奖励与补助资金实施细则》《徐州市中试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人才“雁阵”筑起产业“矩阵”,去年,我市重磅发布“彭城英才计划20条”,今年出台20个配套实施细则及操作规程,形成“1+20+N”政策体系,同时开发“一网通办”2.0系统,为上万人次各类人才发放补贴,一系列措施打造科技创新人才“蓄水池”,实现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项项制度举措环环相扣,徐州创新主体活力得以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徐州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协同发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


PART.03
如何深挖潜“力”?


城市因“新”而活、区域向“新”而进。“徐州科创圈”作为省内重点打造的三大科创圈之一,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如何“稳中有进”?


近日召开的市委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硬核支撑,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谋划!以战略性眼光优化区域创新布局。依托徐州科创圈加强与毗邻城市产业技术合作,纵深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设立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试验区,支持淮海科技城、科技创新谷等创新集聚区做大做强,推动各类园区向“新”而行。


攀登!以高能级平台支撑产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工程,全力创建国家级高端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着力提升安全应急、细胞治疗药物、泛半导体3个创新中心研发能力,进一步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共赢!以产学研贯通强化科技创新供给。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构建一批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的创新联合体。聚焦“343”创新产业集群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锻造“杀手锏”技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应用场景,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护航!以全方位保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完善校地融合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加大对中国矿大、江苏师大、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和各职业院校支持力度。深入实施“彭城英才计划”,出台高层次人才分级服务办法,办好彭城英才荟等活动。用金融“活水”灌溉科创“新苗”,探索建立多元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机制。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

乘着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的东风

我们期待

一批又一批攀“高”向“新”逐“绿”的

新产业、新项目萌发破土、转化落地

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显现

新质生产力的故事精彩继续


来源:徐州日报


先锋淮海
徐州市党建新闻推送、党务信息公开、基层组织服务、在线学习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