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历史背景
红军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长征队伍及路线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了共11个省。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
长征队伍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方面军会师,行程—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经典战斗
湘江战役
时 间: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
地 点: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湘江两岸
兵力对比:中央红军8.6万余人VS蒋介石嫡系部队及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
战 况: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遭遇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但突破国民党军重兵把守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蒋介石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的企图。
四渡赤水
时 间:1935年初,为期三个多月
地 点:主要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一带
兵力对比:中央红军3万多VS国民党军40多万
战 况:毛主席指挥中央红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赤水河两岸穿梭往来,纵横驰骋于40万敌军丛中,在运动中创造战机。红军历经大小40余次战斗,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以弱胜强的奇迹,也从根本上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强渡大渡河
时 间:1935年5月24日、25日间
地 点:安顺场
战 况: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率“十七勇士”在枪林弹雨中,以一条木船从安顺场渡河,在国民党军视为天险的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一个缺口,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夹河北上夺占泸定桥创造有利条件。
飞夺泸定桥
时 间:1935年5月29日
战 况:22名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火力,夺占铁索桥。随后,红军后续部队攻占泸定城,打开中央红军北上通道。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举粉碎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
吴起镇战斗
时 间:1935年10月21日
战 况:为打退尾追红军陕甘支队的国民党军骑兵部队,毛主席决定主动出击“砍掉这个尾巴”,彭德怀具体部署和指挥。中央红军在吴起镇歼敌1个团,击溃另3个团,迫使国民党军停止追击。
历史意义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深刻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生动阐释了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毛主席曾形象地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长征后保存下来的红军人数虽然不多,但这是党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全民族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骨干。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END
免责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仅用于个人学习及科普推广,采用的非本平台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与版权者联系。如果本平台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函告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