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之镜·世纪光影
9月27日下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一行前往新华社和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参观“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及新华社历史陈列馆。学院党委书记史安斌,党委副书记蒋俏蕾,教职工代表和三十余名学生参加活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韩世峰向清华大学师生表示欢迎并就“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摄影展作介绍。
学院师生在“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于9月26日在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开展,该展是新华社成立93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展览,主办方在近2300万张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历史经典照片中精选出485张照片并精心策划为浴血新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十一个篇章。
步入摄影展展厅,时空之门徐徐打开。模拟经典胶卷形态和冲洗照片的暗房风格的精品厅映入眼帘,参观师生以记录下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的照片为起点,在一张张珍贵的影像中共同步入这段“民族振奋、国家复兴”的历史长河。从白求恩同志的最后一张工作照,到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再到体操运动员吴佳妮高低杠腾越动作瞬间,一代代新闻人用光与影定格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学院师生参观展览
随后,参观师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十一个主题展厅。这既有见证农业科技发展、实现脱贫攻坚的“乡村振兴”篇章,又有记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人民精神生活日益富足的“百花齐放”篇章。这些生动丰富的照片中既有多次出现在教科书中的经典作品,也有不少首次披露的珍贵影像,但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注脚,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初心与梦想和中国人民最真挚深切的向往与追求。学院院友邢广利等院友作品也收录在展。
学院师生参观展览
学院党委书记史安斌老师在活动现场写下了“光影记忆,国社光华”的留言并表示,“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摄影展带领“清新人”重返历史现场,让师生们清晰地看到新华社用镜头书写家国记忆,用影像见证社会发展的奋斗历程,为新闻学院的学生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思政课和摄影专业课。参观学生们表示,这次展览让大家深入了解到影像背后的新闻故事和记者精神,作为未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也更加坚定了新闻理想和职业追求。
学院党委书记史安斌老师留言并合影
随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一行来到了新华社历史陈列馆。讲解员付观澜为大家介绍了新华社的发展历程。他特别介绍道,毛主席作为新华社的“首席记者”曾多次关心指导新华社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留下了“深入群众,不尚空谈”“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等重要指示。时至今日,新华社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新闻网络,拥有遍布全球的183家海外分社,通过海外社交媒体矩阵,将中国声音传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学院师生参观新华社历史陈列馆
新华社自诞生以来,就担负着用镜头记录时代风云的重任。通过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同影像对话,和历史相遇,共同见证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与深刻变革。未来,清新学子将和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肩负起一代代新闻人记录时代风云的责任使命,用更加扎实的新闻业务能力实现新闻理想。
学院师生在新华社历史陈列馆
文字|张震威 颜钰杰
图片|高雨欣 高涔朝
审核|庄 臣 张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