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院党委委员陆洪磊老师为新博21党支部、新硕232党支部讲授专题党课

文摘   2024-10-17 21:20   北京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列精神,探讨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引导同学们全面理解全球新闻流动的复杂格局,9月5日,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委员、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组长陆洪磊以“顺流、逆流与断流:新时代国际新闻流动的历史演进与三重态势”为题为新博21党支部和新硕232党支部讲授了一堂精彩的党课。

党课活动现场

首先,陆洪磊老师以近日备受瞩目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引入,阐述了国际文化传播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他指出,这款游戏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胜利,更反映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黑神话:悟空》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证明了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力量。陆洪磊老师借此例强调,新时代的国际新闻流动不再仅仅是单向的“顺流”,而是呈现出愈发明显的“逆流”趋势,这为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国家的文化产品在全球舞台上扩大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契机。

随后,陆洪磊老师从历史角度回顾了国际新闻流动的理论内涵与发展阶段。区别于新闻传播,新闻流动强调新闻传递的指向,关注新闻如何从传者到达受者及不同因素对此过程产生的影响。陆洪磊老师从近年来关于国际新闻流动的研究切入,分析了新闻内容的传播机制及其背后的权力结构。他指出,“信息自由流动”的理论常常忽视了全球政治、经济和技术发展中的不平等问题。陆洪磊老师引用赫伯特·席勒等学者的批评,指出这种去政治化的倾向掩盖了国际新闻流动中的结构性不公。

陆洪磊老师还指出,国际新闻流动的结构失衡表现为新闻内容的精英化框架、议题选择的偏向性以及报道立场的不公正性。特别是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英语主导的新闻体系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话语霸权导致许多“边缘”国家无意识地参与到不平等信息结构的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陆洪磊老师强调了构建公平、包容的国际新闻传播体系的必要性。

在接下来的讲授中,陆洪磊老师详细探讨了新时代国际新闻流动的三重态势:顺流、逆流与断流。他指出,顺流依旧是全球新闻传播的主流模式。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其强大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优势,主导了全球的新闻传播渠道,形成了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单向信息流动模式。这种由西方国家主导、掌控着国际新闻议程的单向信息流动模式即为“顺流”。顺流的特征是西方国家掌握话语权,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信息,形成了一种不对等的信息传播关系。

与之相对,陆洪磊老师继而梳理了“从边缘到中心”的国际新闻逆流趋势。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不结盟国家为核心的第三世界国家就意识到国际新闻和信息传播结构对发展的重要意义,尝试构建世界新闻与传播新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der,简称NWICO)。由于国际关系力量对比过于悬殊,NWICO运动以失败告终,近年来,以中国5G技术为代表的新兴媒介技术不断挑战欧美主导的国际通讯法则,推动了全球传播格局的“去中心化”。陆老师特别提到,发展中国家借力短视频流媒体平台等实现了文化产品的“反向流动”,2023年在美国爆红的中式短剧《永远不要和秘密的亿万富翁继承人离婚》正是典型案例。

但陆洪磊老师同时指出,国际新闻“逆流”逐渐发展进入“断流”阶段。国际保守主义、孤立主义入侵新闻业,老牌新闻大国转攻为守,采取了更加封闭的媒介政策,“媒介隔绝”(media isolation)和“新闻隔绝”(news isolation)现象日益明显,成为国际新闻流动中的新问题。

最后,陆洪磊老师谈到国际新闻流动的第三重态势,即“从失衡到平衡”的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他强调,目前一些主要西方媒体对发展中国家的偏向性报道依然存在,国际新闻流动秩序和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在新闻流动理论视域下,如何理解和剖析我国在国际新闻实践中面临的话语困境,如何针对这一“失衡”的国际话语结构提出应对之策,是当下所需关注的核心研究问题。


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陆洪磊老师认为:“未来的战略传播体系建设不能仅看下了多少‘功夫’,更得看产生了多少‘效能’。” 对此,陆洪磊老师鼓励大家充分研究与认识国际新闻流动规律,完善国际传播效能评估方式,为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与国际传播新秩序贡献力量。

陆洪磊老师与新博21党支部、新硕232党支部合影


供稿|新硕232党支部


清华清小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主办,提供一个校内、院内宣传与互动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