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学术氛围,拓宽师生学术视野,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建设良性学术生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自院馆重张起,开展“清新科研·公开组会”系列品牌学术活动。
该活动依托学院教师的常规课题组会,以“每位教师每年承办一次”的规律,邀请老师们“开门办组会”,并自行确定组会的研讨议题、组织形式等,以期实现“有组织、有特色、共成长”。欢迎院内外的学界同行和在读学生关注并报名参与!
组会信息
时间
10月17日(星期四)15:30-17:30
地点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会议室(胶印厂文创园A04)
内容提要
组会发起人
司若
司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国社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领军人才。
研究成果汇报
庞胜楠
庞胜楠,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马来亚大学硕士生导师,曾在包括 SSCI、SCI 、CSSCI等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论文 30余篇,参与国社科项目2项,主持省级项目3项。研究方向为影视传播、媒介效果研究。
分享主题:
《中国电视剧提升海外影响力研究——基于76个国家和地区的调研数据》
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已从“借船出海”来到“造船出海”阶段,其传播平台、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均出现了巨大突破,对提升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面向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调研数据,从受众视角对当前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现状进行描述,通过挖掘电视剧在海外传播中提升文化影响力的影响因素,提出推动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提升文化影响力的策略,助力中国电视剧实现更有效的海外传播。
岳宗胜
岳宗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主要领域为影视传播、电影电视史论研究。
分享主题:
第7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数智时代中国节庆晚会海外传播的叙事话语与中国形象研究》
伴随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坚定文化自信,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数智时代中国节庆晚会海外传播与国家形象研究,旨在融通中外传播语境中的新媒介方式和新表达范式,分析研判如何更有效地展现和传播中国节庆晚会海外传播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刘学华
刘学华,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文化研究,电影产业与影视传播。发表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等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分享主题:
《“愿原力与你同在”:基于技术迷恋的科幻电影迷影景观》
文章以科幻电影的创作、接受和后电影市场的发展为研究框架,分析了技术迷恋在塑造迷影景观中的作用。通过对智媒时代技术与艺术、现实与虚拟、物质与精神、集体经验与个体审美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章揭示了技术迷恋如何激发观众对科幻电影的热忱与好奇心,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情感依恋如何在后电影市场中得到延续和增强。
吴飞
吴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兴趣为影视传播研究、文化研究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
分享主题:
《AIGC技术与中国影视工业化体系建构展望》
AIGC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动了影视产业的变革。作为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能够广泛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影视生产与传播的系统,中国影视工业化体系的建构也由此迎来了新机遇。AIGC技术在制作技术革新、智能流程管理、创意内容生产、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能够为影视工业化体系建构提供新的可能性。在AIGC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版权保护、信息安全、巨头垄断等风险,客观看待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宋欣欣
宋欣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访问学者,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多次在 《人民日报》 《文汇报》 《中国文化报》 《中国教育报》《社会科学报》发表文艺作品评论文章;在《中国电视》《电视研究》《传媒》《新闻战线》等发表多篇论文。
分享主题:
《非遗题材短视频的视觉语法与国际传播研究》
短视频正在成为非遗文化最具传播力的新媒介,并形成了多元化的叙述表意机制。认知呈现的表征意义、人际交流的互动意义和视觉布局的构图意义为非遗题材短视频的文化意义阐释提供了分析框架。本文以短视频平台传播非遗文化的短视频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视觉语法分析模型,围绕影像阐释、认知维度和表意层次,解析非遗题材短视频的编码机制,探讨非遗题材短视频产生深度视觉劝服效果的视觉语法。
曹晓露
曹晓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3级博士生,研究兴趣为影视文化与跨媒体叙事研究。
分享主题:
《从“电影引擎”到“引擎电影”: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影形态与产业演化》
人工智能的技术浪潮正在逐步掀起电影产业的生产革命,引发由“电影引擎”到“引擎电影”的根本性变迁。本研究从媒介理论脉络着手进行理论回溯,并藉由媒介即讯息与人的延伸、物质性以及中介功能等理论抓手,结合技术电影史的视角,沿循“媒介—技术—产业”及其实践与理论的框架,以期实现对人工智能技术参与下电影形态演化与产业发展的理论共织与阐释。
组会流程
1.司若教授主持介绍团队最新成果及各位汇报人
2.研究成果汇报
3.主持人点评及自由提问环节
编辑 | 徐妍迪
海报|江 南
审核丨司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