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人怎样看待流程变革?10条锦囊建议收藏

财富   职场   2025-01-14 20:03   北京  

组织能力建设首先要打通端到端的业务体系,华为以产品和供应链为组织流程化的抓手开始做组织变革,其重点就是要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的流程。


本文收录了华营课程现场,华营导师、华为公司前资深高管对于企业“流程变革”相关问题的解答,相信能为各位企业家朋友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文末有福利哦~


来源:华营管理私塾

备注:管理咨询or商务合作请致电:400-886-5185


01

多数创业企业是先有组织,后有流程体系,什么时候是适合发起流程变革的好时机?


答:第一,关于流程变革发起的时机,首先要看流程的作用。流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我们从偶然成功走向必然成功。


我们做流程也好、做变革也好,一定是奔着业务成功去的。所以,最适合做流程变革的时机就是在某个领域总出问题,以及成功率不可控的情况下。


第二,任何大的变革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职业化管理意识,很多研发总裁甚至觉得研发是一个创新型的工作,不需要流程,对流程没有那么重视。


需要某个体系的总裁负责一个大的变革(大的变革是指:在相应领域新建一套管理体系),在完整流程建完之后,持续改进的优化用质量管理中的QC等方法都可以


02

流程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先有流程还是先有组织?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应该如何运用?


答:流程和组织,谁都有可能先出来。如果要按照华为的理念,就是流程决定组织,组织只能适配流程。而且可能 90%的企业都是先有组织,后有流程。


比如初创企业,因为做流程反而影响了主观能动性发挥。但过了三年,公司摸索出一套好的方法之后,把它固化下来,那才是好的流程。这种情况下,肯定是先有组织。


但是先有组织并不一定就能决定流程,一定是流程决定组织,组织职能需适配流程。如果流程先出来,那组织就按流程去设。如果组织先出来,那就进行变革管理,让大家心甘情愿地去调整组织适配流程。

 

03

在设计流程架构时,如何与现有的组织结构更好的融合?


答:一个理想的业务模式,要抛开现有的组织架构去考虑我们的业务运作,这就是设计流程架构在设计面向企业的流程架构时,需前瞻性地考量未来的业务场景,并据此实现从客户到客户的端到端集成与打通。


这个时候我们要把现有组织架构作为一个输入性的参考,同时在设计的时候还要一定程度的抛弃它,这样就设计了一个最完美的To Be(面向未来的理想状态架构)运作模式之后,再去做组织架构的匹配,匹配之后把现有的组织架构做优化,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流程型组织,运作效率也会高。


但这里面要避免一点,不能完全以组织架构去设计,不考虑To Be。既然没有改变公司现有的任何运作方式,就不能提升组织的运作效率,所以绝对不能完全依据现有的组织架构,直接把流程架构画出来

 

04

如何解决各部门对公司流程不重视的问题?


答:这个涉及变革管理,我的建议是采用“胡萝卜+大棒”的方式。


第一,一把手一定要重视。一把手一定要在各种场合表示他的决心,一旦他有任何动摇,下边的人就会觉得其实这事我也可以妥协。所以一定让大家感觉到你的决心是巨大的,不可能妥协,必须这么干。


第二,加强宣传。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流程变革、为什么要做流程建设,让大家明白流程建设的重要性,让他们从心里接受变革。


第三,鼓励大家提意见。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可以纳入优化,如果意见不接受,我给你调个岗位,你可以干别的工作,这表明我们做流程变革的决心

 

05

如何推进跨部门流程?是否有专门的组织或组织运作方式来完成?现有的流程和未来运作的流程是否有不同的机制或组织来确保运作?


答:设计流程跟最后使用流程肯定是不一样的。设计流程时让精英集中讨论。执行流程时由普通人去执行。他只要知道跟他相关的点就可以。要留一批精英管理流程运营,查看执行效果,对流程进行后续优化。


关于组织设置可以实行项目制。开始时,把精英集中在一起,脱产把项目做出来。做完后,一部分成员回归业务,一部分成员形成能力中心,留下维护流程。将来可能会出现三种角色 。


  • 流程能力中心:负责流程方法,同时了解相关的一些业务,进行流程优化; 


  • 业务伙伴:即流程的BP(Business Partner),他不会在公司的能力中心,而是在业务部门跟业务在一起,负责他自身领域的流程; 


  • 共享中心:共享中心就是处理一些流程当中的重复性工作。


如果真想开始按流程化组织去运作,一开始可以先按项目的方式,同时最好成立一个专门的流程管理部。它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在每个业务部门至少会有一个人去做流程优化相关的工作。平常的能力中心可以经常组织业务伙伴每个月定期运作,一起去看是否需要流程优化。


但是流程L1到L3的架构,一定要由能力中心部门去维护。除了流程专业人员外,还要把业务人员以及业务负责人拉在一起去做,同时做流程一定要从上到下,先做流程架构,再去做下层流程。


06

学习华为模式,能否先选择一部分简单的模式学习运转起来?应该怎么切入?


答:公司做变革也好、做流程也好,所有的工作都要服务业务战略,基于战略要达成的目标去建能力。所以优先建设哪一块的能力,实际上是从公司的战略目标出发,确定首先做什么。


华为公司最开始做的大变革是IPD。公司1987年成立,1996年任总号召二次创业,要转向职业化的流程管理。在此之前一两年,老板不停地说职业化管理,但那个时候还没有这种氛围,大家不认为管理、流程重要。而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所以华为刚开始做变革时,首先做的是研发的流程


这一定是个逐步的过程,不用一开始就想着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管理体系。


07

各个部门流程衔接及梳理流程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 前提是要先做流程架构。如果没做流程架构,把现有流程进行衔接也能做,但是困难比较大。如果先梳理了架构之后,再去做衔接,相对就容易一点。


如果不做流程架构,就把需要的流程梳理一下,这会很困难。因为将来是一个网状的,可能A和B通了,但会影响C,C拉过来又影响了ABC,ABC都拉通了,又会影响D了。就是因为设计的时候就没考虑 ABCD 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做流程架构,做架构的时候,就已经按照流程之间最好的衔接设计了,不集成的概率较小。也可以一边做流程架构建设,一边优化现有的流程,不一定非得把它建成100%, 因为还会不断建新的流程。


08

新业务出现时,是先做事情还是先建流程?流程要与质量体系、企业发展、客户要求等相一致,如何进行取舍?


答:1、新业务第一年不一定需要建立流程。在华为,不管是企业业务线还是消费者业务线,都是先用现有的流程进行摸索优化,在此基础上,去发起一个变革项目,重新设计这个业务的流程。当公司出来一个新业务,就做流程,其实是限制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2、华为讲“流程不足,文化来补”。那文化是什么?就是每一个主管,要对结果负责,你发现这个流程不适用,就要去打破。新业务出现时,部门里需要得力的领导带着大家先去闯,闯一段时间之后,再去做这个流程。


09

开展流程优化与再造的过程中,流程管理部与业务部门如何进行分工定位与合作?


答:有一个问题要明确,流程的建设与运营是业务部门的事。在华为,流程管理部是个能力中心,替公司管理这些流程的架构,然后去赋能各个业务部门。流程owner是业务部门的一把手,签发这个流程也是业务部门的事。


从公司来讲,这个责任是公司一把手的责任;从业务部门来说,这个责任就是业务部门的责任。流程管理部作为公司的专业部门重要的是赋能,然后去帮业务部门做流程


10

在公司快速发展阶段,流程的边界如何准确划分?


答:公司快速发展有两种情况:一种业务变化比较快,公司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一种业务已经固化,销售收入不断翻番,这两种情况是不一样的。

第一种,公司还在摸索阶段,创业公司两三年之内不要做流程,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公司快速发展,业务模式在不断改变探索时期,先不要做流程

第二种,公司业务发展模式已经摸索出来,销售收入不断增大,公司的流程固化下来,将来就是流程执行的内容和快慢的关系。公司要划分好研发和供应之间的关系、供应和销售之间的关系。(完)


聚焦企业经营节奏的关键管理问题,持续打开管理认知。2024年度线上陪跑问答合集文章已上线,点击“阅读原文”,获取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与答案,温故而知新。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在线预约报名!

华营管理私塾
华营以“陪伴企业家成长,为组织赋能”为使命,在深度解析与总结华为成长背后的理论与逻辑的基础之上,聚焦于成长型企业的管理挑战,为中国企业提供符合其自身特征和管理改进诉求的培训课程与解决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