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化史》(Photography:A Culture History)第五版英文版封面
玛丽·华纳·玛丽安(Mary Warner Marien)撰写《摄影文化史》一书的初衷在于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寻找一本综合性的摄影史教材,市面上大部分摄影史书籍都集中在西方世界的发展历程,忽略了其他地区的重要贡献。在本书中,玛丽安跨越摄影媒介的历史,聚焦对整个历史中摄影师与文化背景牵绊的理解,围绕“摄影的两次发明”“(摄影)扩展的领域”、“摄影与现代性(1800—1918年)”“一个新场面(1918—1945年)”“透过文化的镜头(1945—1975年)”以及“融合(1975年至今)”六个部分审视了摄影发展的历史。其中,“肖像”框专门突出重要人物,“聚焦”框则记录特定的文化话题争议。除了满足工具书作用,玛丽安勾勒出了摄影史上塑造摄影实践环境的政治和经济事件,呈现了每个时期由摄影产生和关于摄影的特定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玛丽安采用非线性的行文方式,强调不同的观点和文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提醒读者即便是生活在特定时代,人们的想法也不总是同步的。
青春与美
译 | 谢铮 朱丹妮 校 | 宗瑞潇 王玲子
考虑到近期的教训,一些摄影师谦虚地开始探索什么可能构成脆弱的后现代美。对于荷兰摄影师莱涅克·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生于1959年)来说,美就像她在柏林的蒂尔加滕拍摄的青春期男孩迈出犹豫不决的步伐一样,是试探性的(图14.19)。在她拍摄的年轻男女的照片中,其中一些人她已经拍摄多年,迪克斯特拉同时确保了事实和符号。与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照片中呆板、无表情的面孔相比(见图12.43),迪克斯特拉的肖像照生机满满、信息丰富且充满爱意。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相信观察而非提问。因为她关注的是生命中脆弱但不可避免的时期,当童年的纯真在视觉和精神上成长为经验时,她为消失的纯真塑造了一种广泛理解的、挽歌式的视觉隐喻,再加之,被摄的年轻主体平静地屈从于身心成熟之路所带来的慰藉。更加自信的年轻人栖居于在美国人莱恩·麦克金利(Ryan McGinley,1977年生)世外桃源式的色彩庆典中,他自费出版的《孩子们都是对的》(The Kids Are All Right,2000年)一书成为艾滋病后无罪恶感的宣言——这种影响在以年轻人为导向的描述和广告中仍然存在(图14.18)。比尔·亨森(Bill Henson,生于1955年)的照片采用了更加忧郁的基调,特别是他的近期作品,其中青少年裸露的身体出现在后世界末日的郊区夜晚。
14.18 莱恩·麦克金利(RYAN MCGINLEY),《达科塔(头发)》[Dakota (Hair)],2004年。
14.19 莱涅克·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蒂尔加滕,柏林》 (Tiergarten, Berlin),2000年8月13日。彩色合剂冲印。
14.20 安娜·盖斯凯尔(ANNA GASKELL),《无题第74号》(Untitled No. 74)来自《相似》(Resemblance)系列,2001年。彩色合剂冲印。
美国的“女摄影师”是全球范围内对年轻女性处境重新关注的一部分。例如,在国际上大获成功的电影《鲸鱼骑士》(Whale Rider,2002年)展示了一个新西兰毛利女孩的成长过程,她在传统文化中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位置;在电影《我爱贝克汉姆》(Bend It Like Beckham,2002年)中,一名亚裔英国少女不仅与性别角色作斗争,而且还在家族传统的拖拽中挣扎。自信的年轻女性出现在《吉列和贝琳达的神秘梦想和冒险》(The Adventures of Guille and Belinda and the Enigmatic Meaning of their Dreams),这是美国出生的亚历桑德拉·桑吉内蒂(Alessandra Sanguinetti,生于1968年)在1999年开始的一系列摄影作品,她经常往返于纽约和阿根廷。她与两名农村女孩断断续续地相处了五年,并拍摄了她们的幻想行为。
译者:四〇〇翻译小组是在南京艺术学院曹昆萍副教授和戴丹教授的带领下,由南京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研究生组成的翻译团队。成立的初衷是借此帮助硕士研究生迅速进入学术研究状态,以翻译带动阅读,以阅读带动写作。目前,四〇〇翻译小组已译完7本摄影专著,50余篇摄影论文,共计百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