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
一个视频
一场直播
不仅助推了家乡的名优农特产品火爆出圈
带领村民“云致富”
甚至还可以把家乡的旅游文化推向世界——
“横岗村”词条浏览量超1600万,“文敏在横岗村”的账号收获粉丝近3万人,累计观看人次超百万,成交近3000单,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如今,“村播”在村里已经不再是新鲜事,横岗村逐渐成为全市小有名气的农村电商示范村。
一部手机、一个视频、一场直播,不仅助推了家乡的名优农特产品火爆出圈,带领村民“云致富”,甚至还可以把家乡的旅游文化推向世界,这正是文敏坚持自己“兴农梦”的初衷。
文敏是湘东区麻山镇横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回乡不到4年,自己居然成为了一个拥有近3万粉丝的“网红书记”“直播达人”,被村民戏称为“乡村CEO”。个人视频号还孵化出一个全省首家“村播”基地,集直播培训、网红孵化、电商运营、农产品集散中心等功能于一体,全镇14个村的村支书和30多名返乡青年成了直播主力军,刚出水塘的新鲜鱼、新采摘的山间野味、应季的蔬菜瓜果,文家的腊鱼、李家的黑豆、王家的蜂蜜……各式各样纯手工农家土特产,每天都通过他们的乡村直播间,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文敏的“兴农梦”要追溯到一批鱼。
横岗村土沃田肥,全村遍布大小48口水塘。去年,横岗村大力推进“填平复耕”政策,变水塘为高标准农田。鱼塘里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让村干部们颇感棘手。
左思右想,文敏决定利用自己的抖音号“文支书在横岗”试水直播带货。此前,文敏一直用短视频展示村里的风土人情,挖掘村里的新鲜事,在抖音积累了1万多名粉丝。第一次直播时,因不熟悉规则,文敏被关了“小黑屋”。实践出真知,如今,那些“直播术语”他早就驾轻就熟,随手拈来。
帅气阳光的外形,幽默的俚言俗语,新鲜光滑的大草鱼,让直播间人数直线上升,最多实时在线人数有2000多人,场观16万人左右。买鱼的游客从周边蜂拥而来,无形中还带火了横岗村的乡村旅游。
线上热火朝天,线下也没闲着。村干部全部披挂上阵,推着三轮车、开着私家车,挨家挨户、走门串巷送鱼。“每天身上都是泥巴兮兮,车上、身上散发着浓浓的鱼腥味,真的成了地地道道的‘鱼贩子’了。”文敏打趣道。最终,线上线下销售额达57万元,有的村民拿到近7万元卖鱼收入。从那时起,文敏的心里就种下了“线上卖货,助力村民”的种子。
网上直播卖鱼让村民尝到了甜头,直播带货的“火苗”也顺“势”生长……本村、邻村的乡亲们迫切想通过直播间把自家的农副产品卖出去,村两委班子顺应需求,临阵磨枪学起了直播知识。“白天处理村务,下了班晚上7点就开始直播售卖农产品。”文敏介绍。
直播时,村干部人人都有“角色”担当:村干部凌扬负责收货,把控质量,以及直播组货和卖货后的账目管理;妇女主任宋爱辉负责出账,把销售所得支付给村民;选调生杨筱轩负责抖音号的视频剪辑拍摄;村干部叶松竹除了管理村里的“农林水”,还要负责货运站的货物收发……
70多岁的村民文大爷是个手工蔑匠,由于年事高又不会骑车,每次都是肩扛手提着椅子和扫帚去赶集,一次最多也只能背三四张椅子。文敏尝试着把他的产品拿到直播间卖,没想到还真有人喜欢这些手工产品,第一次直播就供不应求。从此,文大爷天天没事就坐在家里编织,最多一天能赚200多元,乐得他咧着嘴笑个不停:“没想到,我也能享受到直播的红利哦。”
60岁的村民宁阳平养了不少鸡、羊、鱼,人称“三军司令”。以前养的鸡生出的蛋因个头小,卖不了好价钱。文敏在直播间一吆喝,这些初生蛋的价格上去了,一年直接增收2万元以上。
小小手机成了“新型农具”,“小屏幕”让横岗村的农产品销售一路红火,村民“钱袋子”也鼓鼓的。
今年6月,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文敏心中酝酿——整合麻山镇内14个村的资源,“一村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在麻山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4个村共同注册成立了萍乡幸之福强村富民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控股瓜果蔬菜基地、黑山羊养殖基地及广告、传媒、物业公司等7家公司,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物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对直播带货进行更加专业的规范管理。各个村纷纷拿出自家特色产品,从农产品到手工艺品,从田间美味到文化体验,一一亮相直播间。一个集直播、仓储、品控、物流和售后等服务为一体的“湘东做东”“爱心助农”“村播”孵化基地,于8月正式启动。
8月27日,文敏携全镇10个村支书亮相直播间,挑战10天卖完农户滞销的10万余斤阳光玫瑰葡萄。村支书们质朴的语言、憨厚的笑脸以及背后的乡村故事,赢得了众多网友的信任与支持。10天之内,12万斤葡萄销售一空,种植户们一扫愁云,连连惊叹直播的巨大魅力和效应,并送来致谢锦旗。
“这是我们幸福村的茶叶。”“我们横岗村的芒粽还有土豆,个大味美,你不想来试试吗?”“这是我们苏坊村的金银花,还有蜂蜜”……田间河畔,麻山镇的村支书们眉飞色舞地直播带货,渐入佳境。
从孤军奋战到并肩前行,直播间的持续火爆为村民绘就了一幅诱人的带货新图景。越来越多当地甚至外地的村民申请“村播”培训。“直播间的宝宝们,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家自己种的有机黑豆……”年近70岁的脱贫户朱珍兰鼓起勇气,大胆地用她的萍乡“塑料普通话”在镜头前广而告之,成为第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主播。
如今的“村播”团队麾下已集合数十名“村播”,有以村支书为主的“红色村播”、有以女性为主的“巾帼村播”、有以种植户为主的“幸福村播”,也有以返乡大学生为主的“时尚村播”……表嫂当厨、华菲特酒庄、横岗阿龙、新塘抖农等当地知名企业和互联网达人,也被这股“村播”热潮席卷进来。
“直播间就像一个广告平台,把公域流量变成了我们的私域流量,不少人成为‘回头客’‘铁粉’,来了又来,买了再买。”文敏说,“让大多数人学会直播,当上‘明星村播’,成为‘乡村运营官’,是我的一个终极梦想。我希望看到‘月月有直播、时时能直播、人人能带货’的局面,让网络流量真真正正转化为致富增量。”
立冬以后,红薯粉丝、扎鱼、盐果子、腊肉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将争“鲜”上市,文敏和他的团队又紧锣密鼓地筹备起营销活动,希翼着这些家乡的“土特产”“好风景”能被更多的人看见并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