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祥云县禾甸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融共富、共建共享,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共居共学中不断增进认同。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作为一项根本任务融入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让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乡村振兴培训班、“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内容,以宣讲活动和各类会议为载体,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充分营造浓厚氛围,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资料2万余份,绘制乡愁气息浓郁、带有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宣传文化墙10块,板报120余期;结合绿美乡村建设,发动和引导群众和民间艺术家在村间巷道和民居墙体主题彩绘,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贴近生活。在共事共乐中促进交融互嵌。聚焦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这一重要课题,禾甸镇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举办“龙灯会”、“开秧节”、“火把节”等地方传统民间节庆文化活动,以“线上直播+线下参与”方式,拓展搭建文化宣传和展示窗口,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聚会。充分发挥辖区内土陶、刺绣、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各村文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研究、实践和宣传活动,不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聚焦儿童、青少年等群体,以主题活动、专题班会、融入课程的“小切口”,成功打造“‘研’续非遗技艺·‘趣’学民族文化”、“非遗文化进校园”等多个品牌研学活动,写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文章”。在共融共富中推动繁荣发展。坚持把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键环节,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在持续巩固提升烤烟龙头产业和蚕桑、蔬菜和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蓝莓、冬桃、贡菜、葡萄、中草药等高原特色农业,不断拓宽群众“致富路”。延续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治理结构与机制,采用“1+N”利益联结模式,探索创新“红色股份”,通过“总社+分社”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闲置资产管理利用、农民增收致富、集体经济提档增速的多赢发展。将民族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功打造以大营社区七宣村、新兴苴龙耳厂自然村为代表的农文旅观光地,带动2000余名群众吃上“旅游饭”。聚焦群众就业创业,支持引导各族群众省外转移就业8082人,截至2024年6月底,为370名脱贫人口和监测户成功申报领取省外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累计兑付补助37万元;发挥镇商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本地民营企业吸纳群众“家门口”就业700余人。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和谐安居。聚焦全镇各民族聚居特点,以“和”为导向,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构建和谐稳定的多民族互嵌式融合发展格局。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党委—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镇村党组织体系,推进“多网合一”统一规范。选优配强56名基层党建指导员,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基础上广集民意、汇聚民智,持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充分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及联络室”、“政协委员之家”、“青年之家”等阵地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年干部作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镇村重大事项决策,提出问题建议,促进各族群众和谐共居。持续推动“幸福小院”建设,拓展各族群众休闲娱乐、交流交往、互助服务公共空间。因地制宜发挥各村民间舞蹈队作用,组织开展“小而美”的广场舞大赛、歌舞汇演活动,增进邻里乡亲交流了解,增强群众凝聚力。(祥云县禾甸镇人民政府)编校:杨向达 董凌青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大理统一战线”
投稿邮箱:dlzt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