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抚对象里面,没有包括立功受奖人员这一类?

文摘   文学   2024-11-06 06:00   四川  

在我国的优抚体系中,优抚对象涵盖了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复员军人、部分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以及现役军人的家属等群体。然而,令人疑惑的是,立功受奖人员却未被纳入其中。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其一,优抚对象的界定标准侧重于特殊困难与贡献类型。优抚对象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在战斗中受伤致残、失去生命的军人的家属,以及如乡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红军老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等特定的老战士群体。这些群体往往面临着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比如残疾军人可能因身体伤残而在就业、生活自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烈士遗属则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经济来源等方面或许也会受到影响。而立功授奖人员,虽然他们在部队期间凭借自身卓越表现获得了相应荣誉,但从整体来看,他们在身体状况、生活困境等方面不一定契合优抚对象所设定的这种基于特殊困难和特定贡献类型的标准。

其二,国家对于立功授奖人员在其现役期间已给予了相当丰厚的待遇与荣誉。当军人在部队立功受奖时,会得到诸如立功奖励金,这是对他们功绩的直接物质奖励;在转业安置时,立功还能获得加分优势,有助于他们在转业后的职业选择上更具竞争力;并且会发放 “功臣之家” 的牌子,这无疑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象征。这些待遇和荣誉已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他们功绩的认可与激励,所以从政策层面考虑,没必要再将其纳入优抚对象范畴重复给予类似抚恤优待方面的待遇。


其三,国家的优抚政策制定需要综合权衡多方面因素,其中财力是一个重要考量点。如果将立功授奖人员也纳入优抚对象范围,意味着需要额外拨付大量资金用于他们的优抚补助等方面。目前我国的优抚对象群体本就庞大,要保障如烈士遗属、残疾军人等群体的生活所需、抚恤补助等已经需要投入巨额的财政资金。若再扩大范围,可能会给财政带来较大压力,进而影响到对那些真正面临生活困难、急需优抚帮扶群体的保障力度和质量。


其四,从优抚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角度来看,现有的优抚对象划分更能聚焦于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比如残疾军人可能因伤残而难以正常工作生活,烈士遗属可能因失去家庭支柱而陷入经济困境等,对他们的优抚保障能够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关爱与尊崇。而立功授奖人员,多数在退役后凭借自身能力和部队期间积累的优势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相对而言并非是优抚政策最急需覆盖和帮扶的对象群体。

虽然目前立功授奖人员未被纳入优抚对象范围,但我们也应看到他们在部队期间和退役后能享受到的一系列荣誉和待遇。国家的优抚政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综合考量制定的,其目的在于更精准地关爱和保障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群体,让每一份贡献都能得到合适的回应,每一种困境都能得到有效的帮扶。


#优抚政策解读#


军途三剑客
雪域高原献青春,铁马冰河入梦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