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改革的浪潮中,军队医疗体系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重塑。众多军种总医院的归属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大部分被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旗下,然而空军和火箭军的总医院却有着别样的发展轨迹。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也就是 301 医院,在军改前原属解放军总后勤部。随着 2016 年军改中总后勤部的撤销,它转隶到新成立的联勤保障部队管辖。其他诸如原总参、总装备部以及武警总医院和各兵种总医院,因医院职能与后勤紧密相关,多数都被转隶到联勤保障部队之下。
先看陆军,军改前陆军没有专门的兵种总医院,由总参领导相关医疗事务。军改后陆军成立了军种领导机构,并将北京军区总医院改为陆军总医院。但随着军改推进,陆军总医院最终也被纳入联勤,成为解放军总医院的第七医学中心。海军总医院则改名为解放军总医院的第六医学中心,武警总医院被改为第三医学中心,它们都顺利并入 301 医院体系,且去掉了兵种头衔。
而空军总医院在军改中有其独特的变革路径。它改称为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保留了空军的头衔且依然归其所在军种的后勤部门管辖。这主要源于空军的特殊性质。空军作战环境特殊,例如飞行员面临高空、高速、低压等极端条件,这就要求空军的医疗体系能够深入研究更多空军专业领域内的医学任务,如航空医学、高空生理心理适应、飞行事故后的紧急救援与康复等,以保障空军相应特殊的医疗活动。像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含空军载人离心机训练基地)与空军总医院、空军防疫队等单位合并成立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其任务职能除了常规医疗救治外,还侧重于选拔、鉴定、训练、科研等任务,为空军的战斗力生成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后盾。
火箭军总医院的情况也较为特殊。原二炮部队的总医院在火箭军正式成立后成为火箭军总医院,军改过程中更名为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它未转入 301 医院建制下,与火箭军的身份以及部署的神秘性密切相关。火箭军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威慑力量,其作战任务、武器装备以及部署地点等都具有高度保密性。火箭军的军事行动可能面临核辐射、特种装备操作损伤等特殊的健康风险,需要一个更加相对独立的医疗机构,能够针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专门的医疗救治方案、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与预防工作,从而为火箭军官兵提供精准且保密的医疗服务。
此外,战略支援部队总医院从总装备部总医院转隶而来,后改成战略支援部队的特色医学中心,但因 2024 年 4 月战略支援部队一分为三,其总医院也变成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
军改对军队医疗体系的重塑,是基于多方面的战略考量。对于空军和火箭军总医院的特殊安排,旨在确保其能够紧密围绕本军种的特殊需求,在医疗保障、医学科研、人员健康维护等方面发挥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空军和火箭军的现代化建设与战斗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基础,以适应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整体要求。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不仅优化了军队医疗资源的配置与管理,也提升了军队整体医疗保障的专业性与针对性,使各军种在不同作战任务与环境下都能得到精准且高效的医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