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退役安置的众多选择中,逐月领取退役金这一方式备受关注。自第一批选择逐月的人员退役金增长 4% 且补了半年后,网络上出现诸多看好逐月的声音,有人认为若按此比例持续增长,不久将超自主择业且可赶超大部分地区公务员收入,有人觉得相比降薪的公务员和就业创业难的大环境,逐月未来发展势头强劲。然而,面对逐月,必须保持理性态度,以下是需要理性选择逐月的 5 点原因。
其一,经济收入稳定性。体制内工作虽有降薪情况,但总体稳定且待遇随工作时间递增。逐月退役金虽现增长态势,可每年能否持续增长并不确定,一旦不能,短期内超越自主择业就较难实现。并且若逐月后无法找到合适工作或投资项目,随着物价上涨与资金贬值,仅靠退役金难以保障家庭生活水平。例如,一些地区物价涨幅较高,而逐月退役金增长若停滞,家庭经济压力将逐步显现。
其二,社保待遇差异。公务员社保缴纳全面,退休后待遇良好。逐月人员多进入私企,私企社保与公务员社保相比存在差距。达到退休年龄后,逐月退役金只剩 20% 且无增长机制,即便加上企业缴纳部分,也未必能达公务员退休水平,若还需自行缴纳社保,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就像在一些城市,公务员退休后的医疗保障等福利优厚,而逐月人员在私企缴纳社保后可能面临医疗报销比例低等问题。
其三,就业创业难度。逐月定位鼓励就业创业,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创业成功更是不易。疫情虽放开,但经济完全复苏尚需时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逐月人员想要找到满意工作或成功创业并非易事。据统计,近年来社会整体创业成功率并不高,逐月人员创业失败可能导致经济来源不稳定,影响生活质量。
其四,社会资源占有。体制内工作多年积累的人脉等社会资源丰富,这些资源对个人及家庭在诸多事务上能提供便利与支持。而逐月后脱离体制,原有的部分资源可能难以有效利用,在新的就业创业领域重新构建资源网络耗时费力。比如在孩子教育择校、家庭遇到突发状况寻求帮助时,体制内的人脉资源往往能发挥较大作用,逐月人员则相对薄弱。
其五,心理适应挑战。从军队到地方,从体制内到体制外,这种身份转变带来的心理落差需要强大的心理调适能力。逐月后没有了部队的组织依靠,在社会中独自打拼,面对各种压力与不确定性,若心理不够强大,容易陷入焦虑与迷茫。有不少逐月人员反映,刚离开部队时,对新环境的适应期较长,期间心理状态不佳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开展。
总之,逐月有其自身特点与优势,但也存在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在选择逐月时,一定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理性考量,切不可盲目跟风。# 退役安置之逐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