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历史课程标准考查的12个能力层次解读

文摘   教育   2024-10-02 10:10   陕西  

学习方法|课程标准考查的12个能力层次


历史课程标准考查的12个能力层次解读

本篇将对历史课程标准中考查的12个能力层次进行解读,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一、知道

1.含义:“知道”是历史学习中最基础的能力层次。它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本信息。

例如,知道秦始皇是中国秦朝的第一位皇帝,知道1914 - 1918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2.教学中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讲授、阅读材料等方式让学生获取这些基本信息。

例如,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 - 1433年,学生能够记住这个时间就达到了“知道”的要求。

二、了解

1.含义:“了解”比“知道”的层次稍高一些。它要求学生不仅能记住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能对历史事物有初步的感知,包括其大致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等。

例如,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包括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朝时得到发展完善,明清时期逐渐僵化等。

2.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料,如文字材料、图片等,帮助学生对历史事物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如在讲解古代丝绸之路时,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大致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等。

三、理解

1.含义:“理解”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意义等。

例如,理解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需要学生能够分析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如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煤铁资源以及充足的劳动力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促使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

2.教学中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等思维活动。

如在讲解美国南北战争时,通过对比南北双方的经济制度(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政治诉求等,让学生理解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四、认识

1.含义:“认识”强调学生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人物等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例如,认识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既包括积极方面如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度量衡等,也包括消极方面如繁重的徭役、赋税等对人民造成的压迫。

2.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讨论“如何认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认识。

五、说明

1.含义:“说明”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特定的历史现象或问题进行阐释。

例如,说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学生需要从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物种交流、世界联系加强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2.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简答题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

如让学生说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六、体会

1.含义:“体会”侧重于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例如,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艰辛,通过了解长城建造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

2.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反映历史场景的影视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如播放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让学生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七、讲述

1.含义:“讲述”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历史事件、人物等内容。

例如,讲述五四运动的经过,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等)清晰地叙述五四运动的全过程。

2.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讲述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讲述能力。

如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进行讲述,然后互相评价。

八、列举

1.含义:“列举”就是按照要求罗列出相关的历史内容。

例如,列举明清时期的科技著作,学生需要准确地列出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

2.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知识卡片、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种能力。

如制作“中国古代重要科技成果”的知识卡片,让学生进行填写和记忆。

九、简述

1.含义:“简述”要求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性地叙述历史事物。

例如,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学生要在掌握革命主要阶段(如议会斗争、内战、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等)的基础上,用简短的语言叙述整个革命的发展过程。

2.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历史小短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简述能力。

如要求学生简述中国古代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过程。

十、分析

1.含义:“分析”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现象等进行分解、剖析,找出其原因、影响、特征等要素。

例如,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学生要从发展历程(曲折性)、地域分布(沿海沿江地区为主)、行业结构(轻工业为主)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2.教学中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如因果分析、比较分析等。

如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矛盾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十一、探讨

1.含义:“探讨”要求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例如,探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学生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如引进外资、技术等)和挑战(如民族工业受到冲击、文化面临同化危险等),并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2.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可以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深入探讨。

如开展“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的专题研讨。

十二、简析

1.含义:“简析”介于“分析”和“简述”之间,要求学生简要地分析历史事物。

例如,简析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学生要简要地从政治(建立近代天皇制)、经济(发展近代工业)、文化(推行文明开化)等方面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2.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型案例分析题来训练学生的简析能力。

如给出一段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材料,让学生简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主要影响。

来源:跨学科教研中心(历史教研组)
编辑:乙九说历史·历史教研组
声明:教学分享,共同进步!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赞分享,天天向上

乙九说历史
本平台由乙九老师团队创办,打造中小学历史教育教学空间,定期推送一线名师、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学习与教研资料,完全公益,希望各位教师同仁、各位家长和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一起努力,助力“大历史”与“体验式历史”教学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