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文摘   教育   2024-09-20 10:10   陕西  

人教版·部编版·七上|知识点: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本篇整理汇总了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相关知识点,供同学们复习备考


【知识清单】

知识点1 王室衰微

1. 东周时期
(1)周王东迁
在公元前770年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周平王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将国都从镐京迁移至洛邑。这一事件成为了西周与东周的分水岭,自此,历史的车轮驶入了东周时期。
(2)春秋时期的特征
东周前期,也就是被后人称为春秋时期的这一阶段,整个社会宛如一艘在汹涌波涛中航行的船只,处于动荡和变化的剧烈状态。西周时期精心构建的各种制度,如同船上的绳索和船帆,在这一时期逐渐被风雨侵蚀,遭到破坏,后人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之为“礼崩乐坏”。这一概念涵盖了从政治制度到社会秩序,从礼仪规范到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与混乱。
2. 分封制瓦解
在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诸侯国为了强化对地方更为直接和有效的控制,开始对传统的治理模式进行变革。它们不再遵循西周时期将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这种惯例,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集权的方式,设置县、郡等行政区域。并且,委派官员对这些区域进行直接管理,而这些职位不再像过去那样世代相袭。这种变革标志着西周时期的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的深渊。
3. 王室衰微表现
(1)管辖区域缩小与实力削弱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的势力范围急剧收缩,其直接管辖的地区仅仅局限在洛邑一带,宛如一只被困在狭小笼子里的飞鸟,失去了广阔的天空。尽管周王在名义上仍然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尊号,就像一位徒有虚名的君主,却缺乏支撑其统治权威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其权威如同夕阳西下,明显地削弱,渐渐失去了对各地诸侯的掌控能力。
(2)诸侯不再朝觐与贡赋缺失
与此同时,诸侯国在自身势力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各自为政的态势。它们不再像西周时期那样定期前往朝觐天子,这一传统礼仪的废弃,如同对周王室尊严的重重一击。而且,诸侯们也不再向周王室缴纳贡赋,这使得周王室的财政状况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犹如一座根基动摇的大厦,面临着重重困难。
4. 结果
周王室的地位如同自由落体般不断下降,在政治舞台上逐渐沦为配角。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的诸侯势力如同一轮轮升起的朝阳,日益壮大。在这种此消彼长的局势下,国家的统治权实际上已经悄悄地从周天子那软弱无力的手中转移到了大国诸侯的掌控之中。这些诸侯们开始操纵政治舞台,他们如同舞台上的演员,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充满了变数与竞争。

知识点2 诸侯争霸
1. 背景
(1)诸侯利益追逐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就像一群饥饿的狼,在利益的驱动下四处觅食。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它们频繁地从事各种活动,其中结盟和军事征伐成为了最为常见的手段。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时而结盟共同对抗其他势力,时而又因利益冲突而兵戎相见。
(2)“尊王攘夷”旗号
在这场激烈的利益角逐中,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所谓“尊王”,就是表面上尊崇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以此来获取政治上的合法性;而“攘夷”则是针对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通过抵御他们的侵扰来凝聚本国人心,同时也显示自己的军事实力。这一旗号成为了这些诸侯积极争夺霸主地位的有力工具。
2. 过程
(1)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舞台上,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等诸侯先后登上霸主的宝座。他们如同耀眼的明星,牵头召集诸侯大会,在这些大会上充当盟主的角色,以号令诸侯。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繁荣的经济和高明的政治手腕,在诸侯中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成为当时政治格局中的主导力量。
(2)到了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犹如两颗突然崛起的新星,迅速发展壮大。它们不再满足于偏安一隅,而是先后北上,积极参与到争霸的行列之中,也成为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历史中的重要角色。
3. 影响
(1)政治格局的局部统一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就像一场残酷的淘汰赛。在这场角逐中,许多中小诸侯国如同脆弱的小船,在大国争霸的汹涌浪潮中覆灭。而少数强大的诸侯国则凭借着自身的实力,不断扩张自己的疆域。这种扩张虽然是通过战争和兼并实现的,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与华夏认同
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中原地区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有着频繁的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包括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以及军事冲突等。在这种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不断加深,为民族交融创造了难得的契机。随着交往的日益密切,这些民族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相互影响,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这一观念的形成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知识点3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概况
春秋时期,宛如一颗种子在适宜的土壤中开始茁壮成长,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多方面的,涵盖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个领域,如同一场全方位的变革,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
2. 表现
(1)农业的变革与发展
在春秋后期,农业领域出现了两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革,那就是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铁制农具相较于之前的青铜农具,更加坚硬和耐用,就像给农民增添了一把锋利的武器。而牛耕的推广则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农业的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在这两种变革的推动下,山林得以开发,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也有了明显的增长,人口也随之不断增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口基础。
(2)手工业的繁荣
春秋时期的手工业如同繁花盛开,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其规模不断扩大。分工也更加细致,在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例如,铸铜业在继承西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作出更加精美的青铜器;冶铁业随着铁制农具的需求增加而迅速发展;纺织业生产出更多种类的纺织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煮盐业为人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漆器制作则以其精美的工艺成为当时贵族阶层喜爱的物品。
(3)商业的活跃与货币的使用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数量日益增加,使得城市中的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的统治者意识到商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开始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商业交易日益频繁,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金属货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推动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跨学科教研中心(历史教研组)
编辑:乙九说历史·历史教研组
声明:教学分享,共同进步!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赞分享,天天向上

乙九说历史
本平台由乙九老师团队创办,打造中小学历史教育教学空间,定期推送一线名师、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学习与教研资料,完全公益,希望各位教师同仁、各位家长和同学们积极参与分享,一起努力,助力“大历史”与“体验式历史”教学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