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答主评审团简介:
@姚蔚铭:纺织品化学工程师,轻化工程(染整方向)专业毕业,一直从事功能性面料及冲锋衣面料开发;
@青沙雨:马拉松跑龄 11 年、越野跑等户外运动爱好者,2023 年新知答主,知乎跑步话题优秀答主。
本次测评产品由知乎出资支持答主完成测评全程,确保内容不夹带私货、不含任何商业广告植入。
写在前面: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
非常感谢 @知乎好物100 的邀请,本次测评,我们选择了这两年风很大的冲锋衣进行测评,希望能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和专业设备,给你可靠的保护——无论刮风下雨,亦或骑行登山,无论天冷地冻,亦或披荆斩棘。
冲锋衣,作为专门应对户外极限环境而设计的功能性夹克,通常具备防风、防水、透气、耐磨、保暖等多重功能,能在恶劣多变的天气和地形条件下,保障穿着者的安全与舒适。
美国国家公园曾统计过自 2003 年以来的 12,337 次搜救行动,发现令人陷入困境的常见因素之一,即未能选择合适的户外服装。
研究发现,在寒冷天气中,如果以 70% 最大摄氧量(通常为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长跑、骑行等)运动,是足以预防体温过低的;但是当这一指标降至 30%(散步、缓慢骑行、热身、放松)时,务必穿上防风衣物!
正因如此,冲锋衣也被视为「户外战甲」,帮助我们对抗来自大自然的各种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挑选一款冲锋衣,以获得真正的保护,更好地面对与大自然的每一次接触和较量。
随着户外运动融入生活,冲锋衣也变得日常通勤化,甚至被称为「打工战服」。曾经只在高山、雨林中见到的专业装备,如今已经来到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冲锋衣来通勤,也是想利用它的功能性,应对突发和多变的天气情况。
但是,同一类别下的冲锋衣价格跨度可以从百到千,要想从中挑选一件适合自己需求并且性价比高的冲锋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方面,近年的新闻,时有报道国内外品牌多批次冲锋衣不合格,大多是长着冲锋衣样子的夹克,它们彼此间的执行标准各有不同。
✅真·冲锋衣:GB/T 32614-2023《户外运动服装 冲锋衣》(对衣服的防水性能有严格的要求)
❌假·冲锋衣:FZ/T 81007-2022《单、夹服装》、FZ/T 81008-2021《茄克衫》、FZ/T 73061-2019《针织茄克衫》等等
另一方面,新冲锋衣的执行标准 2023 版替换了 2016 旧版,对冲锋衣的透湿率(让体内汗水排出的性能)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面对现在市面上热销的冲锋衣,我们想知道——
- 从几百元到近万元,冲锋衣的价格到底差在哪里了?
- 对户外爱好者来说,是否有实测足够硬核的「救命衣」?
- 想在通勤或上学时遮风挡雨,哪款比较推荐?
- 既想日常穿通勤,又想周末穿去徒步、爬山、露营,能不能同时满足?
- 想挑一件给步入中老年的爸爸妈妈,哪款保暖舒适,性价比也很高?
- 能不能专门为女生挑一款修身的冲锋衣?
今天我们这篇硬核的答主评审团测评,就要回答大家上述问题!
1. 冲锋衣:这些核心功能很重要
挑选一件冲锋衣,需要关注以下几点功能,这也是它不同于普通衣服的「值得买」和「更贵」之处:
1.1 防水性能
防水性是冲锋衣最基本的功能,GB/T 标准中,对冲锋衣的定义是防水衣服(Water Resistant Garments)。这是因为户外常见多雨或潮湿环境。冲锋衣的防水性能,通常由「水柱压力」来衡量,其数值越高,防水效果也就越好。
在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官网上,也特别提示了户外的安全指南,其中特别提到需要携带防雨衣物,并且一旦衣服被淋湿,需要及时更换。
1.2 防风性能
强风不仅会加速空气对流造成体温流失,还会使人的体感温度更冷(风寒效应,Wind Chill Effect),从而增加冻伤或体温过低的风险。因此,防风性好的衣物能有效减少体温流失,保持身体的舒适和温暖,在高山、寒冷地区和大风环境中尤为重要。
而冲锋衣因为防水透湿膜的存在,真冲锋衣都可以满足优异的防风性能。这也是冲锋衣和夹克的关键区别之一。
1.3 透湿性能
透湿性能,是高强度运动所必需的。运动时,人体会产生大量汗水,而如果衣服不能有效排汗,湿气会积聚在衣物内,导致不适甚至寒冷。透湿性好的冲锋衣,往往使用高透气材料,确保汗水迅速蒸发,让我们在户外运动时也保持干爽舒适。
上述三点,通常在材料阶段就已经能做到三合一了。有研发人员将面料与微孔膜层压,有的则使用亲水涂层涂覆面料,让面料防水和防风的同时,也能透气透湿,可参考下图:
1.4 耐磨耐用
户外环境常常有尖锐物体、岩石、树枝等的摩擦,因此耐磨耐用也很重要。通常来说,优质的冲锋衣会使用高强度面料,具有更强的抗撕裂和耐磨性,从而有效应对恶劣环境中的摩擦和拉扯,延长使用寿命。对日常通勤的打工人来说,这也意味着买一件可以穿更久!
1.5 保暖性能
由于户外环境变化快,昼夜温差大,因此良好的保暖性也很重要。
不过冲锋衣的面料相对较薄,本身无保暖性。通常都是通过防止风的穿透,减少保暖中间层的热对流来实现辅助保暖,从而可以有效抵御外界寒冷,保持我们的舒适和安全。
1.6 灵活舒适
设计优良的冲锋衣,会采用弹性面料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剪裁,可以让穿着者在登山、滑雪等高强度活动中自由运动,避免因衣物束缚造成的不适。灵活的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活动范围和舒适感,适应各种复杂的户外环境,如下图所示:
所以,在这里就可以回答一开始的疑问:
能不能专门为女生挑一款修身的冲锋衣?
答案是:不能。
因为冲锋衣需要适合运动,因此在动态测量下,修身设计就不要想了;如果遇到修身款,日常可以穿着通勤,但别穿着去户外了。
好,接下来就进入实测环节了!
考虑到户外的极端天气和情况,本次专业测试也会开启极限属性的测试,几百块的冲锋衣可能经不住;再加上作为跑步和进山爱好者的我们,日常穿着最多的就是硬壳冲锋衣——所以,本次测评将会以硬壳冲锋衣为主,通过非常硬核的「实验室拆解」和「资深爱好者户外实测」两种方式,来进行测试。
2. 15 件冲锋衣,准备进考场!
在测评选品方面,我们参考了目前消量热度高的品牌,以及访问一批专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购买偏好,最终选定并采购了 15 款当前市面上比较受欢迎的硬壳冲锋衣。
以上是我们从网上公开信息查到的每件冲锋衣的防水和透湿参数,从参数对比来看,骆驼喜马拉雅的防水等级是最高的(33550mmH2O),而透湿率最高的是伯希和的北极星PRO(32000g/㎡/24h)。
对这些数据在测评之前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它们的真实表现究竟如何,还是需要通过实际的测试之后才能确定。
3. 实验室实测:专业、真实、可信
所有实验数据支持回溯、复现。
先上实验室数据!
这次实验室的拆解内容非常非常非常的干货且硬核,不单单只是简单的测水压和透湿。
还有极端的砂纸耐磨测试。
甚至我们还用上了「电子显微镜」,看看冲锋衣最核心的「防水透湿膜」各家用的到底是什么材质。
3.1 拆前先看细节
在正式的拆解前,我们先吐槽吐槽每件冲锋衣的做工瑕疵问题,真的要感叹一句:「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这 15 件冲锋衣中真正做到全压胶的只有 3 件,剩下的 12 件冲锋衣口袋部位都没有压胶。
什么是「全压胶」?
冲锋衣是由面料缝合拼接而成的,所以针线缝合处需要压上胶条堵住缝隙防止雨水穿透,所以只要是缝线处都要全部压上胶条防住雨水。口袋部位残留的针线接缝非常明显也就是说下雨天口袋会进水,口袋里面不能储存怕水的电子产品或者关键物品等等。
真正能做到整件衣服都不会漏水的只有:始祖鸟-β Jacket、凯乐石-MONT X、骆驼-三防超级冲锋衣。
始祖鸟和凯乐石针对口袋处的缝线漏水问题,在缝线后采用的是双面胶粘合工艺,这个方式能有效堵住针眼的漏水问题,当然工费也会更加贵些。
400 多元的骆驼是直接缝了个工艺最简单的内兜,没有多余的拼接线,自然也不会有口袋漏水的情况了。
剩下的 12 款冲锋衣不知道是专业度的问题,还是想省钱的原因,口袋部位都没有做压胶,雨天必然会有漏水的情况。
不过针对这样的瑕疵问题有 4 个品牌要着重的提及下:
第一个是「MONTBELL-雨舞者」,它其实是知道自己口袋设计的工艺有下雨天会漏水的问题,所以它在口袋的下方加了个「导水槽」,漏进来的水可以再漏出去不会积攒,挺有意思的。
第二个要提的就是骆驼的高端线「骆驼-喜马拉雅」,口袋不仅没有压胶而且左侧口袋配的防水拉链既不能自闭和又没加防水帽,让整个口袋形成了两个漏水点,让口袋的作用打大折扣。
第三个要提的就是「攀山鼠-阿萨神族」,这件衣服的设计是把口袋和腋下透气孔合二为一,口袋打开就是一层网布,但它的口袋是没有压胶的!其他衣服最多是口袋漏水失去装载价值,而这件衣服是压根就防不住雨水,这么大的缝纫线孔日常穿雨水也能很容易的钻进来,失去了冲锋衣最基本的防护价值。
第四个就是「拓路者-雪鹰」,这件衣服的防水拉链采用的是闭合拉链,不需要防水帽,有更好的一体性。但是「拓路者 雪鹰」的自闭合拉链有点奇怪,虽然上面印着YKK,但接头处的缝合和另外两条自闭合拉链不同。
最关键的是「拓路者-雪鹰」用的 YKK 防水拉链几乎没有形成挤压闭合的防水效果,平放在那就有很大缝隙,和其他衣服的 YKK 防水拉链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很奇怪 emmmmmm.....YKK 的防水拉链的工艺差到这水平了吗?
同样采用到自闭合设计的还有「始祖鸟-β JACKET」 、「探路者-HIMEX 33」,因为这本来就是 YKK 为始祖鸟开发的专利拉链,23 年专利到期现在大家都能用了。
说完了「漏水」这项重大的设计缺陷问题外,就到了关键的拆衣实测环节了,直接将衣服从中对半剪开!
一半做洗涤前测试,另一半在模拟家庭洗涤 5 次后自然晾干再测试。之所以模拟 5 次,是因为冲锋衣在洗涤 5 次后会对衣服性能有重大影响。我们会详细的评测每件衣服面料的防水性、透湿性、耐磨性以及防水膜材质。
3.2 耐磨性能测试
测试设备:MESDAN-LAB 马丁代尔平磨仪
测试方法:按照 GB/T 21196.2-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第2部分试样破损的测定》,选择用目数相对粗糙的 360 目水磨砂纸作为磨料,在 9kPa 的压力下测试。每款产品耐磨性对比各摩擦 300 次。
相信不少朋友看到过冲锋衣厂家宣传自己的面料有多么多么的耐磨,摩擦 3 万次、4 万次、5 万次后都没有破损甚至还有更多的。
姚工今天告诉你——这个都是忽悠小孩子的!
摩擦摩擦肯定要有对应的摩擦物的,那这些经历几万次摩擦的冲锋衣面料是和什么磨的呢?
答案估计都能逗你一笑——那就是柔软的「羊毛」!
我们穿冲锋衣在山林里穿梭,主要担心的是被岩石的摩擦破损,所以我就按照 GB/T 21196.2-2007 用砂纸磨料作为磨磨料来进行耐磨性检测。不过这个标准起草的过早至今仍未修改,其中规定的是 600 目的水磨砂纸还是比较细腻。
为了能更好地模拟在山林里穿梭的实际情况,我选择用目数相对粗糙的 360 目水磨砂纸作为磨料在 9kPa 的压力下测试。
每款产品耐磨性对比各摩擦 300 次,看看那些宣传耐磨几万次的面料到底谁在裸泳。
在马丁代尔平磨仪的摩擦下,每个面料会沿着「李莎如曲线」均匀的公转+自转的方式在砂纸上摩擦。
下图就是 300 次摩擦后的实际情况,对比非常夸张:有的完全没破损到防水膜,有的只破碎了一部分,而有的直接磨「消失了」!
没有损伤到防水膜的有以下 4 款:
- 「始祖鸟 BETA JACKET」的面料耐磨性确实很强悍,在极轻的重量密度依然有着出色的耐磨破性。
- 比较意外的是价格只有 500 多元的「迪卡侬」竟然没有破损,用料确实很实在!
- 「李宁-CF 万龙甲Breath」和「安踏-风暴甲」也没有破损,不过它们的面料重量密度也相对较高,整衣重量也更为沉重。
部分破损的有以下 7 款,分别是:
「骆驼-喜马拉雅」、「拓路者-朱雀」、「骆驼-三防超级冲锋衣」、「MONT BELL-雨舞者」、「拓路者-雪鹰」、「探路者-HIMEX33」、「凯乐石-MONT X」,它们在面料边缘都有部分的摩擦破损,有伤到防水透湿膜。
完全破损的有以下 4 款,分别为:
- 「伯希和-北极星 PRO」摩擦后表层面料已经消失完全暴露出防水透湿膜;
- 「伯希和-山野 2.0」、攀山鼠-阿萨神族」、「THE NORTH FACE-TNF SUMMIT」3 款摩擦后表层面料已经完全消失了,连防水膜都看不见了……
由这个实验也可以看到,耐磨性和材料本身、面料厚度都有关系,锦纶比涤纶更耐磨,面料越厚的更耐磨。不过始祖鸟以极轻的 131g/㎡ 的克重依然没有任何破损,确实很强。
3.3 防水性能测试
商家在详情页里总是提及的水压是用这个设备测试出来的(静水压测试仪)。
面料四周会被压紧,然后下方会慢慢注入水,仪器会检测到多少压力下面料兜不住水爆开。
为了更好的模拟实际的消费者穿着过程,测试洗后水压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按照国标 4N 水洗方式洗涤,有两个原因:
1)洗涤时间太短只有 15 分钟。
2)洗涤剂润湿力太弱和家用洗衣液效果相差太大。
标准洗衣粉配方源自 1993 年,润湿力和清洁力很差。
所以我采用的洗涤方式是水温常温、45 分钟洗涤 5 次、漂洗 2 次、轻柔脱水、自然晾干、使用常见的洗衣液。
在水压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款冲锋衣宣传的数值和实际测试都很接近,到了对应的水压才爆掉,但是!有些面料在撑爆前就已经发生了渗水润湿的情况,这在实际穿衣过程中就已经算作漏水了。
所以我们以「面料内层润湿」时的水压记录水压数据,这 15 款测试的水压如下:
可以看到除了「THE NORTH FACE-TNF SUMMIT」外,都能达到国标 1 级冲锋衣的要求。也能看到很多冲锋衣洗涤后防水性能是会下降的,所以冲锋衣的每一次洗涤都会损伤其性能。
但是在测试过程中,有 4 款冲锋衣面料的水压数据波动很大,尤其是在洗涤后,防水数值忽高忽低,分别是:「拓路者-朱雀」、「伯希和-山野 2.0」、「伯希和-北极星 PRO」、「拓路者-雪鹰」。
说明核心的防水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导致静水压不稳定,在穿着时也会出现漏水,文章后段会有详细的电镜图针对这种情况分析。
很多知友在买冲锋衣的时候,都喜欢攀比面料防水数值的高低,但它决定的是冲锋衣的上限,而真正决定防水下限的其实是「胶条接缝处的防水」!
我们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发现结果真的大跌眼镜:
面料防水性能和胶条接缝处防水性能,最好的竟然都是「骆驼-喜马拉雅」。
同时,除了「THE NORTH FACE(北面)-SUMMIT」外,其它款胶条数值也基本上都满足国标 1 级的要求。所以「THE NORTH FACE(北面)-SUMMIT」本质是一件「风壳」,轻薄便携,防风透气,但防雨水性能并不可靠。
大部分冲锋衣胶条接缝处的防水数值都远不如面料,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冲锋衣漏水都是从胶条缝纫线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以吹面料的防水意义不大,胶条的防水能力才决定着冲锋衣的下限。
百元价位的「伯希和 山野2.0」、「骆驼 三防超级冲锋衣」、「拓路者 朱雀」比很多千元冲锋衣胶条防水还好,是因为这三款冲锋衣其实是两层面料,胶条可以直接和TPU膜紧密贴合,对压胶工艺要求不高。
当然两层面料冲锋衣,必须要挂一个「里子」,保护防水膜不被摩擦。
更关键的它是一层「遮羞布」,压胶条藏在里面看不见,压好压坏消费者无法的得知。所以多加一层布还能省下不少的做工成本。
但在面对真三层面料压胶时,就更加考验制衣厂的工艺了。
必须要让胶条上的胶水透过内衬和膜紧密贴合,否则压胶条只是做个样子浮在衬布上,没有对面料的接缝处形成闭合防水。所以高端制衣厂会通过多次补压的方式,让胶水尽可能的粘紧,当然也会使得做工成本明显提高(更耗时间和人工)。
其中「拓路者 雪鹰」出现了胶条数据不稳定情况,忽高忽低,说明压胶不均匀,不过依然是满足国标的要求的。
这里还要吐槽下「李宁 万龙甲Breath」和「安踏 风暴甲」,胶条是压紧了防水OK,但是胶条视觉感压的真的好丑。
关于压胶条工艺,还有个关键的知识点,那就是「溢胶法压胶」。
胶条的边缘会有胶水渗出,这不是瑕疵,反而是非常优质的工艺体现,例如「始祖鸟 β Jacket」就有着很漂亮的溢胶工艺。
溢胶工艺有两个明显优势:1)让胶水更紧密贴合,减少不稳定性;2)减弱胶条的棱台感,避免穿着、洗涤过程中胶条被摩擦刮起。
以下 5 款冲锋衣有做「溢胶工艺」。
现在有些做假鸟的工厂也知道懂行的人会看「溢胶工艺」,市面上随即又出现了「仿溢胶胶条」。
和真的样子一模一样但几乎没有任何防水性能,所以大家在分辨时可以用手扣一扣,胶条的棱台感越弱,使用起来更耐用。
3.4 透湿性测试
接下来就是冲锋衣和雨衣之间划开差距的「透湿性」,能不能在防护雨水的同时又能让体内的汗水排出。
在这里敲黑板:
虽然都是冲锋衣,但防水透湿用到的原理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 2 大类:扩散透湿和直接透气。
扩散透湿:汗水会慢慢润湿防水透湿膜然后转移到面料表面。本质是一个会慢慢漏水的塑料袋,就像夏天吃小龙虾一样,手套明明没有破但一会拿下来,油脂已经穿透了塑料膜。
扩散透湿的冲锋衣也是类似的原理,雨水无法立马穿透,同时因为面料表层有防泼水功能,面料表层干爽,这样体内湿气可以慢慢从内润湿透出到表面。
以下 10 款冲锋衣为不能透气的扩散透湿(防水膜材质已标出)。
第二种工艺是直接透气,即防水膜中存在着纳米级的纤维组成的孔隙,所以「水蒸气」可以直接自由透出。
同时微孔膜中丰富的比表面积配合着材料的低表面能,便能对雨水的穿透形成强大的阻力,难以润湿进入,从而达到防水效果。
通常来讲,能够直接透气的冲锋衣穿在身上透湿量高体感也最舒服,以下 5 款冲锋衣有「直接透气」效果(防水膜材质已标出),分别是:「李宁-万龙甲 Breath」、「THE NORTH FACE(北面)-TNF SUMMIT」、「拓路者-雪鹰」、「伯希和-北极星 PRO」、「安踏-风暴甲」。
在很多冲锋衣的商品详情页中会展示自身的透湿量有多好多好,上万的比比皆是,其实这个对消费者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为透湿的测试方法有 4 大种。
每个透湿方法下的数字各有不同,但它们其实都来自同一块面料,所以在不表明测试标准的前提下攀比透湿数值没有任何意义。
其次我们国标冲锋衣标准中是用「倒杯法」来测试透湿的,一整杯的水直接接触面料,这在实际穿着情况中是不现实的,而且这个测试方法对于 PU/TPU 这类扩散透湿的防水膜有极大的优势,总是测试数值很高,实际穿着闷汗的体验。
所以这次 15 件冲锋衣的透湿测试,我选择使用「氯化钙正杯吸收法」这也是日常休闲服装、内衣测穿着闷不闷汗的主要方法,非常贴近实际的穿着体验。
测试设备:YG501D-II 透湿试验仪。
测试标准:按照GB/T 12704.1的a)组试验条件。「氯化钙 正杯吸收法」面料正反面都测试。
从结果可以看到换了测试方法后,那些本来宣传上万透湿的结果很多都是垫底的,也和实际上身体感一样并不舒服。能够直接透气的冲锋衣也情理之中的名列前茅,穿着舒适感高。
而售价相对低端的冲锋衣,透湿性性能普遍不好,高端的冲锋衣面料都是在防水的同时尽可能提高透湿性能,这才能和雨衣划开本质的区别。
大部分冲锋衣洗涤后会发生防水下降透湿升高的情况,这也是防水膜在洗涤过程中破损导致的,其中「拓路者-朱雀」的洗后透湿提升明显,近乎 100%,说明防水膜发生了明显破损。
也对应了耐水压洗后下降明显的结果,说明防水膜的耐用性不好。
为什么都是冲锋衣但彼此间透湿能相差这么多,这其实和防水膜材质微观结构有很大的关系,这 15 款冲锋衣就用到了 5 种完全不同的膜材,为此我还拍摄了不同膜材的电子显微镜图。
PU/TPU 膜:没有孔隙只能扩散透湿,所以透湿数值都垫底。
被水溶胀的 TPU 膜
PU 膜相比 TPU 膜多了可降解的特点,当然这个降解也会发生在穿着过程中,性能寿命下降快。PU/TPU 膜的防水透湿核心原理:哪面湿就往哪面干的地方转移。如果面料防泼水失效,下雨天时面料侧更湿润,那这个透湿过程就会反过来,不停的衣服内转移。
所以防泼水失效也等于PU/TPU这类冲锋衣透湿失效。
纳米静电纺膜:纳米纤维组成了丰富的孔隙,这让冲锋衣带来了极好的透气性,舒适度最高。
不过丰富的孔隙也使得防水性成为难题,这也是「THE NORTH FACE(北面)-TNF SUMMIT」(0级拒油)防水性能垫底的主要原因。
「李宁-万龙甲 Breath」有着明显好于的北面的防水效果,是因为做了更低表面能的改性(5级拒油),低表面能改性是为了抵消洗涤后,洗涤剂残留在纳米结构中导致的润湿问题。
单组份改性ePTFE:把家里修水管的生料带水平拉开,拉到要破但又不破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制作好了「GORE-TEX面料」了,微观下也是纳米纤维组成的丰富孔隙,所以可以透气穿着起来也很舒服。
但拉伸膜听着简单,实际上就是放窜天猴和发射火箭的区别。
「拓路者-雪鹰」以及「伯希和-北极星 PRO」采用的 eVent 蓝标材料(4 级拒油)相比「安踏-风暴甲」的 Aerovent 材(6 级拒油)改性程度低,再加上可能为了强化透气性导致拉伸过度,局部区域甚至出现了断裂破损的情况。
这也解释了「拓路者-雪鹰」和「伯希和-北极星 PRO」在测试防水时数据不稳定忽高忽低。而「安踏 风暴甲」的 Aerovent 材料拉膜均匀度更高并且有着更低的表面能改性效果,防水性能的保持也很出色。
双组分(改性) ePTFE:双组分指的就是 ePTFE+PU 材料的组合,PU 渗入 ePTFE 的部分可以形成完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水性和耐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也因为有 PU 的存在所以并不能直接透气,舒适性不如单组份改性和静电纺。
以下衣服均采用 GORE-TEX 面料,但其在电子显微镜下的拉伸情况截然不同。
「探路者-HIMEX33」拉膜程度高且均匀(5 级拒油)、「凯乐石-MONT X」(4 级拒油)和「MONTBELL-雨舞者」(0 级拒油)膜未完全拉开,孔隙率低。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探路者-HIMEX33」的透湿性更好,膜拉伸的缝隙更加大。以及「MONTBELL-雨舞者」为什么洗涤后防水性下降更明显,也是因为没有做低表面能改性导致的。
PU+ 双组份 ePTFE 膜:「骆驼-喜马拉雅」选用的防水膜材质极为少见,像是三明治的结构,一层很薄的PU再加双组份ePTFE的特殊形式(极其少见)。
而且 ePTFE 膜的拉伸度很低,有孔隙但不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骆驼-喜马拉雅」的防水性能如此强悍,但透湿性又相对一般只比 TPU 膜略好。
双组份ePE膜:「始祖鸟 β Jacket」采用的是 GORE-TEX 最新出的「双组份 ePE 膜」,很新颖的材料主打比含氟的 ePTFE 更环保,从防水性能来看也确实很强,不过透湿性不如传统 GORE-TEX。
3.5 实验室测评小结
⭕️经过这次超硬核的实测拆解,最后总结下
- 买冲锋衣认防水数值、透湿数值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它们是任人打扮的;
- 面料防水好≠面料接缝处防水好,而胶条处的防水性能决定了整件冲锋衣的防护下限;
- 面料能承受住特定水压才爆≠之前水没有渗出,对于 PU/TPU 材料的冲锋衣,防水数值反馈不了真实防水性能;
- 学会理解冲锋衣不同防水膜的特性更有意义,不同的材料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
3.6 小彩蛋-雪友可关注
在衣服对半剪开的过程中,我也把顺道一不小心把「RECCO 雪崩救援器」也对半剪开了,这个产品有用,但只针对「滑野雪」可能存在遇到雪崩的小众知友,在这 15 件冲锋衣中,以下三件装载有「RECCO 雪崩救援器」。
在发泡绵中包裹着一层「塑料芯片」,如果你滑野雪时一不小心被埋在雪里了,那救援队就会用特质的信号发射器搜寻,RECCO 中的塑料芯片就能反射对应的信号,让救援队发现你:
雪裙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风贯穿的作用,以及摔倒时防止雪侵入身体的效果。不过也有滑雪不会摔的老手觉得雪裙增加重量会成为它的负担,所以雪裙基本上都有可拆卸拉链供选择。
在这 15 件衣服中,还有「探路者-HIMEX33」「凯乐石-MONT X」有雪裙设计,虽然没有 RECCO 但已经足够满足商业滑雪以及日常通勤时防风保暖的效果。
4. 户外实测:资深爱好者真人反馈
任何产品都不仅仅是科技和材料的堆叠,一件成熟产品的最终落地,必然是需要以人为本,不然也只是纸上谈兵的样子货罢了。
作为服装品类的分支「冲锋衣」也是如此,一件合格的冲锋衣,不仅要保证功能性的各类参数满足标准、符合出厂的产品宣传,也必须得满足实际场景使用中,适应使用者对产品的主观需要,比如外观设计、穿着感受等等。
尤其是长时间穿着运动时的舒适性极为重要,跑过马拉松的人都能体会到,一件不合适的装备,哪怕是很小的原本可以忽略的问题,在经历一场 3-4 小时的连续奔跑后,也会给跑者带来极为痛苦的负面影响,更何况是一件要陪伴户外参与者在山野中,以「天」为单位共同进退的贴身装备呢。
所以我们在选购时,不仅要关注面料和工艺,也要关注这些冲锋衣在实际场景中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大张旗鼓组织了一场「户外实测」的目的。
4.1 首次接触评价
在进行户外测试前,我们先向所有志愿者一一展示了这些冲锋衣,并由志愿者们通过现场观察和试穿等方式对这些冲锋衣有一个初步感受。
首先,我们向志愿者展示了所有的冲锋衣款式,并逐一讲解了每件冲锋衣的面料、参数和特点,在志愿者们对这些冲锋衣有了初步了解和试穿之后,从每件冲锋衣的外观、重量、设计、工艺、舒适度等几个维度方面进行统一打分,最终我们汇总了每一项的平均分数 。
通过首次评分对比,志愿者们对「THE NORTH FACE(北面)-TNF SUMMIT」初步评价最高。
同时冲锋衣的工艺水平和舒适度也是大家最关心的。毕竟冲锋衣作为一件功能型服装,工艺水平决定着其防风透湿程度,而舒适度则直接影响到穿着体验。
4.2 户外实地测试
户外测试阶段,志愿者们主要针对衣服的防风、透湿、耐磨抗撕裂以及舒适感受等方面进行实际体验。
为保证安全,组织者和领队提前进行线路探测,最终选择了上王村-黄裕沟-黄裕寺村的路线,这条路线全长 12km,爬升将近 850 米,路况包括机耕路、溯溪路段、林间土路和雪地,整体难度适中。
我们随机为每位志愿者分配一件冲锋衣,并安排志愿者们从秦岭山下出发,徒步前往山上海拔约 1200 米的黄峪沟,往返全程约 12 公里。
⭕️体感实测:防风性能
当日气温为 2 摄氏度,志愿们通过在徒步登山的过程中亲身感受所穿冲锋衣的防风表现。
其中,攀山鼠阿萨神族、骆驼三防超级冲锋以及伯希和山野 2.0 防风性能较差,志愿者明显感到衣服出现透风和体感寒冷的情况。
⭕️耐磨测试:穿越箭竹林
在到达目的地前,志愿者又在附近的一片较为茂密的箭竹林行走穿梭,通过衣服表面与竹子的枝干不断摩擦、刮蹭,来感受冲锋衣的耐磨程度。最终,大多数冲锋衣表现良好,并未出现明显划痕。仅有安踏风暴甲和伯希和山野 2.0 两件冲锋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划痕,甚至有起毛的现象。
⭕️透气透湿:让试纸说话
为了更准确的测试每件冲锋衣穿着一段时间后的透湿性,出发之前,我们给每位志愿者的冲锋衣内都粘贴了多张氯化钴试纸。
等志愿者们抵达第一个目的地后,我们查看了每件冲锋衣内氯化钴试纸的反应,其中透湿表现最为良好的冲锋衣是 montbell 雨舞者和探路者 HIMEX 33,不仅试纸颜色变化很少,而且两名志愿者身体和所穿衣物也几乎没有潮湿感,相对干爽。但这里面北面 SUMMIT、拓路者朱雀、迪卡侬 MH500 以及伯希和山野 2.0 的表现却非常拉跨,志愿者从里到外所有上衣全部湿透,并且氯化钴试纸变化基本也已呈现最大参数。
不过这些也和个体身体差异有很大区别,montbell 雨舞者和探路者 HIMEX 33 都是女生穿着而北面 SUMMIT、拓路者朱雀、迪卡侬 MH500 以及伯希和山野 2.0 为体型健壮的男生。所以越爱出汗的人更应该关注面料的透湿性。
其次还是要说的,冲锋衣的透湿是相对于雨衣来说的,比常见的夹克依然闷热,所以腋下排汗拉链是硬核户外场景的标配,可以即时散热散湿,只靠面料透湿是不现实的。
氯化钴试纸:
一种在实验和工业中常用的试纸,遇水会发生水合反应,生成六水氯化钴,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干燥时呈现蓝色,当吸收水分后变为粉红色,这种颜色变化的特性使得氯化钴试纸可以作为湿度和水分的指示剂,在实验和工业中常用。
⭕️舒适性:适合户外的设计剪裁
除了性能之外,在舒适度方面,此次参与测试的拓路者朱雀和雪鹰两件冲锋衣的表现也不及预期。
据志愿者叙述,其在运动过程中肢体展明显受限,并且有较强的束缚感。希望品牌今后可以在版型设计方面有所改善。
4.3 户外实测小结
测试结束后,志愿者们再次对所穿冲锋衣的感受进行了评分。
经过一番户外的实地考验,最终始祖鸟 BETA、montbell 雨舞者、凯乐石 MONT X 以及探路者 HIMEX 33 的表现也得到了认可,而骆驼三防超级冲锋与伯希和山野 2.0 两件冲锋衣,在性能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另外通过氧化钴试纸的表现可以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运动后,所有冲锋衣内部的试纸颜色变化都很大,只有几位女生的试纸颜色变化相对较低,但同样也到达了 70%-80% 之间,这也应证了冲锋衣作用于功能性使用场景的特点:
1.场景适配:冲锋衣首要作用是防风防雨,但市面上所有的主流冲锋衣,无论怎么宣传透湿效果,也是基于防雨的基础上相对的透湿,即使是透湿功能再好的冲锋衣,也无法像普通衣物一样透气。日常场景尤其是冬季内层衣物较多的情况下,穿冲锋衣活动就是容易觉得闷热;
2.个人体质差异:冲锋衣最终的透湿表现,除了环境,也取决于使用者自身的出汗量大小。出汗量大的人,活动状态下减少叠穿的衣物,根据自身情况、运动强度和天气温度搭配合适的内层服装,才能更有效的平衡衣服内外的湿度。
4.4 志愿者建议
同时,其他志愿者们也提出了自己对于所穿冲锋衣的意见和建议,例如:
- 李宁 CF 万龙甲的设计过于机能风,部分设计在户外运动过程中会比较累赘,缺乏包裹感。比如口袋装了东西后,活动幅度大时会牵动整个衣服不断晃动;另外口袋拉链底部的空隙在大雨时可能会进水。
- 凯乐石 MONT X 领口设计过高,抗污能力有待提升,同样的运动过程会显得比其他冲锋衣更脏。
合格的冲锋衣抗污能力,主要都来自于面料的防泼水处理,效果都近似,只是部分颜色会比较显脏。不过野外活动,依旧建议选择亮色的衣服和装备,万一在野外需要救援,明亮鲜艳的颜色方便搜救人员更加容易的发现我们。
- 北面SUMMIT防风帽建议增加收口拉绳。
但使用这件冲锋衣的志愿者被误导了,这件冲锋衣的风帽拉绳设计不太一样,并未放在前侧,而是隐藏在了脖子后面,其实有不少款式的冲锋衣都会把风帽抽绳设计在脖子后面,比如攀山鼠阿萨神族,但是第一次遇到这种设计的用户,就会感到措手不及。
- 探路者HIMEX 33衣领建议增加排气口,防止水蒸气在领口凝结。
- 攀山鼠的阿萨神族款式设计会与女生很友好,容易出片,但是袖口处的锁扣设计,起初会觉得很新颖和特别,但经历一段时间的运动后会自动变松,无法持续性锁紧。
- 伯希和山野 2.0 闷汗问题严重,作为日常穿着没问题,但完全不建议户外运动时选择。
尽管这件衣服的各项参数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实际使用中志愿者给出了非常低的评价,一方面不可排除主观因素,另一方面我们猜测是工艺制造方面的问题,这件冲锋衣使用的是 TPU 膜材料,真实的透湿性能近似雨衣,以至于户外实测结束后的当晚清点服装时,这件冲锋衣整体还是湿的。
综上可以看出,服装在设计时,面料研发和实际使用,确实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否则有可能出现参数达标,但用户使用不满意,或者完全发挥不出服装性能的情况出现,产品不能脱离实际。
资深的户外爱好者,对于户外装备还是有很多细节要求,希望户外品牌能继续努力,多多加油!
5. ✅ 选购结论
5.1 硬核户外场景
硬核户外场景冲锋衣是你的保命工具,要能够防护住暴雨的穿透以及不怕被岩石摩擦的面料。同时都要标配「腋下拉链」,因为光靠面料透湿是不够的。所以推荐以下 4 款。
- 「始祖鸟-β Jacket」和「凯乐石-MONT X」几乎没有任何缺点,该有的工艺一个不缺,始祖鸟的做工,可以被称为「工业艺术品」,很精细当然价格也非常贵。而「凯乐石-MONT X」更具有性价比,因为采用的是双组份改性 ePTFE 面料,防水透湿的性能比「始祖鸟-β Jacket」更高。
- 「探路者-HIMEX33」唯一的瑕疵就是口袋未做压胶,有雨水灌入口袋的风险,其余性能都很硬核。
- 「骆驼-喜马拉雅」是所有冲锋衣里面料、胶条接缝防水性能最高的,也是这 15 件冲锋里面最能面对极限暴雨情况的。美中不足的是有两处瑕疵,口袋未做压胶以及有一处口袋未采用防水帽,骆驼的设计师坑了材料开发,其余性能都很硬核,价格也是唯一不到 2000 元的。
5.2 轻户外+日常通勤
偶尔的徒步户外或者把它当做偶尔会遇到下雨天的通勤场景穿着,通常不会面对较大的雨水也不需要坚固的面料。
而冲锋衣的透湿只是相对于雨衣,比日常夹克要闷不少,日常通勤场景下因为需要更长的穿着时间,所以更需要关注面料透湿性不闷汗的特性,否则日常穿着体验很差,根据这些需求推荐以下 4 款。
- 「MONT BELL-雨舞者」整体设计轻盈且耐磨,但美中不足的是洗涤后接缝处的胶条水压明显下降,无法放心的在硬核户外穿着,同时因为采用的是「双组份 ePTFE」材质,所以是不能直接透气的,通勤舒适度略差,不过透湿性也明显好于 低端冲锋衣的 TPU 材质近 1 倍。
以下 3 款均能直接透气,轻户外以及雨天通勤舒适度更高。
- 「李宁-万龙甲Breath」和「安踏-风暴甲」偏向于潮牌设计,整体重量相对硬核冲锋衣更重,不过对于通勤来说百来克的差距可以忽略。
- 「伯希和-北极星PRO」有专业冲锋衣的轻重量和柔软的穿着舒适度,同时压胶工艺稳定接缝防水数值很高。但由于是“单组份改性ePTFE”膜材存在拉伸过度的情况导致面料洗涤后局部水压不稳定,以及面料耐磨破损性能较差,这都导致无法适合硬核户外,但作为轻户外和日常通勤来说足够且很舒服。
5.3 低价且可靠
「迪卡侬-MH500」和「骆驼-三防超级冲锋衣」采用的均是透湿性相对很差的 TPU 膜,穿着体感近似雨衣,当然这是由整件衣服的成本售价所决定的,这个价格也很难有透湿表现好的面料。
这两件衣服的做工用料完全对得起销售价格。
「骆驼-三防超级冲锋衣」采用的是低端冲锋衣常见的双层面料压胶+挂里布的形式,而「迪卡侬 MH500」硬核·冲锋衣标配的三层面料压胶,而做的比很多千元级衣服还要精细到位。
第一次买冲锋衣可以从这两款尝试体验,不会踩坑买到会漏水的冲锋衣。
5.4 性价比不足
额外要说的是「THE NORTH FACE-TNF SUMMIT」。
作为一款 4625 元价位的冲锋衣但它并不能有效防护雨水,只能称为是一件「风壳」,轻薄防风用的。因为「THE NORTH FACE-TNF SUMMIT」选用的是未改性的纳米静电纺(0级防油)。
这种材料的特性和 GORE-TEX 白标一样,不具备洗后防水的性能,只擅长防风。
「THE NORTH FACE-TNF SUMMIT」作为一件「风壳」是很优异的,轻薄、防风、透气。但是 4625 元的价格买一件风壳使得性价比很低。
其实这件衣服的产品定位和其他 14 件冲锋衣都不同,比较两极分化,志愿者的主观评价阶段,这件衣服在设计、版型、工艺、重量方面的评分都很高,但是在实验室检测的表现又很垫底。
它是 TNF 专门为精英越野跑运动员设计的超轻量化冲锋衣,越野跑作为一项极为小众的极限类户外运动,讲究的就是山地快速穿越,这项运动的爱好者,尤其是需要争分夺秒的精英运动员,对于装备的主要诉求就是重量要轻,无论是冲锋衣、跑鞋、背包、头灯,减少的每一克重量都是有价值的。
这也可能导致了品牌在设计产品时,为了尽可能满足轻量化需求而不得不牺牲掉一些其他的功能,同时作为专业运动装备,价格也会水涨船高且不耐用,所以这类产品大多并不适合大众能够参与的其他场合。
*以上为正文,作者为「答主评审团」成员@姚蔚铭、@青沙雨。
「答主评审团」由知乎官方组织招募、邀请。
入选答主需要满足:在行业内有扎实的行业经历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或在学术上,如科学科技、医学、人文社科、设计等方向上有专业深耕,或在某垂直方向或品类下,有深度研究和长期使用与创作,内容创作受到用户好评。
「答主评审团」成员需要在官方组织下,以个人形式或官方组队形式,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对某一品类产品的横评测评,为知友提供专业可信赖的消费决策建议。
「答主评审团」将周期性以滚动招募形式,持续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