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倦时有终!

美体   文化   2024-10-28 06:02   广东  

                                 

国学源流(GX-202301)——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点击标题下蓝字“国学源流”关注,探国学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倦时有终



点击收听




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有这样一句深刻的道理: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意味着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人生路上,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的情绪,
因此,我们绝不应该成为情绪的奴隶。
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倦时有终。
只有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才能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厉害的人。


01

喜时不诺


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提到了:“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易许下的承诺往往难以实现。
古时有一位将军,擅自发动部队攻打一小国,并自封为王。
为了应对可能的讨伐,他命令两名士兵带领军队在边界戍守。
这个任务不仅艰巨而危险,但士兵们仍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在领命之时,他们询问将军:
“将军,请问我们需要在边界戍守多久?”
正如理所应当,这个问题需要深思熟虑。
然而,将军正饮酒作乐,随口回答:
“等到明年的今天,方可撤回。”
二人听后充满欣喜,立即组织兵力前去履行任务。
然而,一年过去了,他们却始终未收到将军撤回的命令。
为了解开心头的困扰,他们派遣使者前去询问。
然而,将军的回答却出人意料:
“我从未有过撤回的打算,让他们好好在边界戍守吧。”
愤怒和失望充斥着二人的心头,
最终,他们联合众士兵起义,终结了将军的统治。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在欢欣之时,我们必须慎重承诺。

当人在极度的喜悦中,思维容易受到冲动的驱使,轻率的承诺往往导致失信于人。
正如古语所说:“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
一旦我们言而无信,就等于削弱了自己的立场。

 02 

怒时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说: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告诉我们,不与他人争斗,帮助万物,是处事的法则。


三国时期,身患重病的诸葛亮心怀雄心,渴望与司马懿一较高下。

司马懿的兵力雄厚,足足比诸葛亮多出了两倍。

尽管诸葛亮屡次挑衅,司马懿却选择按兵不动,对他的嘲弄充耳不闻。

日子一天天过去,诸葛亮的病情恶化,

他深知时间不等人,于是决定出奇制胜。

他巧妙地派遣使者前去送上一份特殊的礼物,一袭女人的衣裳。

使者恭敬地对司马懿说:“我家丞相特地赐送这份礼物,相信您会喜欢的。

”司马懿接过礼物,打开一看,竟是一袭女人的衣裳。

他内心顿时涌起羞辱之感,但他冷静地思考了一番。

这正是诸葛亮的计策,

如果他因为恼羞成怒而发动战争,那就正中了对方下怀。

于是,司马懿毫不显露怒气,当着使者和众臣的面穿上了那袭女人的衣裳

,笑着说:“这衣裳真是美丽,穿着非常合身。我要感谢丞相的慷慨。”

时光流转,诸葛亮最终未等到与司马懿一决雌雄的机会,在五丈原辞世。


这段历史揭示了一种智慧:

正如老子所言:“善战者不怒,善柔者不辩,善胜者不争。”

司马懿的沉着冷静,不仅保持了理智,更化解了一场潜在的战端。

在生活中,争强斗狠只能获得短暂的胜利

而真正成大事的人往往懂得避免不必要的争斗,

保持内心的平静,最终赢得的是一生的长久和谐。

03

哀时不语

 

《道德经·第五章》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在悲伤的时候,要学会沉默,懂得哀而不语。


曾国藩读书于岳麓书院时,

结识了一个性格暴躁、喜欢抱怨且常对他挑刺的朋友。

一天,曾国藩在屋内专心读书,无意中走到窗前

这位朋友大发雷霆,高声呵斥:

“快走开,你挡住了我的光线!”

曾国藩默默离去,转而在屋角安静地读书。

夜深人静时,曾国藩夜读时,朋友再次怒喝:

“夜深了,何必如此刻苦,还影响我休息!”

虽然屡次受到挑衅,曾国藩仍选择沉默,默默努力学习。

后来,曾国藩功成名就,而那位朋友却黯然无名。

得知曾国藩的成功后,朋友再次挖苦:

“你取得如此成就,定是用光了一生的好运。”

有人看不下去,问曾国藩:

“他为何总是时不时对你挑刺,而你却保持沉默?”

曾国藩微笑回答:

“人生难免波折,何必事事向人倾诉?”

他深知,生活中总有坎坷,苦难不可避免,

但他选择沉默,不轻易向人倾述。

生活的辛酸有时他人并不会与你共鸣,真正的悲伤是无法言说的。

在哀伤的时刻,保持沉默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04

倦时有终



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提到: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许多人在事业的路上,当即将迎来成功的时候,却选择了放弃。

殊不知,只有坚持到底,才是成功的真谛。

有始有终,是功成名就的关键;

半途而废,是一事无成的必然结果。


在建安五年,曹操对刘备的军队发动突袭,

刘备虽然侥幸逃脱,但关羽却陷入绝境,最终只能投降曹操。

曹操对关羽赏识有加,渴望将其纳入麾下。

为此,曹操派遣与关羽交情深厚的张辽前去游说。

张辽询问关羽未来打算,关羽却感叹:

“曹公待我甚厚,但刘将军的恩义却深厚无比,我决不能背叛他。”

不久后,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毫不犹豫地踏上寻找的旅途。

他告别时说:

“人生在天地间,若无始终之志,岂得称君子乎?”


在人际相处中,始终坚持善良的品质,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道。

许多人敢于开始,但能坚持到底者寥寥无几。

这一路充满诱惑和疲惫,而真正杰出的人能够抵挡住诱惑,

将疲惫化为前进的动力,永不言弃,将事情做到最好。


愿你在喜时保持沉稳,怒时保持豁达,
哀时保持理智,倦时保持坚持。
通过掌控情绪,才能真正掌控人生!




国学源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若喜欢此文章,请点一个“在看”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国学源流
无论你的人生经历多少磨难,生命中总会有个契机,足以涅槃重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