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源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点击标题下蓝字“国学源流”关注,探国学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说话留德,做事留情,做人留余地
常言道:“凡事留三分,日后好相逢。”
人生的修行,不在深山禅院,也不在静谧道观,
而在日常生活的琐事和人情世故中。
真正的修行,是在烟火红尘中修炼心性,
在与人交往中反思自己,在待人接物中磨砺品格。
余生里,话语留德,做事留情,
为人留余地,才是修炼的最佳状态。
01
说话留德,积福报
一位哲人说过:温柔和得体,比喋喋不休更珍贵。
确实如此,过度的修辞,不如真诚的言语;
频繁的表达,不如适度的倾听。
语言虽轻,却有时比刀剑更锋利,
不仅伤人,也损己,遮挡了福报。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妇人,嘴巴尖刻,喜欢评头论足。
有人生病,她便说是前世有罪;
有人升迁,她便猜是攀附权势;
有人发财,她又传是不正当得利。
有一日,邻居家有个未出嫁的女孩,不幸怀了孩子。
妇人到处散播流言,谣传女孩与一和尚私通,生活不堪。
女孩无力承受流言,最后投河自尽。
最终人们才发现,女孩是被恶人所害,不得已才怀了孩子。
从那以后,这位妇人便遭人避之不及,
同时她的气运也霉运不断,口舌生疮,话都说不出来。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中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良的言行不留痕迹,温暖而得体。
很多时候,事件的真相我们未必知晓,
旁人的苦痛我们更难体会。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理解不尽相同,
不妄加评判,不随意议论,温和的话多说,冷言冷语少言。
心怀善念,话语留德,才能积攒福报。
02
做事细心,暖人心
生活中,真正令人敬佩的人,
往往是那些平易近人、细致用心待人的人。
正如《道德经·第十五章》所言:“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他们真诚质朴,胸怀宽广,做事用心,
对人真诚,久而久之便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时常获得贵人的相助。
《明史》中记载了大臣葛治的经历:
葛治家境贫寒,自幼勤奋苦读,却屡次科举不中。
于是,他只能暂居他人家中担任书童。
尽管地位低微,但他始终谦逊待人,
凡事都格外留心,看到他人有难处,总是热心相助。
一次,一位同事因盗窃被抓,
葛治察觉这人衣着虽简陋,却颇有骨气。
细问之下才知,这人因家中老母病重,
情急之下才动了拿公物的念头。
张正听闻后,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其家人治病。
后来,这位同事科举成功,成为朝廷要员,
便不忘举荐葛治,使其有了仕途的机会。
葛治因为处事留心、待人真诚,
不仅赢得了同僚的信任,也收获了贵人的相助,
官运渐开,晚年安享荣华。
很多事情,未必如表面所见,
往往需要冷静观察、细心留意,才能发现真相。
做事多留心,不急于评断,
才能体会他人的不易,理解别人的困境。
这样一来,自然能赢得他人的真心,悄然间获得好运。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对他人付出的善意,最终成就的会是你自己。
03
做人留路,宽己路
《道德经·第七章》有言: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恒久,万物繁衍,
正是因其包容万物,才能共生共存。
人生也是如此,在人际关系中,谁都无法独自存在。
帮助他人,其实是帮助自己;
为他人开路,也是为自己延路。
从前,有一位高僧,带着弟子出门探访,途中遇见一片沼泽。
高僧每走一步,都会搬来一块石头,放在路上当作垫脚石。
弟子困惑地问:“师父,我们只需过去就好,何必费力垫石?”
高僧微微一笑,继续将石头安放在泥泞之上。
数月后,寒冬来临,沼泽更加湿滑难行。
当他们再次经过时,弟子惊讶地发现,
之前放置的石头经过风雨冲刷,变成一条稳定的小道,行人无不受益。
俗语有云:“上等人提携他人,中等人挤兑他人,下等人轻视他人。”
智慧的人从不急于排挤他人,而是给予他人机会,
这样一来,自己的路也更加通达。
相反,狭隘之人只会排斥他人,最后往往步履维艰。
真正豁达的人,过自己的桥,也为他人架路,
人生之道便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小窗幽记》云:
“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
留有余地,不妄言、不随意评判,
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行事留心,不轻易定论、不揣测,
方能收获他人的心意;
做人宽厚,不狭隘、不排斥,才会与人共行久远。
我们并非孤岛,学会与人相处,用关怀取代冷漠,
用理解代替怀疑,保持胸怀宽广,是人生最重要的修行。
愿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修正言行,游刃有余,宽待他人;
在独处静思中,平和内心,悦纳自己~
国学源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若喜欢此文章,请点一个“在看”,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