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我们的几大牛奶企业,其实一直有个疑问,他们的品牌力到底强不强?
如果说没有品牌力吧,很多人还是倾向于买伊利或者蒙牛。
如果说有品牌力吧,谁的价格但凡贵一点,很多消费者就会去买竞争对手的。
想来想去好像只能说牛奶企业有品牌度,但是没有忠诚度。
这一点其实是很麻烦的,每年花两百多个亿去做营销,都培养不出一批忠实的用户群体,导致大量利润被吞噬,是个无底洞。
蒙牛因为在香港上市,所以没有单独讲过蒙牛,但是作为“乳业双雄”,市场又是重叠的,是势均力敌的直接竞争对手,所以我们也不得不同时关注这两家公司。
跟去年我分析伊利一样,我们依然先来对比一下两家的核心数据。
一、伊利VS蒙牛
先看营收。
2023年伊利营收1258亿,蒙牛营收986亿,伊利2021年之后营收就破千亿,蒙牛就算今年破千亿,也落后了3年。
算算时间,伊利是2012年营收开始超越蒙牛的,已经14年了,正常情况下,蒙牛估计是夺不回第一的位置了。
但是两者也都是很优秀的,这十几年的时间,他们的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都是10%以上,伊利略微高一点,但是差距不大。
所以双方这些年都在进步,这也算是良性竞争的典范吧。
再看归母净利润。
2023年伊利归母利润104亿,蒙牛归母利润48亿,这个差距就有点大了。
重点是伊利去年归母利润同比增长了10.6%,而蒙牛是下降9.4%的。
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差距一直都比较大,伊利是2011年净利润超过蒙牛的,比营收还早一年,这就已经说明了盈利能力的差异。
从2012年之后,伊利的归母净利润就连续增长了11年。
而蒙牛就远没有这么顺利了,这十几年经历了大起大落,在2017年之前,甚至都是连续负增长,当然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包括2016年的亏损,也是因为计提奶粉商誉造成的。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伊利归母净利润已经破百亿,而蒙牛还在为重回50亿而努力,有一倍的差距。
再来看盈利能力。
今天主要还是讲伊利,就不单独做两家公司数据对比的图表了,就直接截图伊利的表现,顺带提一下蒙牛的数据。
伊利的毛利率相比以前是有所下滑的,以前基本上有37%左右的毛利率,去年降到只有32.6%。
净利率有波动,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7%~10%之间波动,全年算是低位,只有7%的净利率。
蒙牛的毛利率差不多也是这个水平,不过去年的表现比伊利好,毛利率达到37.2%,比伊利高了好几个百分点。
但是净利率就不行了,去年蒙牛净利率只有5%,而且这些年一直都是这个水平,这是两者利润差别这么大的根本原因,伊利费用控制得更好。
最后看看负债。
伊利去年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62%,而蒙牛负债率只有56%。
从负债结构来看,伊利去年总负债943亿,带息负债占比52%,其中短期借款398亿,长期借款117亿。
蒙牛去年总负债646亿,带息负债占比45.8%,其中短期借款98亿,长期借款276亿。
是不是差距很大?看起来伊利的债务要严重很多。
而且今年一季度伊利的总负债已经上升到812亿,短期借款更是高达近500亿。
但是我们看财务费用。
上图是伊利近五年的财务费用,近四年都是负的,尤其是今年财务费用更是赚了2.6亿。
尽管借这么多钱,原来都是不要利息的。
而且利息收入还越来越高,去年利息收入近25亿。
显然账上四五百亿的货币资金是贡献利息的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全部,这种属于典型的“存贷双高”。
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存贷双高的,你看隆基绿能前段时间融资100亿,因为账上放着几百亿,所以遭受了多少质疑。
融资肯定是有成本的,借款利息肯定高于存款利息,除非是真要用钱,否则就不合理。
那伊利股份这种存贷双高是不是正常的呢?
答案是正常的。
二、存贷双高
为了表示对存贷双高的重视程度,再次单独讲讲这个问题。
大家在2023年的年报第26页,就能看到我这个截图内容,我只截了一部分。
这个表格的10家公司,就是伊利主要的子公司,其中有6家金融公司,不是做投资就是放贷的。
最核心的是伊利财务有限公司,每家上市公司都有财务公司,但并不是每家财务公司都能放贷的,这是需要资质的。
在2016年的时候,银监会发了一个通知。
如上图所示,这个通知有两个核心,一个是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业务,另一个是一头在外的应收款保理业务。
“一头在外”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都是产业链上的公司,也就是伊利的上游或者下游。
伊利的上下游是谁?
当然是牧民和经销商,那些养牛的,他们的资产负担很重,因为一个大一点的牧场,投资是非常大的,还有经销商囤货的成本压力也很大,这个时候伊利就会通过财务公司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
当时这个文件发布的时候,还处于试点阶段,而试点公司总共只有57家,伊利股份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说伊利是有资质的。
如果是这种情况下的“存贷双高”那就没问题,伊利相当于只是一个中间方,他从银行把钱借出来,然后再借给牧民,说不定还能赚点息差。
上面这张图在年报的162页,是伊利的其他流动资产具体科目情况。
我用红色框出来的两项金额比较大,都是23个亿,第一个23亿好理解,第二个应收保理款这个不常见,解释一下。
保理这个业务全称叫“保付代理”,换个说法就容易理解了。
A把产品卖给B,合同签了,或者说发货了,但是还没收到钱,所以会产生“应收款”。
这个时候A由于账上现金不够充足,应收款暂时又收不回来,就会把这笔款给到所谓的“保理”公司,然后保理公司提供资金支持、担保和催收服务。
一般这类公司在产业链里面比较活跃,不怎么对外,只为经销商或者供应商服务。
正常情况下,只能给持股比例在20%以上,或者自己是最大股东的子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对于一条产业链来说,上市公司不可能同时去持有那么多公司的股权。
那么对于重资本行业的产业,上市公司能给上下游提供这种服务,最大的好处就是深度绑定。
供应商或者代理商肯定没有上市公司那么好的融资条件,有人给他们提供资金支持,当然会让他们快速扩大规模,然后更好的服务该上市公司,是一种双赢。
所以伊利这种存贷双高没有问题,而且未来也会一直这么双高下去。
三、业务
伊利的业务只要有三大块,分别是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
液体乳一直都是伊利的营收大头,去年又贡献了855.4亿,同比增长0.7%。
在液体乳领域,蒙牛的“特仑苏”和伊利的“金典”拿走了绝大部分中高端市场。
两家都是做营销的高手,当年蒙牛推出特仑苏,打爆了一条广告语:“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所以现在特仑苏的年销售已经破300亿,占了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伊利的“金典”是后推出来的,也是看蒙牛的特仑苏这么成功,再不出手,高端市场就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于是立马不计代价的打造“金典”这个品牌,砸了非常多的钱,终于成功了,2018年销售破百亿,现在已经超过200亿,但是依然比不上特仑苏。
但是伊利的产品系列更全面,或者说表现好的系列更多。
所以伊利的液体乳整体表现是要比蒙牛好的,855亿的营收,已经比蒙牛总营收少不了多少。
不过液体乳的行业天花板早就到了,伊利从2021年之后就几乎没什么增长,这是他的困境。
去年液体乳产量近970万吨,同比增长1.79%,几乎产多少销多少。
市场已经饱和,未来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增长了,虽然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很稳固,但是想要抢蒙牛多少市场也不太可能,而其他小品牌本来就没多少市场份额。
而且蒙牛液体乳的竞争力应该是比伊利要强的,因为两者的毛利率都差不多,但伊利是有其他高毛利产品助力的,而且助力还不小。
蒙牛主要是靠液体乳,在没有其他产品的显著助力下,还能与伊利的整体盈利能力保持一致,甚至去年表现更好,说明在液体乳这个领域,蒙牛的盈利能力应该更强一点。
伊利2021年之所以能营收破千亿,奶粉功不可没。
这几年液体乳没什么增长,但是奶粉增长是还可以的。
在2019年之前,奶粉营收不足百亿,但是2021年达到162亿,去年更是做到了276亿。
相比之下,蒙牛就比较惨了。
在2017年的时候,伊利奶粉营收也才55亿,蒙牛是40亿,两者相差并不大。
但是蒙牛2023年的奶粉营收才区区38亿,7年时间不但没有增长,还少了2个亿。
专注于做奶粉的“飞鹤”,去年营收也不到200亿。
当然伊利的276亿是包含了各种奶制品的,比如奶酪就拿下了近17%的市场份额。
而且伊利的成人奶粉卖得挺好,市场份额23%左右,已经连续9年位居第一。
至于婴幼儿奶粉,肯定还是卖不过飞鹤的,毕竟这是人家的主业,但是未来并不是不可能超越。
这也是我比较关注伊利,不太关注飞鹤的原因,奶粉又不是芯片那种高科技,凭的是良心。
给大家看一个飞鹤董事长“冷友斌”的讲话。
飞鹤高毛利率的秘诀就是抓住了父母愿意给小孩用好产品这种心理,其实生产成本没多少钱,反正优质奶源都是进口的。
那么以后大量中产返贫,真的还会只认贵的吗?
我觉得不一定,伊利只要凭良心做高质量的奶粉,即便是出生率这么低,也并不是不可以抢飞鹤的市场。
更何况还有大量父母选择进口奶粉,进口的真不一定就适合我们。
所以奶粉这个市场总量肯定是会越来越小的,小孩子越来越少是事实,但是存量市场的竞争,可以说还刚开始,就看伊利接下来的表现了。
伊利的冷饮去年也破百亿,达到107亿,同比增长12%。
冷饮这几年都在匀速增长,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伊利的冰淇淋和雪糕。
正好现在夏天来了,又要大赚一笔了。
冷饮是伊利毛利率最高的产品,2023年达到38.45%,比奶粉还要略微高一点点。
这个领域蒙牛同样落后很多,去年蒙牛冰淇淋营收60亿,同比增长也只有6.6%。
体量和增速都赶不上伊利,未来估计差距会越来越大。
四、总结
伊利和蒙牛属于各有优势,但是在整体规模相差这么大的情况下,蒙牛的第二增长曲线暂时进展也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反超伊利的。
至于其他乳业公司,那就更不可能了,牛奶行业最大的门槛就是奶源。
这主要也是我们草原不够导致的,不像新西兰那种地方,到处都是优质的天然牧场。
现在伊利经过收购,大概50%的奶源是自供,主要靠优然牧业、中地乳业、新西兰的Westland Dairy这三家。
虽说奶源很重要,但是也要看质量,实际上现在我们的奶源又是过剩的。
是不是觉得很矛盾?
其实不矛盾,这跟科技行业的逻辑是一样的。
我们没有优质草原,养不出优质奶牛,产不出优质牛奶,这是天然缺陷。
现在大家本来就在存量市场里面抢饭吃,都在强调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当然都想用更好的奶源,所以导致现在我们很多上游养牛企业,其实是亏损的,只是他们提料不大,没人关注而已。
现在大量小牧场已经被兼并,即便是这样,普通奶源价格依然很低,所以未来伊利的盈利能力是有保障的,至少原料成本不会上涨。
但是风险同样有,我倒觉得不止是人口减少的问题,未来国外优质廉价的牛奶,可能会大肆冲击我们的市场。
关于伊利股份的其他观点就放在会员专栏里的本文下面了。
朋友们,发财手点个“赞”和“在看”呗
关注伊利股份和我分析的其他优秀公司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会员专栏数据,会持续更新所计算出来的理想买入机会和风险边际。
......
知识付费是对黑猫工作成果最好的支持,也是对自我成长的肯定!有任何问题加黑猫微信《微信号:heimao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