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握指成拳”聚力区域创新

政务   2024-11-20 09:03   安徽  


让科技打头阵,以企业为主导,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安徽“握指成拳”聚力区域创新

    合肥轨道全国首创全空间智能感知巡检系统技术模式。(资料图片)

    安徽技术经理人从业佣金参考标准发布。(资料图片)


    11月13日,合肥骆岗公园,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落成,这是该市集聚打造的通用航空高能级平台,将为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提供支撑。从产业端透露出的强大竞争力还表现在: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联宝科技设计制造的透明屏笔记本电脑,刚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24年度最佳发明”;12月,蔚来汽车也将在广州发布第三品牌“萤火虫”……
    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空天信息……一个个研发成果和创新产品相继推出,让安徽逐渐成为全球战新及未来产业发展的一股新兴力量。11月初,《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发布,安徽居全国第7位。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正成为安徽高质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高能引擎。
    场景创新 应用落地
    11月13日,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在合肥骆岗公园落成,集观光旅游、形象展示、城市会客等多功能于一体,可供通用航空飞行器开展无人和载人场景应用试验和服务。同步,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也正式发布高能量固态电池产品,可助推飞行器续航里程翻倍。活动上,合肥市还正式发布城市空中交通相关应用规划,计划未来3年构建城市空中交通载人运输网络。此前,合肥市已开通无人机配送等60余条航线,集聚150余家产业链企业。
    对于企业发展、产业构建来说,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是一体两面。无论大到国之重器还是小到民生服务,当今全球的产业都需要技术创新。而技术从“实验室”到“应用场”的高效传递,则是这些年安徽着力打通的“最后一公里”。
    最近的珠海航展上,位于合肥的中电科38所研发制造的多个“大国重器”首次现身,展示了我国国防装备的高科技力量。而合肥轨道的“全空间智能感知巡检系统”,则成为全国首创技术模式。该系统融合了航空智能巡检与量子精密测量两大核心技术,低空实时监测地面情况,地下有量子精密测量负责地下监测和预警地面情况,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加锁”。
    在生活服务领域,技术落地应用也在助推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11月13日,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市场景专班联合合肥百大集团召开场景对接会,围绕3D虚拟AR试衣体验、智慧商场“一站式”无人驾驶清洁两个场景,邀请极目行远、中科智驰等8家科技企业深度座谈交流,推动无人清扫、AR试衣间等新技术、新产品在商业场景应用,提升消费体验,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此前,10月底,合肥市印发相关文件,8家国企成为首批场景应用创新试点单位。
    去年7月,合肥市场景应用创新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专注科技研发到场景应用“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依托“政府指导、国资参股、市场运作”的创新载体,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赋能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未来产业。截至目前,合肥市已挖掘推广优质场景能力650余个,发布城市场景机会270余个,开展各类场景对接活动200余场。
    已连续25年发布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报告中,安徽的创新能力可见一斑。《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显示,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7位。在分项评价上,安徽企业创新评分居全国第5位,为排名最高指标;其次是创新环境评分,居全国第6位;知识创造评分排名全国第6位;创新绩效排名全国第8位。
    打通堵点 加速转化
    安徽科技创新大潮澎湃,技术的高效落地应用,少不了一个新职业。
    11月8日,“放开手脚,让科技打头阵”2024安徽技术经理人主题研讨会在安徽创新馆举办,来自上海、江苏、浙江、湖北、陕西、重庆等地的嘉宾围绕技术经理人培养分享交流实践经验。
    研讨会上,《安徽技术经理人佣金收取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对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许可)、咨询/服务等工作进行了不同档次的分级,制定了相应的佣金参考标准,为我省技术经理人行业规范发展、高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夯实了基础。同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安徽实践基地”也在当天揭牌。
    安徽省技术经理人协会秘书长马玉平介绍,近年来,我省技术经理人队伍不断壮大,但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技术经理人的职业认同感不强,缺乏职业引导和认可。2022年,安徽在全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系列(专业)中,特别增设了技术经纪人类别,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评价、运营、咨询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审。
    安徽创新馆对外合作部主管陈昕,从事技术经理人相关工作10多年,10月登上胡润长三角技术经理人TOP10榜单,为我省唯一上榜者。她介绍,技术经理人主要是对科技成果进行挖掘、培育、分析、推广,最终促成交易的职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等于是贯通技术供应方和市场需求方的桥梁。2022年,技术经理人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大典。
    从她的工作角度看,每年全社会的技术交易需求激增,各种技术研发及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带来技术经理人专业人才巨大的缺口,全链条、全周期的技术经理人专业人才,依然相当紧缺。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技术经理人专业人才培养。目前,我省技术经理人主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020年7月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以来,安徽创新馆现已面向全省培养技术经理人超3000人。
    协同联动 助推产业
    产业端的协同联动,随处可见。
    10月底,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联宝科技设计制造的透明屏笔记本电脑,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24年度最佳发明”。这款ThinkBook透明屏笔记本概念机采用17.3英寸Micro-LED透明屏,无边框设计、透明键盘区域和悬浮式底座,打破了传统笔记本的形态。同时,也是一款AIPC,能够将虚拟与现实智能融合。其已配备AI识别功能,通过摄像头对物品进行识别,并将联想智能体推理出的关键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并生成动态图像与现实物体互动。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围绕“产业+科创”发展先进制造业。截至目前,该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0家。全区已形成24个科技园区,吸引集聚了2000家高潜力科技创新企业。目前,该区“两湖科创圈”已形成七大创新平台、17个众创空间、2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引进大学本科及以上人才4万余人。10月25日,合肥海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债券成功发行,为全国首单。
    在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立讯精密、雷利智能、汉星能源、喜华环保、保锂安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在此落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汉星能源从事电化学储能全产业链产品研发和系统建设,以及充电桩研发生产、充电场站建设与运营等业务,两条自动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和这家企业在同一园区的喜华环保,主要生产智能塑料托盘,底部芯片可实时定位货品位置和状态。
    霍邱县委常委、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张伟介绍,该产业园规划建设得益于区域协同创新、互助建设发展的政策,合肥高新区与霍邱县共建产业园,在人才、技术、产业等方面给霍邱带来新理念、新路径、新模式。园区起步时就锚定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储能、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为更好地响应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还增加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板块。今年3月,立讯精密签约落户该园区,投资建设的汽车电子产业园预计春节前投产。合霍阜高速通车后,强化了合肥城区与产业园区的交通联系和融合,更便利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和发展。今年以来,产业园先后赴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招引高科技企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70余次,洽谈项目60个,成功签约14个(亿元以上项目1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总投资41.7亿元。
    近日,在位于怀宁经开区的安徽思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机械臂起起落落,每隔90秒就有一件新能源汽车配件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该公司拥有专利70余项,建有11条智能化生产线,配备70台数控机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改造,让企业生产效益有了大幅提高。
    近年来,怀宁经开区紧抓安徽产业发展大机遇,着力提升园区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该区现拥有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建成智能工厂11家,数字化车间3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
    今年,安庆市宜秀区积极推进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该区政府和江南大学合作共建的政产学研深度合作科创平台,主要将江南大学的科技成果、科技资源与宜秀区结合起来。江南大学宜秀生命健康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园10个月以来,已入驻苏州仪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星际数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该区还充分挖掘技术合同成交潜力,2024年已完成成交额35.2亿元,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交易额2515万元,安庆市排名第一。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方面,该区预计全年有效高企数达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0家。
    体系发力 破解困局
    11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消息,我国新能源汽车首破年度1000万辆,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安徽异军突起,2023年年产量已达249.1万辆,跃居全国第二,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1.15万亿元,与装备制造业一起成为我省两个营收超万亿元产业。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坚持把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长远之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主体高效协同、要素集聚融通的创新生态,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技术支撑。2023年,我省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比81.4%,企业研发人员、研发机构、有效发明专利占比均在80%以上,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5位。
    创新作为第一动力,驱动安徽从农业大省转变为工业大省,从能源原材料基地转变为新兴产业聚集地。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5.1万亿元,首次跃居中西部第一位。“新三样”产品中,全国1/5的光伏组件、1/7的锂电池、1/8的新能源汽车都是“安徽造”。
    到今年,我省已持续30年开展省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工作。截至目前,省企业技术中心1968家,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5家,居全国第5位。
    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以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为支撑,我省加速形成产业共性技术平台体系。安徽在全国较早启动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创新联合体建设,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语音、量子信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由安徽在全国有影响的龙头企业或科研院所牵头,培育建设省制造业创新中心68家,其中3家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目前,中心共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23项、行业标准449项,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13个,为引领支撑行业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积极破解产学研三方合作“接头难”困局,开展高校、科研院所进企业进园区,企业、园区进高校进科研机构,促进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精准对接互利共赢的“双进双赢”活动。连续三年在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共同主办产教融合成果发布暨合作对接洽谈会。截至目前,共签订合同并实施的合作项目达235个,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例如:新型体外血泵设计与优化、某型飞机螺旋桨气动和结构方案设计、超细晶轴承钢管等一批项目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
    2020年以来,我省还聚焦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实现重大装备及关键材料自主可控,以揭榜挂帅为抓手,按照“谁能干就让谁上”原则,从企业中选拔“领头羊”、先锋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对结题的项目兑现“招才引智”等政策,支持激励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主导产学研联合攻关。截至目前,共有385家企业成功揭榜29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86项攻关任务成功结题,其中23项打破国外垄断,累计申请发明专利460项。

    往期回顾

     1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调研

     2 

    吴劲松出席“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3 

    省科技厅召开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

     4 

    每个项目省支持资金不低于100万元!欢迎申报2024年安徽省科技援藏援疆援青项目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左梓涵
    责编李环环
    审核孙刚、凌岚、方太升
    技术支持安徽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科技厅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官方公众号,发布科技信息,解读科技政策,传播科学思想,服务创新主体,开展科学普及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