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安全保密的量子通信、“聪明智慧”的智能机器人、融合虚拟与现实的“元宇宙”技术……
未来产业,名为“未来”。但往往倏忽间,就会“未来已来”。
所以说,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先导力量。
为培育壮大这一先导力量,安徽印发实施《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7+N”是《行动方案》的核心,即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学、先进材料、未来网络等7个重点领域和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N个兼顾发展领域,坚持动态调整、滚动培育,实施“7+N”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完善“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培育链路,打造创新引领、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未来产业体系。
安徽提出,力争到2030年,形成未来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未来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5000亿元,目标不算小。但就未来产业本身的想象空间而言,雄心再大一些,似也并不为过。
“七大行动”
未来产业培育,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七大行动”,是安徽培育未来产业的核心措施。
这七大行动分别是技术创新策源行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场景应用拓展行动、产业先导集聚行动、机制改革赋能行动、要素汇聚支撑行动、生态营造优化行动。
其中,企业梯次培育行动主要是培育未来产业“新星企业”,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和服务;产业先导集聚行动是培育未来产业孵化平台,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先导区,引导未来产业合理布局;要素汇聚支撑行动,主要是推动资金、人才、数据、基础设施、标准等向未来产业汇聚。
与此同时,《行动方案》提出了九项支持政策,内容涉及未来产业的技术、平台、项目、产品、应用、场景、先导区、耐心资本、金融服务等。
“不同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前瞻技术依赖与成长不确定性特征,决定支持未来产业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生态培育、场景应用、开放合作等,这些在支持举措中都作了针对性安排。”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云说道。
体验元宇宙技术。武卫星/摄
AI催生新“风口”
人工智能,是当前最火的概念之一,也是未来产业的新“风口”。
当前,安徽人工智能产业进展程度如何?下一步又如何搭上未来产业培育的“快车”加速疾驰?
“底层能力取得突破,大模型保持领先,场景应用先行先试,产业生态实现提升,是当前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四大特点。”安徽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孟忠表示。
从底层算力来看,安徽智能算力由去年4月838P跃升到今年9月超过1.4万P,建成国内首个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政务公文、档案志书等高质量公共数据实现“应开尽开”,安徽省数据交易所人工智能专区挂牌运营,合肥入选国家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城市,合肥数据要素流通平台交易额破亿元。
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讯飞星火大模型首批通过国家备案,最新发布讯飞星火4.0 Turbo七大能力全面超过GPT-4 Turbo,数学能力、代码能力超过GPT-4o,综合性能领跑全国。
安徽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全域应用场景一体化大市场建设,会同地市和行业部门释放场景机会近300项,讯飞晓医、AI心理伙伴、“玄视”电力等垂域应用相继落地,在教育、医疗、工业、科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一批场景示范。
通过“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目前安徽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783家。人工智能主题基金规模超过180亿元,投资金额超过27亿元。
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显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2023年排名全国第6位,其中产业未来潜力、企业成长潜力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大模型、大算力、大应用,以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建设为牵引,筑牢算力芯片、关键器件等产业基础,加快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强化‘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引导地市、行业部门典型示范,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王孟忠说。
耐心资本一路呵护
高尖端科技的研发与创新大多需要“烧钱”,也难以“一蹴而就”,这就需要资本充分耐心地投入与培育。
未来产业对耐心资本需求尤为迫切。《行动方案》专门明确了培育耐心资本,发挥金融资本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上的关键作用。
首先是打造“基金丛林”,引基金来投。
目前,安徽已组建计划规模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本来皖投资,覆盖未来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其次,是完善容错机制,让基金敢投。
分档设立政府基金投资损失容忍率,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吸引各类资本在安徽聚集。
然后,是畅通退出渠道,促基金循环再投。
目前,已推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成功获批基金份额转让试点;设立全省首只“S基金”;推动企业上市,全省境内上市公司181家,居全国第7位。
安徽已发行了全国首只未来产业债,重点投向未来显示、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三大未来产业。同时,首创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推动银行由侧重短期信贷效益转向长期价值投资。创新开展“技术流”信贷评价,推动银行从技术、成果、人才等多维度,以“看未来”视角审视企业融资。
截至9月末,全省106家金融机构加入“共同成长计划”,签约企业11118户,贷款余额1608亿元。
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科技—产业—资本”生态如何构建?
安徽省委金融办副主任刘连刚介绍,安徽高标准建设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组织体系、机构保障、产品供给、政策支持等为一体的科创金融生态模式;培育耐心氛围,提高未来产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健全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府性科技融资担保体系,设立省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构建“政府+企业+保险”风险管理共同体,对未来产业企业投保科技保险予以政策扶持。
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投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组合发力,安徽正给未来产业一个“新的未来”。
往期回顾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