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发泄情绪的“替罪羊”。
作者 | 田国秀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很多父母一定都有过这样的时刻:控制不住怒火,对孩子大吼大叫,情绪冷静后又很后悔。
家长的情绪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家长怎样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田国秀为各位家长送上实用建议。
01.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发泄情绪的“替罪羊”
父母在成人世界,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刺激与挑战,不可能像机器人一样24小时在线、没有情绪。
所以,父母首先要接受自己是一个会有情绪的人。
重要的是,调节好情绪爆发的时间,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发泄情绪的“替罪羊”。
比如,孩子弹琴不认真,家长被刺激情绪爆发后打了孩子。但其实冷静下来会发现,实际上自己本身可能因为工作不顺利、事情没处理好而带有情绪,孩子的行为只是一个导火索。
家长一定要能够反思、分析自己情绪的根源,不能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将累积的情绪发泄给孩子代价最小,而在孩子面前爆发情绪。
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尤其要学会自省,孩子的行为可能只是一种刺激,更多的是自己长期以来积累的情绪。
有情绪就要去处理情绪,而不是通过打孩子来发泄情绪。
如果我们总是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模仿,他也会有脾气就向家人撒气、把家人当“出气筒”,这是在教给孩子错误的处理情绪的方式。
02.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
家长如何有建设性地处理情绪?
不要压抑情绪。把情绪强行压下来,什么都忍,容易出现胃疼、失眠、头疼等躯体化表现。长期没有出口疏导的情绪只能通过疾病的方式来释放。
不要攻击别人。有的人不压抑情绪就随意发作,稍有不顺心就打架、骂人,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引发的严重事故,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最好的办法是讨论。
与比较好的闺蜜、知己打电话聊一聊,是很好的支持系统。
在寻找支持系统的时候,有四个可以参考的标准——
1.愿意倾听。我们寻找的沟通对象一定是愿意倾听、愿意听我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的。
2.不随意支招。越是需要他人支招,越无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沟通的主要目的是做情绪疏导,等乌云过去了,天空自然就爽朗了,我们也自然就知道用理性来思考解决办法了。
3.不随便进行价值判断。如果对方总是说:“一看就是你错了。”这样对于我们抒发情绪没有任何帮助。
4.保密。我们只有对一个比较有安全感的人,才会愿意敞开心扉,说一些自己并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的事情。
倾听的关键不是听内容,而是听情绪,在诉说的过程中自己的情绪被听到、被理解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在生活里发展几个好朋友,这是很重要的情感支持。当然家人也能做得很好,但有时候我们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愿意与家人讲,会怕他们关心则乱。
如果没有朋友,也可以寻找心理咨询。
03.情绪察觉的五个要素
情绪察觉有五个要素:
要素1:识别情绪。知道自己是有情绪的,能识别出自己最近确实不开心,或者很烦躁。
要素2:理解情绪。知道自己的情绪因何而来、积累了多长时间,也知道情绪与外界因素或者自身因素的关系。
要素3:表达情绪。找朋友或者信任的人表达情绪。
要素4:协调情绪。正确的方式进行情绪调整。
要素5:利用情绪。遇见坏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场球、跑几公里、做家务活等,把情绪通过做事正向输出,情绪也可以成为一种能量。
我们要有建设性地输出情绪,生气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也要注意不要在冲动的时候做重要的决定。
欢迎订阅《中国教师报》
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朋友圈】
来源 | “养育新观察”、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编辑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