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这片热土 | 农场连队的大伙房

教育   社会   2025-01-10 16:43   新疆  


我与这片热土



1969年,我下乡被分配在兵团农七师下五场(现第八师133团)种子队工作,种子队大伙房就坐落在俱乐部后侧耳房中。

记得那时候管理大伙房的,有一个专职司务长,一个负责采购食堂所有食材的上士。大伙房有炊事班班长和6名炊事员,一人专门负责两个大锅灶的烧火,两人负责面案上的所有工作,两个师傅专管“菜案子”,还有一人专门负责拉水。炊事班班长除了负责每天食堂事务性工作之外,谁忙不过来他就帮谁。

当年,我所在的种子队有职工、大人小孩五六百人,在大伙房吃饭的“单干户”(单身职工)有100多人。这100多“单干户”一天三顿都要拿着饭碗去大伙房打饭,天长日久,大伙房就成为大家最向往的地方。

那时候,我们这些在大伙房吃饭的青年职工,饭量都非常大。虽然大伙房每天的饭菜就是苞谷面馍馍、苞谷面糊糊、咸菜,但我们去大伙房打饭的时候,个个都端着能盛两公斤多的大饭盆。

在农场吃大伙房的时候,想吃白面馍馍、红烧肉就像做梦一样。因为那是计划经济的年代,白面馍馍每月只有20%,平时吃肉、吃油都是要凭票供应的。有一年春季,种子队开展清渠大突击,老队长陈进才安排大伙房杀猪、磨豆腐,想方设法给大家改善伙食。

清渠大突击的第一天中午,大伙房给工地送来了炸油条、苞谷面糊糊。为方便职工们吃油条,大伙房早早就用麻绳把油条捆好,每人半公斤。在清渠工地上挖渠很辛苦,吃着油条,喝着苞谷面糊糊,大家直夸大伙房想得周到。

大伙房每年最紧张的一段时间,就是秋收棉花收获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所有男女老少都要下地拾棉花,而且还有农场机关、场直单位职工、学校学生支援拾花,一个连队往往集中劳力1000人以上。大伙房每天要负责1000多人的三顿饭,蒸馍的笼屉摞得几乎挨到房顶,切菜、炒菜师傅从早到晚就没有歇过,可见大伙房的炊事员有多辛苦。

现在,连队的大伙房已不见踪影,但我依然难忘当年农场连队的大伙房。


通讯员 | 高永明
编   辑 | 叶尔开西·马吾提












































































































新疆老年康乐报

老年康乐报官微
搭建与读者、老龄工作者沟通的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