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今年以来,自治区民政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形成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为困难群众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兜底保障安全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024年,自治区民政厅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方案》,完善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帮扶措施,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出台《关于建立健全自治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的通知》,科学设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指标,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常态监测、快速预警。同时以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为基础,建立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拓展低收入人口数据库,优化预警信息提醒功能,形成“一户(人)一条救助链”,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
自治区民政厅还打造了“救在身边”新疆社会救助品牌,加强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值守,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今年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后,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连续值班值守15天,誓要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位需要救助的群众。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为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自治区民政厅瞄准因病、因学、因意外事故等因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加大救助力度、加快办理速度、加急拨付资金,给予困难群众应急性、过渡性救助。2024年,全区各级民政部门累计为36万余人次临时遇困人员发放临时救助金3亿余元,困难群众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被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这笔资金不仅是一份经济上的帮助,更是一份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党和政府,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回报国家!”就读于乌鲁木齐市某大学的小静(化名)父母离异多年,母亲改嫁,父亲于2023年初因意外去世,一个人没有了经济来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仅靠勤工俭学赚取学费。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时,发现小静的实际困难后,立即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迅速将其纳入低保。了解到小静所在的学校不属于教育救助减免范围,无法支付高额的学费后,又帮助其申请了支出型临时救助资金5424元用作学费,让她的求学之路没有了后顾之忧。交了学费后,小静留着热泪说:“是党和政府让我可以继续完成学业,帮我走出了生活的困境,每次看到叔叔阿姨来我家看望我,我的心里感觉特别温暖。”
据了解,自2024年7月1日起,自治区将城市低保标准在678元/月的基础上增长5%,提高到不低于712元/月,农村低保标准在507元/月的基础上增长12%,提高到不低于568元/月,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690元/月调整为820元/月。今年国庆前夕,向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按照1000元/人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困难补助1.3余亿元,传递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新疆救助通”小程序的推广使用成功突破了社会救助的时空限制,借助信息系统的高效运作,显著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入户走访中,确保每一个急需救助的对象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
哈密市巴里坤县大河镇居民山汉(化名)就是“新疆救助通”小程序的受益人之一。今年年初,山汉家中发生重大火灾,损失财产约16万元,山汉的家庭一时间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山汉听说通过“新疆救助通”小程序可以申请社会救助,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手机上传了自己的资料,没想到几天后,县、乡、村三级民政工作人员就来到了山汉家走访入户,核实情况,并给予了山汉5000元的临时救助资金,解决了山汉一家的燃眉之急。每当提起这事儿,山汉夫妻俩总会对民政的好政策赞不绝口:“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家的关心和帮助,这些钱帮我们解决了基本生活困难,我们今后会更加努力地工作,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改善生活,把孩子们教育好,回报党和国家对我们家的关怀。”
“新疆救助通”微信小程序以智慧救助小切口撬动民生保障大场景,社会救助审批时限由2023年的25天最短缩至14天,在方便群众、减负基层、动态监测、扩围增效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自治区民政厅社会救助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持续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探索开展多样化救助服务,精准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健全社会救助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以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新疆老年康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