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普惠金融技术的商业可持续性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与支撑。新兴技术的普及会进一步推动金融的普惠化进程,促使金融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双方在更深层次上共享普惠金融发展红利。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潜在生产力是加速推动金融普惠化的“金钥匙”。而区块链技术,又称“分布式账本技术”,凭借其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追溯性、公开透明以及集体维护等一系列核心特征,成为驱动金融普惠化进程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支撑力量。
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普惠化革新
区块链技术推动
金融普惠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金融数字化转型引发对科技伦理问题的担忧。当前,我国金融科技伦理问题治理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数据滥用、算法歧视、“数字鸿沟”等科技伦理问题给金融普惠化带来了风险挑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金融数字化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以小微企业为例,如果其贷款到期且没有及时办理延期偿还手续,按照事先约定的还款规模,系统会自动从其先前所提供的账户中划款还贷。如果出现无款还贷的特殊情形,按照事先约定的还款比例,系统会转而从该企业的担保公司中划扣保证金。在这种智能合约的执行标准下,尽管从技术层面保障了金融生态圈的秩序,也进一步夯实了金融普惠化的基础,但各类金融主体的相关信息都袒露无余,从而引发对信息泄露等风险性问题的担忧。
区块链技术推进金融普惠化进程受到市场环境的制约。区块链技术为推进金融普惠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但仍会出现科技创新与市场规则之间并不完全匹配的问题。鉴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属性,可以破除政府部门、商业银行、金融担保机构以及小微企业之间的无形壁垒,为金融领域中的弱势主体拓展出价格谈判空间,放大市场规则的有效性。然而,金融服务供需的深度市场化同样会引发关于福利分配的质疑,市场关系的形成可以为各类受众主体筛选出更为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但是在技术推动下所进行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是否会增加弱势群体在金融参与过程中的福利,这也是目前金融生态环境下的重要质疑。
拓宽区块链技术推动金融普惠化的路径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时代性产物,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特征也成为推动金融普惠化的显著优势。但当前仍旧面临一些发展障碍,未来应当积极发展区块链技术,进一步实现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以及金融资源在区块链上的公平有效配置。
直面科技伦理问题,健全相关基础制度。金融科技的伦理问题伴随着前沿技术的发展逐步严峻。未来,应当直面金融科技发展中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在数据真实性、完整性方面,运用区块链技术为人工智能提供更为完善的保障方法,化解中心化所带来的风险。当前,传统规则制度与区块链法律规制之间还存在部分不兼容,针对区块链的立法依旧存在一定滞后性。应当进一步强化关于区块链治理的基础制度的制定,同时加强对加密货币的金融监管,持续推动监管与执法机制的完善,实现技术创新与法律法规配置的平衡发展。
发挥区块链技术价值,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升级以及对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深度覆盖。在实践中,不应当对普惠金融赋予过高的道德维度,应当从客观、中立的角度去理解普惠金融的包容性,结合我国具体经济社会环境来考虑如何结合技术与市场两种角度去扩大金融服务对于弱势群体的覆盖面,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可以成为普惠金融服务序列的一环,使尽可能多的人可以享受到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应当持续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持续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构建起“区块链+农村”金融的服务新模式,为农村地区提供深度的普惠金融便利。同时,也要注重在农村地区深入普及互联网与金融知识,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守信意识的重要性。此外,应当进一步从技术层面上探索“普、惠、险”三者间的平衡,强化对于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
持续推动“区块链+大数据”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运用。破解普惠金融发展困境的根本出路是科技创新,“区块链+大数据”的技术支撑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核心问题,即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动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现代化征信体系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金融普惠化进程。二是持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底层标准制定。当前我国行业数据化发展亟待建成统一的评价体系以及通用标准,避免采用不同算法标准的各个参与主体所可能面临的兼容性问题,促使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大数据普惠金融的应用中进一步畅通。三是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加大对从事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应用于普惠金融企业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力度,鼓励金融创新,为金融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提供宽松、适宜的发展土壤。四是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起“区块链+大数据+普惠金融”产业联盟以及应用场景,鼓励各界就新技术展开沟通交流,实现普惠金融发展成果的快速应用落地。
文章刊发于《银行家》杂志2024年第11期「数字金融」栏目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