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关注,丽水等普惠改革试验区的创新探索和成功经验能否被复制、推广到更多地区?论坛上,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纪敏提到,需要对政府财政的贴息占当地财政支出比重进行比较。一方面,试验区有利于增强政府财政对普惠金融风险的分担力度;另一方面,若是财政贴息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地方,在复制推广上也可能存在一定难度。这其中,不仅需要用财政贴息、担保等衡量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还须观察这一指标是否在普惠金融质效持续上升的同时而逐步下降。以丽水的改革试点为例,其间离不开当地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根据《报告》,2023年丽水市普惠金融“风险补偿”与“贴息奖补”资金总规模在财政支出占比达0.21%,较2022年大幅增长0.17个百分点。同时,2023年拨付了2024万元至融担公司及用于支农支小贷款贴息。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看来,普惠金融不仅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要做的文章,更应该是全社会做的文章,成功离不开整体制度的安排。以丽水的“生态抵押贷”为例,抵押物模式能否被复制,在于抵押物能否产生覆盖不良资产的作用。然而部分区域的经济体量可能相对较小,林权等抵押物具有地域性,可能会因流动性不足出现抵押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制度安排是否有效,尚待进一步探索。当下,身处普惠金融发展新阶段,普惠客群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又应如何写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普惠金融正从单纯的融资端向综合服务转型。与此同时,其仍面临同质化竞争和金融排斥等问题。”浦发银行副行长康杰在论坛上指出。康杰进一步指出,近年来,浦发银行以数智化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数智化深耕商业市场、以数智化完善服务体系,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体系化普惠金融服务。同时,增厚客户利益,主动做好客户权益保护,加强非金融生态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支持,推动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据《财经》了解,浦发银行于近期发布了普惠金融30+行动举措,涵盖践行社会责任、构建产品体系、强化客户经营、数智生态服务、践行金融向善五个方面工作。具体来看,在强化客户经营方面,该行推出“无还本续贷”政策,持续下调普惠贷款利率、三年降幅近30%等举措。“之前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主要考虑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度,但随着各类型机构大规模进入普惠金融赛道,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就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好转向如何更好。”浙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富浩向《财经》表示。据富浩介绍,近年来,浙商银行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一方面,大力发展数字普惠,为小微企业提供无需抵押的数字化业务产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浙商银行以金融顾问制度为抓手,从原来单一的融资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充分满足企业在知识产权、法律、税务等多方面的非金融服务需求。但普惠市场挑战依然不小。近年来,面对大行在普惠市场的加速下沉,部分股份制银行、不少地方中小银行压力倍增。如何走好效益与风险的平衡木,进而推动发展的可持续,仍是行业待解的长期课题。“大行做的是更优质的客群,贷款利率最低;城商行等风险容忍度较高,贷款利率则相应较高;股份制银行目前基本只能做处于大行和城商行定价中间的那部分客群。”有股份行小微业务负责人告诉《财经》,即便如此,其所在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定价也在持续走低,往年普惠贷款利率降幅通常在30个-40个BP(1BP=0.01%),2024年这一数据则达到了70个-80个BP。另有嘉宾在论坛上表示,从理论上看,应由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而从实践来看,此前文件要求“保持农信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但近几年银行越来越大,例如部分农村信用社变成农村商业银行。“后续建议从监管的角度规范各类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陈涛亦提到,在县域普惠金融约十年的发展历程里,竞争格局已发生改变。大行在下沉中利用先进的技术、优惠的资金成本,大兵团阵地战式地拓展业务,小银行通过差异化经营应对竞争格局,但总体压力较大。“在这种格局下,如何继续调动小银行服务小微主体的积极性,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解答好的问题。”◤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THE END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及本微信公众号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