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风貌 是社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既为居民提供了身份认同
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自己的社区
也平衡了传统与现代不同的生活方式
保留社区独特的个性
上海在推进 15分钟社区生活圈
行动的过程中
注重 保护和传承人文风貌
通过挖掘展示社区内的
历史文化资源和脉络
营造具有辨识度的空间环境
从而让人回溯社区记忆
感知底蕴浓厚、新旧协调的
历史人文魅力
社区人文风貌如何彰显?
保留传承风貌肌理
促进新旧融合协调
通过对社区历史风貌价值的深入挖掘和梳理,传承地方风貌特色和文化价值,明确“面-线-点”的保护对象,即街区整体空间结构与形态、特色街道弄巷、标志性建筑与节点空间。
完善风貌阐释体系
展示地域文化魅力
通过梳理挖掘文化发展脉络,层层解读价值特征,形成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的阐释框架,融合历史功能及现代功能需求,打造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展示场所。
巧用历史资源
植入社区公共服务
结合对周边公共设施服务缺口的评估,在历史建筑与历史空间嵌入适合的服务功能,弥补服务盲区,促进设施均衡布局,让历史风貌与时代文化交相辉映。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个案例
一起来感受人文风貌
如何为社区增色
Part 01.
杨浦区228街坊更新项目
杨浦区228街坊 是上海市首批
12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之一
承载着上海现存唯一
成套“两万户”的深厚历史底蕴
历史共生,展示工人新村活样板
通过完整保留历史街区的特色风貌环境
传承劳动精神内涵
塑造特色品牌,强化区域独特性
结合设计塑造特色标识
在入口设置标识特征
唤醒社区居民的集体记忆
强化地域独特性
感知历史氛围,共享活力空间
恢复中心大草坪
注入多种功能
重塑社区空间肌理与人文风貌
协调整体风貌,打造精细外部环境
结合街区精细化景观提升
将原本消极空间转换成为
可休憩互动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活化历史建筑,提供贴心服务
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
复建和加建组合
改造成为社区服务设施
推动228街坊实现从工人新村
到新时代人民城市幸福社区的
蝶变重生
△现场模型展示
Part 02.
普陀区长寿路街道鸿寿坊
鸿寿坊 原为石库门里弄住宅区
后经改造为社区商业综合体
融合现代商业与历史风貌
成为市民家门口“理想的附近”
建设和运营品质俱佳
业态融合、商社联动
通过打造亲民化与品质感兼具的商业集市
塑造“精致烟火气”的城市格调
人气和流量两翼齐飞
首批60余个品牌
包括51个上海或区域首店
开业首周客流达70万
并通过多样化的文体活动
吸引周边居民超万人
Part 03.
杨浦区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更新项目
百年杨树浦电厂
将封闭的“闲人免入”的生产岸线
打造成文化、生态、共享的
生活性滨水开放空间
营造具有特色的场所空间
在分析原有工艺流程基础上
保留烟囱、输煤栈桥、鹤嘴吊等特色设备
保存工业遗存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尊重原有生态的开放空间
保留原有地貌状态
将临江区域与杨浦滨江步道整合
将上海的厚重历史氛围
与未来面貌展望巧妙地结合
空间再利用的遗址改造
将转运站改造成为
定海街道党群服务驿站、煤斗亭、
净水池咖啡厅等
充分回应了周边社区的功能诉求
实现“还江于民”
△现场模型展示
如果你还想了解 ⬇️
黄浦区南昌路街区
如何保留红色记忆和人文印记?
虹口区欧阳路街道
如何汇集工业文明和生活历史?
徐汇区衡复风貌区
如何打造风貌和谐、生活便利的
历史街区?
更多案例……
欢迎来到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 “人文风貌”赛道展区
正在展出
👆 点击海报预约参观 👆
展览时间 ►
2024年9月至11月
展览地址 ►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B1白鹭厅
摄影:刘杰
编辑:赵佩雯
审核:郑雅珊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是一座展示城市规划与建设成果的专业性场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上海市科普基地、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上海市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展示上海城市形象和发展成就的重要宣传平台。
开放时间
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周三闭馆(国定节日除外)
展馆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