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落实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市规划资源局会同相关委办局和全市涉农区政府开展了沪派江南营造试点“三师联创”工作,全力推进《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简称《专项规划》)和《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行动(2024-2027年)》(简称《行动》)实施。在市、区、镇、村和“三师联创”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首批沪派江南营造试点设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4年10月20日下午,沪派江南营造试点“三师联创”设计方案咨询会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行,围绕“沪派江南秋收季——亩中山水野行图”主题,多方共商沪派江南联合营造工作、共同谋划沪派江南愿景、共绘沪派江南水乡映像。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9个涉农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市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市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晓敏,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黎而力,市水务局二级巡视员马维忠,宝山、嘉定、金山、松江、奉贤区等副区长朱众伟、季倩倩、蔡宁、龚侃侃、田哲出席会议。市住建、交通、水务、绿容、生态环境、教育、体育等市级部门,市规划资源局党政班子、各处室、局属事业单位,涉农区规划资源局,各试点乡镇、30余家企业代表,以及“三师联创”团队参加。
会议邀请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祥明、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帆、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赵敏华、致正建筑工作室创始合伙人张斌等规划、建筑、景观、文化领域权威专家,上海九善农植有机生活农场主理人高蓓,蓝湖悠客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合伙人许明,B站百大UP主朱明华等农旅、体育、新媒体跨界领域专家参加圆桌交流。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在致辞中介绍了本次沪派江南营造试点的缘起、“三师联创”的工作历程、落实《专项规划》和《行动》的最新进展。他指出本次咨询会的召开,旨在广泛听取意见、扩大宣传、增进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探讨发展与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为后续试点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路径。
成果交流
在成果交流环节,上海市规划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从“何以沪派江南、乡土上海行动、创新营造试点”三个角度,详细介绍了首批试点总体工作情况。
“三师联创”团队重点介绍了浦东新区大团镇赵桥单元、宝山区月浦镇月狮单元、闵行区浦江镇正义单元、嘉定区外冈镇葛隆单元、金山区枫泾镇新元单元、金山区亭林镇松隐单元、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单元、青浦区金泽镇西岑单元、奉贤区庄行镇潘垫单元、崇明区新村乡新乐单元等10个试点方案成果。
围绕“桃”文化、产业做文章,塑造了充满朝气的IP形象“桃小桃”,以水为链、以桃为媒,规划了研学主题、乡居主题、生态主题等文旅产业,展现桃花源般的自然和乡土之美。
浦东新区大团镇赵桥单元:羽扇金团,乐隐桃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以传统养生十二时辰及时令习俗为灵感,对应一年十二个月设计了“月罗十二景”,打造了“一月一景致,一景一主题”的民俗活动体验系列。
宝山区月浦镇月狮单元:曲水泾浜,城郊绿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通过对浦江闸港流芳、人文荟萃、市井烟火的江南风貌、江南风雅、江南风华的基因识别,挖掘江南人家且耕且读的耕读传家精神,打造了“水润禾谷 田园四章 耕学十二式”沪派江南生活新范式,展开了一幅“禾谷耕学图”。
闵行区浦江镇正义单元:水润禾谷,耕读传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共忆老盐铁塘昔日的船来舟往、车水马龙,在历史基因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立足典型纤网特征,从江南层次、上海层次、葛隆层次有选择地点状改造,探索更美好的乡村。
嘉定区外冈镇葛隆单元:点染葛隆,古岸新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利用圩田水网打造湿地链渠,延续历史建筑风貌特征,形成“田·水·房”交织交绕的水乡场景,构筑“社交友好型”数字游民社区等互动空间,将画作中的“生机”带到实际乡村生活中。
金山区枫泾镇新元单元:千年圩田,画境水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沪”字源于繁体字“滬”,右边的“扈”字之地就在亭林。该单元蕴含疏枝型风貌特色,以“古塘河泾塑骨架”、“花满叶绿展疏枝”、“八景赋能焕新颜”、“踏歌乡野吟游径”分层呈现。
金山区亭林镇松隐单元:亭林雅集
细数了单元内史、山、水、田、村、游、物、迹等“家珍”,以原真朴秀的“峰泖”生态系统为底色,“悟空、梦空、行空”,绘九点芙蓉、成云间画卷。立足乡村振兴,通过“踏乡迹”,邀市民走入乡村,体验农趣、闲趣、野趣。
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单元:天马行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西岑单元独具“湖荡岛田”空间肌理特征,设计方案以水为魂,利用千年圩田、水乡肌理的空间特征,串珠成链,营造了“蓮湖野境、任屯潤境、田山閑境、東天隱境、新港秘境、山深雅境”六重圣境。
青浦区金泽镇西岑单元:湖荡岛田,西岑六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连江襟海的丰字型风貌格局是庄行潘垫单元的空间肌理特征,体现了“川流生长”的勃勃生机。庄行潘垫单元通过“望海杏泾、花米庄行、梨园春色、梦泽冈身、陈行烟雨、法华巷宇、常兴林踪、欢娱经诵”八大场景的设计,充分展现了悠漾花田、海上花川的庄行美景。
奉贤区庄行镇潘垫单元:花米庄行,川流不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阡陌纵横的田园聚落”是崇明区新村新乐单元的空间基因,“江海激荡的进取之魄”是其精神内涵。新村单元依托稻米文化,谋划设计稻田空间四时四景,打造理想田园人居,通过策划“新村MUST DO 10”打卡活动,精彩呈现“江海明珠、大美田野”的稻梦踏歌图。
崇明区新村乡新乐单元:大美田野,遇稻新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圆桌交流
在圆桌交流环节,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帆认为,此次沪派江南营造试点是一次全新的规划实践,首先是找准了沪派江南的源头基因和空间格局,丰富了向世界讲述“上海故事”的基础支撑。再者就是理念方法的创新,通过“三师联创”、“五划联动”寻找到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形成了跨学科融合的工作格局,并建议把握大都市乡村的独特气质,注重打通政策瓶颈和堵点。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表示,作为长期研究上海历史、城市文化的人士,首次听到“沪派江南”,感觉非常贴合上海本土文化的实际。他认为,“三师联创”设计方案的介绍可以用“全面、系统、深入、鲜活”8个字形容,“全面”就是从上海区域的各个方面来介绍上海沪派江南特点,整体性呈现了上海的各种乡村的气质。“系统”就是从历史的维度,追溯乡村每一个事物的历史渊源。“深入”就是把握了每一个单元的特点、特征,以及内在逻辑。“鲜活”就是不光讲过去,不光讲当下,还讲未来怎么做。所以,现在给世人展示出的沪派江南是有根的、全面的、系统的,而且是有生长性的。具体每个试点单元设计,溯源准确、定位慎重,设计的呈现,丰富了城市文化的研究,为乡村文化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最后,关于“沪派江南”理解,他提出要把握有别于其他江南地区的特征,即上海最核心的特征就是“海”,包括海堤、冈身、海滩、海疆、海塘、海运等,要进一步突出综合,并与城市品格、城市精神相关联,从而将城市和乡村融合。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祥明表示,试点方案深刻把握了各个单元的历史渊源和场地特征,以及地方特色的挖掘。他表示上海的乡村应该同上海的城市能级、国际上的地位相匹配,由此沪派江南试点营造意义重大。他建议,一是要真正发挥“三师联创”作用,对景观、文化、建筑和地域特色等作进一步彰显和聚焦,比如崇明的山墙建筑特色传承,以此发挥示范作用。二是在总体空间提升中,除风貌提升外,还要注重与产业的结合,可持续地注入活力。三是更加强调落地实施,比如嘉定葛隆单元,设计中与艺术家进行了实施方面的结合,后续建议探索除政府投资外的可持续路径。
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赵敏华基于上海江海汇聚的独特区域特点,对比法国塞纳河、英国泰晤士河、纽约哈德逊河,总结提出“洪”与“潮”是上海两大独特的水文要素,塑造了上海独特的“一江一河”水网格局、陆域空间特征和高质物产,同时提出进一步挖掘、恢复和保护上海传统的圩田结构,从韧性城市角度发挥其功能效应,用洪水、潮汐的动力作用实现活水周流,修复和重塑沪派江南生态系统。
致正建筑工作室创始合伙人张斌认为,江南地区是工业时代之前全世界最好的人居方式之一,承载了最大的人口密度,广阔的江南区域支撑了上海成为全球中心城市。作为建筑师的体会是,乡村设计就是要深刻对人地关系的理解,进入乡村面临的是综合历史、地理、地质、人文等要素形成的地脉关系。他建议要加强对乡村平常事物的深度挖掘,细微地把握平原水网地区微不足道的基点痕迹。要抓住沪派江南民居特征的建筑创造的巨大机会,形成属于上海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比如,对于乡村真正的基础肌理建筑背景如何处理、如何能够更有序地和在地生活更友好地结合。
蓝湖悠客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合伙人许明作为景观师,也是水上运动教练和水上运动的从业者,在经营水上运动的同时,也开展了大量水上空间的设计,其个人感受是处于现代都市,人和水的关系处于陌生的状态,而传统的江南,人和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并提出从“知水、乐水、在水、爱水”的四个路径去理解水,从而提出沪派江南“水”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帮助设计团队更好实现传统江南在水生活、诗情画意的理念。
上海九善农植有机生活农场主理人高蓓以从业20年建筑师、9年有机农场主理人的经历,分享了自己从事农业的初衷,一是对于生态和农业问题的关注,二是为孩子提供跟土地连接、跟土地在一起的生活方式。三是上海有最好的俱乐部、最好的摩天大楼、最好的CBD、最好的展览馆,但是没有最好的农场,是一种遗憾。她表示,乡村不仅是自然,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这种生机和活力来自宽容和承载,设计中要在空间和秩序上尊重变化、容纳变化、鼓励变化。再者乡村是生活,是真实的农业生活,乡村的建设和设计需要贴近保养,小心翼翼地还原培植,要花最大的力气去做看上去不费力气的结果。谈到沪派和海派,个人比较喜欢“沪派江南”四个字,认为凸显了地理空间特征,体现了和杭州、江苏等其他江南区域不一样的差异性。在操作上,她建议一是提升环境基底,二是创作有特色的村落,三是注重活动和内容。
B站百大UP主朱明华聚焦AI领域,谈到做好新媒体传播既要有专业性,也要有趣味性,建议通过AI技术和直播形式,激发观众对于沪派江南策划、规划、设计的参与力度。
圆桌交流由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田峰主持,他就沪派江南的特征与内涵、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三师联创”与社会参与等与专家进行了交流互动。
(根据专家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会议总结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表示,首先,沪派江南营造试点对引领和美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内在要求,是提升本市乡村建设能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乡村产业的有效途径;其次,“三师联创”机制对挖掘乡村价值发挥独特的支撑作用,一是风貌设计连片打造,二是产业谋划上深度融合,三是村庄经营筑巢引凤,引进多元主体投资、多元团队运营,强化旅游产品打造和市场营销,构建乡村生活圈,通过不同视角彰显乡村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再次,沪派江南各项任务落实要注重乡村建设新机制探索,包括投入机制、乡村更新改造机制与产业导入运营机制,以及村庄运营机制。最后,冯志勇主任建议多从乡村人的视角看乡村,真正传承文化,增加乡村活力和生命力。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同志对参与本次沪派江南营造试点的“三师团队”的辛勤付出和卓越创造表示感谢。在市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区、镇、村的精心组织和密切配合下,50多支团队、500多人的联合创作,将沪派江南从年初的“意象”变成了今天的“画卷”,为后续转段开展“施工图”绘制、“实景画”展现奠定了基础。
他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全面落实中央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强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在保护传承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怀,讲好沪派江南故事,将上海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要保持敬畏、守正创新,以多专业的力量、自然生态的手法打磨沪派江南水乡,守护乡村肌理和文化基因,强调微改造、低介入、少设计,谋定而后动;要追求卓越、共创共享,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共同推进沪派江南营造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的主体作用,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强市级部门的协同和市、区、镇、村的协调,用好用活“三师联创”机制,绘制“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明确2024年底、2025年、2027年任务安排,统筹各方形成一致行动,如期形成乡村风貌保护传承示范样本,集中凸显沪派江南水乡十二意象的典型风貌特征,初步构建沪派江南村落风貌格局。
最后,他表示,要围绕设计团队提出的“何以江南”、“何以沪派”、“何以未来”命题,精确诠释,精彩演绎,突出水乡漂流、冈身穿越、亩中野行,干字当前,不负山、不负水、不负田园,不负未来,全力以赴推进沪派江南营造的卓越之路。
附:试点单元三师联创团队名单
(来源:市规划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