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藏,一次就能学会的AI提问技巧!

文摘   2024-11-13 19:35   浙江  


🔺点击上方曾哥聊AI落地,关注公众号

文末加微获取【目前市面最好用的108个AI工具集

写在前面

很多人可能心里都有个疑问:不是都说AI特别厉害吗?怎么到我这里就是个“人工智障”?


向AI问个问题吧,回答没错,但全是废话,读完脑袋都大。


让它写个文案吧,出来的不是套话,就是空话,根本用不上。


有时还会冒出一堆不着边际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


到底是AI不行,还是我用的方法不对?



AI的回答并没问题,关键在于你怎么提问!


“AI不好用只有一个原因,你不会用。”


那么,该怎么提问,才能真正发挥AI的优势,帮你提升工作效率呢?别担心,我这里特别整理了一份简单易懂的AI提问指南,让你一次学会,彻底告别“人工智障”!



接下来,我们先从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开始。


为什么你用不好AI助手?


如今我们正迈入AI时代,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人工智能的新消息。


从ChatGPT3.5的横空出世到如今大模型的快速迭代,每个星期都有创业者涌入AI赛道,各种新产品不断问世。尤其是大模型,能极大提升效率,省时省力。


你听了心动,觉得这确实是个趋势,甚至决定自己也试试。于是,你打开了一个AI助手,心想着要成为AI时代的“弄潮儿”。


这两天天气挺热的,你发现你桌边的绿植长势不太好,于是满怀期待地输入问题:“为什么我的盆栽突然干瘪了?”


它回:


你满怀期待地看完AI助手给出的答案,结果发现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你挠了挠头,心想:“算了,拿它当《十万个为什么》用也凑合。


接着,你决定用它来试试提高工作效率,想着总该有点实用的帮助吧。


于是,你换了个问题,问道:“我现在要做几个关于饭团的信息流短视频,帮我写几个爆款短视频文案脚本。


它回:


有点无语...


心想:“这也不咋地啊!AI的味儿也太冲了,还不如我自己写呢!


不甘心的你接着试了几次,结果越试越困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跟传说中的“强大AI”怎么不一样?


大家都在说AI时代用AI能让你成为“超级个体”,可现实用起来怎么反而拖后腿?耽误那么多时间还给自己添堵。


其实,AI助手之所以不好用,可能并不是它的问题,而是你还没掌握跟它“对话”的方式。


咱们不妨换个问法,再试试。


比如,还是那个植物叶子干瘪的问题。这次你问:“最近天儿实在太热了,经常40度,我的水培盆栽就放在办公室里,正常换水,可叶子还是干瘪发黄,这是咋回事啊?”


让AI模拟成同事的语气,简短清晰地回答。


这次,AI给出的回答是:



“哎?问题这次真的解决了!”


这样一改,更加贴近口语化的表达,让情绪和场景都更自然你有些惊喜,觉得找到诀窍了!


好,我们再来试试短视频脚本的需求。


这次你问:


新品饭团,要在双十二上市。计划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投放信息流广告。
卖点:颜值高、健康美味、适合减重吃。
受众:18岁-25岁,爱美年轻女性,对外貌有高追求的人群。
现在,请你扮演一位经验丰富的短视频编导,写出几个短视频脚本文案。
要求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场景化、具体生动、完播率高,结合节日需求。


它回答:


这次,AI的回答彻底让你眼前一亮。它不仅分析了黄金3秒的重要性,还推荐了多个投放渠道、精准的评估指标,简直像个专业的短视频编导。


不仅展现了创意场景,还考虑到如何吸引年轻用户,抓住他们的关注点,甚至包含了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广告更具吸引力和代入感。


AI的表现大变样,仿佛从“智障”摇身一变,变成了个“正常人”。


为什么?其实这关键在于AI“认识不认识你”。


在之前的提示词下,AI并不了解你的身份、需求,甚至不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所以你的要求对它来说就是“五彩斑斓的黑”......



而当我们和同事或朋友沟通时,彼此之间早就有了许多默契,彼此熟悉,信息早已共通,对方知道你是谁、在什么情境下遇到什么具体问题,这样就能给出清晰、贴切的回应。


而这种“默契”恰恰正是人类交流的隐形基石。


而AI要展现出真正的智能,离不开这种“背景信息”。当AI被告知你的角色、需求和语境,它才能像了解你的朋友一样,提供更精准、更贴心的回应。


这就是人类交流中的预先默契。




好了,我整理了几条AI提问技巧,接下来就一一分享给你。


01 问具体的问题


提问AI时,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把“你以为的常识”省掉


这就像热恋中的情侣一样,一方委屈地问:“你根本就不懂我?”

如果AI有表情,它大概也是一脸茫然:“我怎么就懂你了?你倒是说清楚啊!”



嗯...有时候当AI也挺心累的...


所以,和AI沟通时,一定要提供充分的信息,把“缺失的默契”补上。


举个例子,直接提“帮我写一篇关于人人都需要学习演讲的优质朋友圈文案”就不够明确。


该提问者对文案的要求是“优质”,但怎么个优质法并没有展开描述。



很好,又是正确的废话。


更有效的提问可能是这样的:“帮我写一篇关于人人都需要学习演讲的朋友圈文案,符合“开头有吸引力、简洁明了、情感共鸣、有价值、结构清晰、个性化和互动性”等优质文案的特点。”



这样的提问不仅带上了具体目标和需求,AI就更容易理解你的真实需求,给出针对性强的建议。


还有一个经典的提问技巧:5W1H法。每次向AI提问时,试着回答以下几个方面:


1. 为什么(Why):明确问题的原因或目的——你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2. 做什么(What):具体说明要做的事情或想要的结果——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回答或建议?
3. 啥时候(When):描述时间或时间限制——这个问题或需求有没有特定的时间点?
4. 涉及谁(Who):指出相关人员或对象——这个问题涉及谁?是你自己、朋友,还是孩子?
5. 在哪里(Where):说明地点或情境——发生在什么地方?是在家、学校还是工作场所?
6. 怎么做(How):描述具体的实现方法或希望的方案——你想要什么样的步骤或详细计划?



比如,不要只是问“如何减肥?”而是尝试这样提问:“我是一名25岁的上班族,在办公室工作,平时久坐,想在1个月内减掉10斤。有什么可行的饮食和运动建议吗?”


用5W1H结构清晰地描述问题,让AI更容易理解你的需求,提供准确、可操作的建议。


如果直接问AI:“为某个品牌的面霜写一个营销文案”,它可能会给你一些通用的、没什么亮点的文字,


比如:“这款面霜能够深层保湿,让肌肤重现水润光泽,每天使用,肌肤更健康、更有弹性!”


虽然听上去没毛病,但缺乏吸引力和个性,因为AI并不了解你的品牌、目标人群、使用场景等信息。


如果用5W1H来补充信息,问题就会更具体、有效:

1. 为什么(Why):希望在夏季促销期吸引25-35岁的女性消费者,让她们觉得面霜能解决夏季肌肤干燥问题。
2. 做什么(What):需要一则抓人眼球的营销文案,突出面霜的保湿和清爽特性。
3. 啥时候(When):为即将到来的夏季推出。
4. 涉及谁(Who):目标消费者是年轻的职场女性,重视护肤,也关注轻松使用和效果。
5. 在哪里(Where):主要投放在社交媒体广告,尤其是Instagram和小红书。
6. 怎么做(How):希望文案语言轻松活泼,能引起共鸣,并带有直观的产品体验感。


这样问AI,可能得到的文案就会变成:


“告别黏腻!XXX面霜——一抹即透,8小时保湿。夏天不干不油,清爽轻盈,像你的第二层肌肤。这个夏天,让肌肤水润每一刻!”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02 角色扮演


很多人一看到“角色扮演”这个概念,可能会有点疑惑,甚至怀疑:这是和AI玩Cosplay?


这种疑问很正常。对人来说,当别人问一个问题时,是否添加一句“请扮演一个xxx的角色”对回答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


但对于AI助手来说,这一要求却能带来巨大的不同。


为什么呢?


因为AI没有人类的情境理解能力,它并不能自动揣测你的语境、情绪和表达风格。角色扮演的提示让AI进入一个特定的身份或场景,使它的回答更符合你的期望。


例如,如果你只是问“我想去杭州玩,帮我做一份2天的旅游攻略。”,AI的回答仅是简单地列了2天的行程安排。



而如果你让它“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帮我做一份2天的旅游攻略”,它的回答:



是不是?


当你在提问中让AI扮演导游后,他给出的回答更具体了,而且对每个景点又做了更详细的介绍。


让AI助手扮演一个特定角色,它会随之调整语言风格、思考方式,甚至自动过滤掉一些“不够专业”的内容。这个效果,源自于AI大模型的训练过程。


AI模型在大量数据中学习到各行各业的特性和表达方式。例如,对于医生角色,它在学习数据时接触到的多是严谨、专业的医疗语言,深知医生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重大,所以在扮演医生时,AI会更小心措辞,尽量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避免轻率的表达。



类似地,扮演不同角色时,AI会调用与该角色相关的语气、词汇、逻辑,力求符合角色的风格和专业性。这就是为什么角色扮演能显著提升AI回答的针对性和可信度。


03 举个例子


讲举例子之前我先举个例子。


比如,当你说“自己很穷”时,直接报“恩格尔系数”可能会让人一头雾水。但如果说“这月大部分的钱都炫嘴里了”,大家立刻有了清晰的概念。一个好例子能有效降低认知成本,让信息更容易理解。


AI助手也是一样,给它明确的例子,它的回应会更贴合你的需求。


比如,如果你问:“去咖啡厅喝下午茶拍了一些照片,帮我想几个小红书爆款标题”,可能会得到一些泛泛的答案,比如“咖啡厅下午茶分享”“下午茶打卡日记”等。


但如果给AI提供具体的案例,比如:


 “我拍了些咖啡、甜点和环境的照片,帮我想5个适合那种小资、悠闲风格的小红书标题。类似:小众咖啡馆☕闯入了vintage电影画面、在杭州!被这家绝美下午茶硬控3小时…”



有了具体的指引,AI生成的标题会更贴合“爆款”的风格,更容易引起用户共鸣。

虽然还需要一些微调,但这样提问后,AI的回答确实“有了灵魂”,变得生动、贴合许多。


就算你写了500字、1000字,AI有时也会抓不住重点。但如果直接给它几个具体例子,它反而能迅速对齐你的需求,理解你的意图。


简而言之,适当举例子,就是给AI一条“捷径”,让它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你。


04 由浅入深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如何“一次”把问题问清楚,但实际操作中,即使提问再精准,AI偶尔还是会“抽风”或跑偏。


这时候,“多问几遍”就成了补救的关键,里面还有不少讲究。


“由浅入深”法就是其中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比如,当你问AI:“给我一点市场分析的策略”,AI可能会给出一串通用的回答,像“进行竞争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分析市场趋势”等。


这时,不妨“深入”一下,继续问:

进一步澄清具体需求:“我指的是一个针对年轻用户群体的市场分析策略,能细化一下吗?”
引导AI提供步骤:“能具体列一下市场分析的步骤,从用户画像到竞争分析的部分,尽量细致些。”
明确应用场景:“这是针对一个新推出的线上教育平台的市场分析,你能给一些实际可操作的建议吗?”


下面是一个关于AI在银行业应用的例子。

提问:“作为一名银行客户经理,我该如何使用AI助力我的工作和生活。”



提问:“关于客户沟通技巧方面,可以举一个例子吗?”



提问:“在使用ChatGPT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提问:“我该如何借助ChatGPT,构建与其他客户经理的竞争优势?”



这种“由浅入深”的技巧,不仅能帮助你获得更精准的答案,也能引导AI在理解偏差时进行调整,让它逐步贴近你的真正需求。


除此之外,你还能用发散式提问来激发创意,比如:“在这个方案基础上,设置与知名IP的联名合作,有什么创意可行?”这样会打开新的思路,AI会在原有回答的框架上进行更多想象和延展。


这种从模糊问题开始,通过迭代提问、追问细节和发散思考,不断多问几遍的方式,能够逐步引导AI走向你真正想要的答案,帮助你一步步接近最佳解决方案。


05 逆向工程


如果你花了很大力气,但AI助手的回答仍然不符合预期,那还有一招“终极武器”:让AI自己攻克自己。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让AI分析并模仿一个高质量的文本,逐步从中提取出精髓,再运用到新的内容创作中。


假设你有一段特别棒的文本——可能是某个演讲稿、广告提案,或某次灵感迸发的文案,现在你希望AI帮助你创作一个具有相似风格和特点的内容。


我们可以让AI分步学习这个文本,逐层拆解,而不是直接要求它“复刻”。


具体操作步骤:
1. 逐段解析风格和特点:将文本分成小段落,逐步让AI解析每一段的写作风格、情感基调、措辞习惯等。你可以先让它总结每段的写作特点,比如:“请分析这段话的语气和用词风格”。
2. 提取核心元素:接着,让AI总结整段文本的核心元素。比如,“请总结这个故事的主题、目标受众和表达风格”。这样一步步梳理,有助于AI理解文本的“灵魂”。
3.试着复刻相似结构:然后,你可以要求AI用相似的结构创作新内容。比如:“请用刚才分析的风格,为新的主题写一个类似的故事或广告提案”。


这就是让AI做“阅读理解”,帮助它“攻克自己”的一种绝妙方式。当AI处理一段高质量文本时,你可以让它从内部解析出关键特征,让AI拆解和提炼出高质量内容的“配方”,形成“生成模板”。


得到模板后,你不仅可以更轻松地要求AI生成相似内容,还能确保其文风、结构和细节都符合你的需求。这个方法不仅节省了大量试错时间,也让AI的输出更精准贴合你的想法。



AI大模型的“逆向工程”确实需要极强的文本分析和总结能力,因此通常推荐使用更大规模、先进的模型。这也带出一个关键点:不要拘泥于某一个AI模型,因为真正重要的是——“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例如,若你需要处理复杂的逻辑分析或进行逆向工程,那么建议优先使用ChatGPT的最新o1模型或国内旗舰版大模型


如果你是小说作者,Claude模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的叙事创意尤为出色。


不同应用场景也对应着特定模型的最佳选择。比如:


中文创作:写诗、写散文等中文内容时,优先考虑文心一言或通义千问等国内大模型。
辅导学习:为孩子提供学习帮助,可以选择百言神通等教育AI,得益于其内置的知识库和教学训练。
代码编写:写代码时,Github Copilot或国内的通义灵码则是更高效的选择。
超长文本分析:如需处理超长篇内容,可选Kimi,它支持上下文达上百万字。


AI只是工具,真正珍贵的是用好它的你。


根据具体需求选对模型,才能让AI的潜力和你的价值最大化。


写在最后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没用好AI助手,并不是因为AI不够智能,而是他们在对话时忽略了大量关键信息。


这样一来,即便AI功能再强大,也只能给出一些泛泛而谈的回答。


其实向AI提问还有很多的门道。在这个时代,拥有AI思维的人,或许已经悄悄甩开了别人。



什么是AI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把人训练成AI,人机一体。


过去:是把机器训练成人,也就是人工智能。


现在:是要把人训练成机器,大脑由CPU升级成GPU,真正拥抱AI。只有发自内心地相信,你才会愿意去尝试、去使用,从而真正了解当下的AI助手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未来:是人机协同。正反合,协同进化。《金刚经》里的三句义: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故名世界。

确实,向AI大模型提出高效问题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常写作或缺乏表达经验的人来说。但只要你相信AI能为你带来效率提升,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使用方法。


比如,尝试用今天分享的提问技巧,让AI帮你完成更多任务。


愿你拥有AI思维,成为AI时代的掌舵人,乘上时代的浪潮。


让我们一起拥抱AI,成为AI,超越AI。



我是曾哥,专注为中小企业提供AI线上获客培训、项目操盘。

前阿里大数据专家,有15年产业数字化和AI落地经验。

服务过的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超过500家;AI线下课学员累计超过2000名。

曾从0至1孵化过超十亿AI+金融科技的项目,服务过的企业包括浦发银行、国航、中远海运、泸州老窖、浙大等。


欢迎链接我,加微赠送您2个礼物:

1、我们团队自己在用100+市面最好用的AI工具,价值299元。

2、我们团队花了两周时间写的2万字的《AI提问力》电子书,一本书让你学会AI提问,价值499元。

本文内容节选自我们的《AI提问力》电子书,只是该书的1/20的内容。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曾哥聊AI落地

一起抓住AI时代的红利

👇


▲点击上方关注曾哥聊AI落地

曾哥聊AI获客
前阿里大数据专家,14年产业数字化落地经验。加微:15858252267,送50页全网最新最全的Sora学习资料和20个G的AI学习文档。服务的客户包括国航、浙大等,专注于AIGC培训、咨询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帮助普通人用AI提升效率。
 最新文章